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防暑熱。暑假有的教師為準備下一學期的課程還需要工作,而現代醫學研究,當炎暑之季,人的中樞神經係統處於疲憊狀態,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致使工作能力和機體免疫能力下降,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減少,心血管係統又會出現血液粘度上升,血壓波動。出汗多,會帶來胃酸降低,若不及時糾正,就會出現疾病。傳統的補氣防暑法是在伏天來到之前,選一味補氣藥,連服3—5劑,以扶助正氣。常用的有生曬參、西洋參、黨參、黃芪等。也可用五味子3克搗破煎湯代茶飲用,治氣虛不斂,口渴多汗。在家中常備些防暑降溫的藥物和清涼飲料,如六一散、十滴水、清涼油、菊花茶、銀花茶、薄荷茶、烏梅湯等。

3調節飲食。炎夏,人的消化功能較弱,最好少吃生冷油膩。元代著名養生家邱長春主張,夏季飲食應“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老年教師在夏季經常喝些粥食,尤其是荷葉粥,此粥氣質清芳,碧綠馨香,清熱解暑,升發清陽。尤其是形體豐腴,血脂較高的中老年教師,常服此粥還可減輕體重,降血脂。另外,夏季瓜果蔬菜中,西瓜為稱作天然“白虎湯”。其次,西紅柿、黃瓜、萵苣、扁豆等,對增強體質也有一定效果。

4起居有常。中醫認為,夏季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意即適當晚些睡,略早些起,不要厭煩日長天熱。中午應適當午睡,以補充夜間睡眠不足。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何處,夏季切不可貪涼而室外露宿,或是坐潮濕冷地。睡眠不宜吹電風扇,有空調也不宜久開或過分製冷。老年教師尤其注意養心,不管外界環境如何,都應保持心境平穩,避免加重心髒負擔。

教師備課、講課後消除疲勞

疲勞是一種主觀感覺,是由於持久或過度的體力和腦力消耗後,細胞、組織、器官的機能或反應能力減弱而造成的身體不適和工作效率降低。疲勞的產生與消除,和年齡、健康狀況、精神狀態,勞動鍛煉、周圍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疲勞又可分為生理性疲勞和病理性疲勞。生理性疲勞是指任何人在勞動或運動後,都會感到疲勞,但這種疲勞是暫時的,經過短時間的休息或適量進食之後,即能完全恢複正常。病理性疲勞在精神活動方麵,主要表現為大腦反映遲鈍,思維能力減弱,精神不振,注意力渙散,思維的綜合,推理能力明顯降低。在體力活動方麵,則主要表現為全身困倦,肢軟乏力,肌肉酸痛,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差等。

疲勞是大腦神經細胞長期興奮和體力過勞的結果。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大,尤其是老年教師比例較大,他們的腦神經細胞代謝功能不如年輕人,背課或講課後,比較容易出現疲勞症狀。有時,由於老年教師細胞的活動能力減低,還會產生負效應,即大腦皮層對疲勞反應的敏感性降低,因疲勞而發生意外損害的可能性增高。

消除疲勞的措施有以下幾種:

1適當運動能促使血液循環,增加輸送到身體和腦部的氧氣,人也顯得生氣勃勃。但要勞逸結合,避免身體的某一部位的組織或器官連續、緊張地活動。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耐久力均有所降低,因而應在活動中有多次休息。

2豐富的飲食和營養的補給是產生能量、消除疲勞的有效辦法。隻要脾胃健運,氣血來源旺盛,髒腑功能活動就有了充足的能量來源。為了消除疲勞,不但要增加熱量,還要攝入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3喝茶、吃甜糕點和聽音樂能有效地消除腦疲勞。

4人參具有補氣養血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人參有明顯的抗疲勞和提高人的智力的功效。因此,老年人可適量服用人參來預防和緩解疲勞。

5睡眠充足是消除疲勞的良好方法。人在非常勞累之後,睡上一覺,就會感到精力充沛。因為睡眠對人體的代謝活動處於相對低的狀態,能為疲勞和精力的恢複提供充足的能量。

6刺激勞宮穴能消除精神疲勞。根據祖國醫學理論,勞宮穴屬於厥陰心包經,心主神明,即是具有統司思考、意誌和感情的作用,而心包為心之外衣,刺激心包經上的勞宮穴,可安神定心,健腦益智,能幫助人消除精神疲勞,提高工作效率。具體做法是,攤開自己的雙手,然後輕輕握拳,指端觸及掌心,中指尖所點之處就是勞宮穴,用另一手的姆指反複按壓或按揉勞宮穴,或兩手握拳,以中指尖按壓勞宮穴,或者兩手間夾一個核桃或網球之類的東西,使其在勞宮穴上旋轉按摩,就能使精神疲勞的症狀緩解,並有一種舒坦的感覺,如能配合起身走動或閉目聆聽美妙輕鬆的音樂,則效果更佳。

