傳說中的酒
奇異的酒
晉時張華有九醞酒,每次唱醉,都讓人傳告自己停止再唱。一次一位老朋友來訪,兩人對飲,忘了告訴身邊的人提醒自己。到了天明,張華酒醒,看看朋友,肚子已穿爛,酒流到床下。事見《世說》。
王子年的《拾遺記》記:張華造酒,煮三薇水浸泡曲蘖。蘖出自西羌,曲來自北胡,用它們釀酒,清美醇香。含在口中時間長了會讓人牙齒搖動。如果飲得大醉不讓人幫助翻動,會使肝腸消爛,俗稱“消腸酒”。還有人說,淳美的酒可以助人長宵之樂,稱“宵長酒”,兩種說法聲同而事異。
崔豹的《古今注》說:漢代魏弘任閿鄉的鄉官,晚上住在一個渡口,遇到老朋友,四麵觀看全是荒郊,沒有酒可買,便把錢投進水裏,過了一夜變成美酒,二人飲得地分酣暢,就叫這水為“沉釀川”。
隋恭帝義寧年間,有一縣丞俊美而文雅,晚年的嗜好喝酒,每天必唱二三升。後來得了重病,身上酒的臭味飄散數裏,不到十天就死了。
張華的《博物誌》說:過去劉玄石到中山酒家買酒,酒家給了他“千日酒”,而忘了告訴他喝時要節製。劉回家後喝醉了幾天不醒,家裏人不知道原田,以為他死了,便用棺把他埋葬。酒家在一千天後突然醒悟忙告訴劉家,把墳掘開,剛好劉玄石也酒醒了。劉人因乃也能製千日酒,人飲一升就會醉。有位老朋友趙英飲得過量回家,家裏人以為他死了,埋葬了。計算到一千日時因乃到趙家,挖開墳把趙英抬出來,身上還有酒氣。事出《鬼神玄怪錄》一書。
《屍子》說:赤縣洲這塊地方,是昆侖山的山基,它地裏的鹵水浮到地麵上長成蓬芽,上麵生有紅草,吃它一個果實,能醉三百年。
王充的《論衡》說:須曼都好道,離家出遊三年才回來,說:“仙人把我帶上天,給我喝了杯流霞,幾個月都不餓。”
道家的書稱露水為“天酒”。見於樂方朔的《神異經》。
劉向的《列女傳》說:安丘先生和神女相會在圜丘,暢飲“玄碧酒”。
北朝後趙昏君石虎的大武殿建巨樓,高四十丈,上麵鑄有銅龍,龍腹挖空,內盛數百斛酒,讓胡人在樓下漱酒。風一來,望之像雲霧一樣,命名為粘酒台,用它來澆灑塵土。事見於《拾遺記》一書。
魏時賈鏘有一奴仆,善於鑒別水,曾經坐船到黃河中用壺蘆瓢接黃河源頭的水,一天不過七八升。擱置一晚,顏色成絳紅,用來釀酒,起名叫“昆侖觴”。香味奇妙,曾經獻三十斛給魏帝。
唐李肇說,鄭人用滎水釀酒,接近城鎮的水比遠郊的水重幾倍。事見《出世記》。
堯帝登山,山湧出一股泉水,滋味和九醞酒一樣美,顏色像玉漿,起名叫“醴泉”。
《南丘夫人傳》說,夫人送給王子喬“蘇綠酒”。
《十洲記》說,瀛洲有玉膏如酒,叫“玉酒”,喝上幾升,可以令人長生不老。
《東方朔別傳》說,漢武帝遊甘泉,見平阪道中有蟲,顏色紅似肝髒,頭眼口牙都具備,東方朔說:“這是戾氣。一定是秦代監獄所處積累的憂憤化生的,用酒可消解。”於是取出放入酒中,馬上消失了。後來把酒放到皇帝的隨車中,就是為此。
列國酒事
天竺國人把酒稱作“酥”。現今北方僧人多稱酒為“般若湯”。這是用隱語逃避法禁,不是來自佛典的稱謂。
《古今注》說:烏孫國有一植物叫青田核,沒有人知道它的樹和花。它的果實有五六升的壺蘆那麼大,挖空後裝入水就變成酒。劉章曾得過兩隻,宴請賓客,擺上桌可供20多人飲用。一核的酒才喝完,另一核的酒又變成。但水裝得久了酒味會變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