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至少是要雙方或雙方以上都參與的語言行為,因此無論是與新交相會,還是與故友重逢,談話的“重點”都應放在對方身上,這是交談禮儀的又一技巧。
“你身體好嗎?怎麼保養的?”
“你的工作順利吧?近來有什麼業績!”
這種問話,一定會勾起對方的談話興趣,他講完之後,自會問“你呢?”這時,你再將自己的狀況說出,會令對方記得更牢。對於自己,不要說的太多,尤其是有些你自以為很嚴重其實卻很瑣碎無聊的事情。比如本文開頭的做夢及裝修,沒人會真正用心地聆聽你那漫長的夢境和各種裝修材料的價格。因為這對於別人是毫不相關的事情。要想談話愉快,不妨在談話中多用“你”,而少用“我”。試試看,一定會有好效果。
六、藝術地表達“歧見”
交談禮儀還要求學會藝術表達“歧見”。
歧見,即不同意見。當兩個人就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時,怎樣才能藝術地表達呢?下麵是兩組對話。
A組:
“小李,我覺得這件事應該這樣,首先……”
“老李,你說得不對!你的方法已經過時了。依我看……”
B組:
“小張,我覺得這件事應該這樣,首先……”
“老李,你想的很全麵,有些我真是沒想到。不過,你所說的……我也有個想法……你看,這樣是否會更為快捷一些?”
毫無疑問,B組的小張比A組的小李懂得表達歧見的藝術。小李的直接的“批評”一下子便令老李有些反感了,他的意見自然不會被采納;而小張,由於他首先委婉地“肯定”了老張的意見,之後又小心翼翼地“轉了一個彎”,把自己的意見“推”了出來,老李便在不知不覺中跟他站到了同一立場上。
在表達不同意見時,最忌諱一開始就全盤否定對方,那樣做等於是將對方逼到了你的對立麵,兩個對立的人,又怎能達成一致的見解呢?一般來說,最基本的表達歧見的藝術方法是:先肯定——後提出疑問——再推出自己的見解。
七、委婉地糾正他人的錯誤
委婉地糾正他人的錯誤也是交談禮儀應該講究的技巧之一。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呢。每個人的一生中都無可避免地會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談話同做人一樣,誰都不可能洋洋萬言,行雲流水而毫無差錯。
那麼在社交場合,當你發現對方言語有誤時,該如何糾正呢?
首先要看當時在場各位的反應,如果大家都沒有聽出“問題”而談話者又談興正濃,那麼你千萬不要急於糾正。可以等談話結束後,再悄悄地指出對方的錯誤。如果每個人都發現了“問題”卻無人敢於糾正,那你可以寫一張小紙條傳給談話者,將他的錯誤寫出來告訴他,他自然會懂得如何“自我糾正”。
如果談話時隻有你與對方兩個人,而你們又不是很熟悉,你當然不便直接糾正他的錯誤。這時,你可以使用“重複糾錯法”,即有意識地重複他說錯的部分,在重複時當然是用正確的發音或措辭,這樣,他自然會心照不宣地接受你的“正確信號”,從而改正錯誤。如果是親朋好友說錯了話,你可以當即委婉地指出,而不用采用旁敲側擊的方法。
總之,在糾正別人的錯誤時,切忌采用說教和命令式的口氣。溫和委婉的態度,才是糾正別人錯誤的“最有效武器”。
八、善用幽默
幽默是智慧、愛心和靈感的結晶,是一個人良好修養的表現。很多情況下,幽默可以化解尷尬。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把幽默稱作“語言的酵母”。創造出幽默就是創造出歡樂。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無論是在國事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學者麵前,還是在百姓之中,論理道事總寄寓於諧,風趣幽默,從而贏得聽眾的廣泛敬重。
幽默能表現說話者的風度、素養,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借助輕鬆活潑的氣氛贏得對方的好感,完成公關任務。
幽默是一種高深的說話藝術手段。運用得當,能為你的談話錦上添花,叫人輕鬆之餘又深覺難忘;反之,則會弄巧成拙,叫人哭笑不得,很是無聊。
在社交場合,幽默可以迅速地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也可以助你增添魅力。一般來說,幽默是將生活中的各種令人煩惱的問題以輕鬆詼諧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果想在社交生活中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得運用幽默力量。
如兩個剛相識不久的朋友,麵對麵地談著諸如天氣、物價等無聊的問題時,兩個人都會有一種沒話找話的局促感,這時,如果其中一人說:“老實說,我實在想中止這無聊的話題,但我不敢,因為我怕也一並中止了我們剛建立的友誼。”聽到這話的另一位,一定會覺得深有同感的,於是兩人的談話內容自然會“拓寬”到他們共同感興趣的事物上麵。
在運用幽默時,一定要表情自然輕鬆,隻有這樣,你才能將幽默的輕鬆氣息“感染”到身邊每個人。記住,一個看來滿麵愁容或神情抑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地發揮幽默的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