教師案頭保健法

教師除了講課,就是坐在辦公室批改作業,備課,若久坐會給健康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因此,結合辦公室工作實際,做些健身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1轉眼運動。在案頭工作半小時後,眼睛會疲勞,可做一下轉眼運動。其方法是向遠眺望1分鍾,再緊眨雙眼數次,以利放鬆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使眼睛休息片刻。

2轉頸運動。先抬頭盡量後仰,再把下頷伏至胸前,使頸背肌肉拉緊和放鬆,然後緩緩地做頭部周圍運動,並向左右兩旁則傾10—15分鍾,再讓腰背貼緊椅背,兩手在頸後抱頭片刻,此運動可起到提神的效果。

3手指運動。使兩手五指的關節相碰,由拇指開始,順序地做下去,直至小拇指,再從小指開始,直至拇指,如此往返,越做越快。

4舉手運動。將雙手高舉過頭再放下,至少做10次。這樣做可以鬆馳肩胛關節和肌肉,減少因長時間伏案工作而引起的身體疲勞。

5劃船運動。坐姿,雙手握拳伸向前方如握船槳,身體向前傾收腹。然後兩臂擺至背後,翹起雙腳,腳尖向上,腳跟著地,隨身體向後移動1—2分鍾。

6腿部運動。坐下後,雙腿屈放在椅子底下,腳尖向下著地,盡可能抬起腳跟,左腿向左前方踢出,使腳尖向上,向身體方向收緊,接著收回左腿;再以上述方法踢出右腿,每隻腿做4次伸屈動作,再用雙腿同時伸屈四次。然後雙腿不停抖動約2分鍾。這樣做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使腿部保持血液暢通。

離退休教師的書畫養生法

人的情緒和健康有密切關係,良好的情緒促進人體健康。書畫活動對老年人來說能夠延年益壽,其道理主要在於通過從事書畫活動,精神集中,排除雜念,心情舒暢;同時書畫活動類似於輕微的體力勞動,對人體是一種良好的鍛煉。所以,離退休教師應該習練書畫,以達到養生之目的。

書畫活動不同於一般腦力勞動,寫字作畫,要求懸腕懸肘及站立姿勢,還用腕力、臂力、指力、腰力,即要用一身之力來寫字作畫。進行書畫活動,手的運動很突出,理紙、研墨、用墨、寫字、作畫、調色都是手部運動,頻繁的手部運動有助於舒筋活血,貫通血脈,有益健康。

書畫養生法,做為一種保健、鍛煉形式,與太極拳、氣功等傳統養生法有些類似,在書畫活動中要求心靜、體鬆,排除雜念。要善於“用意”,寫字作畫姿勢要正確、坐勢要求正襟危坐,身軀筆直,上下一條線,立勢要兩腿分開,穩住身勢。在進行書畫活動時,要注意強調心、手、筆三者的統一,專心致誌地運神練功,這樣就能修身養性,促進、調整生理機能,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的目的。

五、教師常見病及其治療教師患了慢性喉炎的治療慢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男性多於女性,教師中發病率較高。本病又常稱為“職業性喉炎”,有慢性單純性喉炎和慢性肥厚性喉炎兩種類型。

慢性單純性喉炎表現為間歇性聲音嘶啞,晨起較明顯,以後隨活動增加而聲音變好。如此日久發聲疲勞,發音不能持久,喉部不適和發聲疼痛,常有清嗓習慣,但並無明顯的分泌物咳出。聲音嘶啞以發音較高時明顯。

慢性肥厚性喉炎症狀同單純性慢性喉炎,隻不過其為持續性聲音嘶啞,聲嘶顯著而咳嗽較輕。對有急性和亞急性發作,可使聲音嘶啞加重。

本病的檢查需借助於喉鏡方可見到,因此當有上述症狀時宜到醫院檢查以確診,這樣一方麵可以正確治療,另一方麵如為喉癌所致還可早期發現。

患本病的教師要注意發聲休息。炎症顯著或發聲疲勞感較重者注意適當聲休有良好的效果,但停止發聲時間不宜過久,更不可完全禁聲,應有適宜的少量發聲練習,否則可能並發精神上發聲無力症。對這一點應引起足夠重視。同時避免刺激因素,如煙酒、辛辣食品等。

對於慢性喉炎的治療可采用如下措施:

1蒸氣和霧化吸入。一般常用複方安息香酊作蒸氣吸入。若喉腔有粘液附著者,常用堿性藥液(蘇打、硼砂、氯化鈉、糖漿各03%)作蒸氣或霧化吸入。若伴有呼吸道慢性感染性疾病,痰多和聲帶炎症顯著者,可用慶大黴素4萬單位和強的鬆龍1毫升霧化吸入。蒸氣或霧化吸入,每次10—15分鍾,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這些措施均有助於炎症和吸收和消退。

