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女人的幸福生活(1)(3 / 3)

幾十年的婚姻之路是漫長的,處在不同階段的婚姻和性愛特點也不同。而不論在哪個階段,它們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對問題抱以接受之心,就像接受真實的自我和愛人的缺點——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人,但完美是我們追求的境界,性愛的覺醒首先是自我的覺醒,希望每一對夫婦都帶著日臻完善的人生理解,擁有越來越美好的性愛。

有性學研究專家告知:在性生活中,雙方滿意度均比較高,每次均能夠享受到性高潮的女性,到更年期到來時,較易平穩地度過。

性,牽引著幸福

性對於女人來說非常重要。男人可以將性與愛割裂開來,女人則不能。正因為女人具有性、愛合一的特質,她們對愛更忠貞、更持久,也更容易受傷害。古今中外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悲情女主角屢屢可見。

例如著名導演李安的電影《色戒》,故事女主角王佳芝是個愛國青年,她被組織安排色誘易先生——一個汪偽政府的大漢奸,以便暗殺他。然而在最後,王佳芝卻臨時變節,導致暗殺行動失敗。

《色戒》的結局,是王佳芝和她的愛情葬送在自己所愛的人的槍口下。悲劇具有強大的美學力量,但現實生活中,有誰希望成為苦情劇的女主角呢?

遺憾的是,到處可見理性不足、感性有餘的女子,深陷性與愛的旋渦,迷失於愛的樂園。性向左,幸福向右,成熟的女人應該了解自身性與愛統一的特質,謹慎對待性關係,慎重挑選性夥伴,別讓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擦肩而過!

蔣麗此刻正在婚戀的旋渦中掙紮。她隨時可能和丈夫離婚,卻不可能和情人結婚。年過40歲,兩段親密關係即將離她而去,這對於主要從婚戀中獲得人生價值感的女性來說,不啻是個嚴重的打擊。而之所以今天有這種結果,她應付主要責任。

生完孩子後,蔣麗和丈夫的性生活就不再和諧。兩個人對此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各自忙各自的生活。最近幾年,他們夫妻的緣分走到了盡頭,已經完全有名無實。

寂寞難耐的蔣麗不想虛度歲月,五年前就結識了一個比她小整整十歲的男人。雖然隻是為了打發寂寞和那個人走到一起,但最終還是產生了感情。

遺憾的是,這段感情注定有花無果。雖然兩人感情穩定,但男方父母怎麼都無法接受沒有婚史的兒子娶一個離過婚又帶孩子的女人進門。父母的極力反對使男方進退維穀,無奈之下開始和其他女孩子相親。蔣麗則隱身為地下情人。難舍感情卻身份尷尬,未來何去何從,蔣麗陷入迷茫之中。

許多女人到了中年,對性不再一味矜持,能夠坦然麵對自己的需求,這是種進步。但這並不等於毫無顧忌,沉溺於性愛,甚至不惜毀滅家庭和自己。幾乎所有女人都希望在婚姻中享受完美的性愛,無奈的是並不是所有夫妻都能琴瑟和鳴。在這種情形下,理性、明智的女性選擇盡早離婚,這是唯一可行、對自己也對他人負責任的方法。今天的中國社會對離婚和離婚女性的態度越來越寬容,雖然這是個艱難的選擇,但它也是邁向新生活的起點。清楚自己的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你和幸福生活就更進了一步。

性是愛之根,性愛是兩性生活中最重要的愉悅源泉。對現代人而言,性的偉大意義不光是生兒育女、獲得生理上的釋放,也是一種生活情趣,它使我們體驗到:我所愛的人也在愛我,我對心愛的人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同時讓你產生一種滿足感,一種安全感,一種被愛感。

不久前我接受《都市女報》的采訪,記者問我,最近在網上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女大學生嫁給了一位當地高中文化水平的農民,網上議論得非常熱烈,有的人持肯定的態度,有的人則持否定的態度,他問我對這段婚姻是否看好。我說:“我不知道這兩位男女的個性和更詳細的背景,我在海外生活的時間比較長,可能看法比較西化。我覺得首先取決於這兩個年輕人的性生活是不是和諧。”在西方,夫妻之間的性比重占到了50%~60%,國內年輕夫妻的性比重通常也比較高。性生活和諧,婚姻的穩定度就比較高。

世界上的人千差萬別,有人因為放任性與幸福背道而馳,也有人因為恐懼性將幸福葬送。

前不久,一個剛離婚的學生請我幫她分析:“李老師,我後悔離了婚,如果我請求丈夫複婚,他有可能同意嗎?”經過仔細詢問,我告訴她:不太容易。

六年前,這個非常傳統的女孩和丈夫結婚了。婚後兩人感情很好,她很快就懷孕了,但意外發生了,生產時孩子夭折。這件事令她遭受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打擊。

從那以後,因為擔心再次受孕,她對性生活產生了恐懼心理,一直拒絕丈夫的性要求。過了一段時間,丈夫到外省進修,他們夫妻兩地分居長達三年,此間一直沒有性生活。三年後,丈夫提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