2祛痰治療。碘化鉀03克或必嗽平8毫克,口服,每日3次,同時多飲水,如此有助於稀釋喉腔分泌物。

3含服。洗必泰含片或含碘片含服。

4噪音矯治。通過噪音矯治將有助於改善聲音嘶啞狀況。

(1)打嗬欠練習。首先要在思想上作好打嗬欠歎氣的準備,然後順其自然地打出並發出“a”音,使聲音由高逐漸降低並盡量延長發音時間。依此反複練習。練習時要體會口腔、咽腔和喉腔打開和喉部下降的感覺,可使喉部在發聲時保持最佳發聲狀態。因為嗬欠運動可使喉肌與聲帶完全鬆馳,喉頭下降,使疲勞的聲帶與喉肌得以休息。

(2)咀嚼療法。①閉口咀嚼:象口中真正含有食物一樣作咀嚼運動。②張口咀嚼:在咀嚼運動時舌頭要活動自如。③咀嚼發聲:一邊咀嚼,一邊發聲。開始先從1—10數數,以後可朗讀發聲。④按上法每日反複練習數次,最後發聲練習要求在頭腦中邊想咀嚼邊發聲,如此消除發聲器官緊張。

(3)膈肌呼吸練習法。①用嗬氣式方法呼吸。②在嗬氣或呼氣法的基礎上,如同笑一樣地發出“ha,he,ho……hi……”的聲音。同時變化音高,如先發低音,後按次序發3度音、4度音及5度音。③要聲氣配合均勻,用頓音方法發出單純的元音,忌用嗬氣聲。

治療慢性咽炎的耳壓貼敷、外敷及泡水代茶法也可用於本病。

教師怎樣進行眼部異物的應急處理

做教師的眼部進入粉筆末等異物是在所難免的,化學老師在帶領學生做實驗時有時也有可能濺入眼內一些化學物品。當發生這些情況時正確而及時的自我處理是必要的,下麵我們介紹一下眼部異物的應急處理。

當眼部進入異物時切忌用手揉眼或用手帕亂擦,否則會引起眼部擦傷,繼發眼部感染。宜作如下處理:

1用幹淨手指輕輕翻開眼皮仔細檢查。先扒開眼皮檢查,如沒見到異物,則檢查上眼皮,翻上眼皮時可用一隻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住上眼皮向上提,同時叫病人往下看。檢查要特別注意上眼皮邊緣和穹窿部。發現異物後,可用消毒的小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轉動擦拭,異物常可被棉絲帶下。也可用幹淨的濕毛巾、濕手帕將異物輕輕擦去。如果是麥芒等尖銳異物插入組織內,則在取出時應注意勿使其折斷。如果是異物不易擦去,可先用清水衝洗,以使異物浮起或移動。然後再用濕毛巾蘸取。但疑有異物進入眼球內部時則切忌衝洗傷眼。為預防眼部感染,在異物取出後應及時滴消炎眼藥水或塗眼藥膏。

酸、堿溶液濺入眼內或農藥粉末進入眼內時,應立即進行自救,千萬不可依賴到醫院再搶救,以免錯過自救良機。由於酸堿等化學物質進入眼內極易迅速向周圍或深部組織擴散,導致受傷部位發生灰白色混濁和壞死。尤其是生石灰、氨水等化學物質,往往在幾分鍾內即可滲透到眼睛深部組織,從而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必需立即進行自救,以免繼續燒傷。方法是就近取水充分衝洗傷眼。可將眼浸入水中把上下眼皮扒開,同時用力睜大眼睛。頭在水中左右晃動,使進入眼內的物質迅速被水衝掉(注意換水),也可把清水灌進水壺流水衝洗。一般至少要衝洗10分鍾左右。生石灰碎屑濺入眼內時應首先將石灰渣清除,再徹底衝洗。衝洗後塗消炎眼膏,再到醫院作進一步處理。

教師應防治青光眼

青光眼是中老年教師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眼病,是由於各種原因使房水(對角膜具有營養作用)產生過多或排出障礙,導致眼內壓升高,視力下降、視野縮窄、視神經萎縮以至失明。在原發性青光眼和繼發性青光眼二大類。

原發性青光眼分閉角性、開角性和先開性青光眼三種。教師中常見的是原發性閉角性青光眼和開角性青光眼。

1原發性閉角性青光眼。原發性閉角性青光眼多發於50歲以上的女性,原有遠視,眼球及角膜均較小,前房淺,前房角狹窄者容易發生。由於情緒激動、惱怒,長時間暗光下使用眼力,服用顛茄類藥物或眼內滴入阿托品、東茛菪堿,或因眼部包紮等因素使瞳孔散大,虹膜厚度增加,致前房角閉塞等因素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早期患者出現視力模糊,看電視周圍有“虹彩”環,稱為虹視,並覺眼脹、頭脹痛。睡眠或休息後症狀消失。這段時間稱為前驅期。如反複發作此類症狀,應立即就診,以便早期確診治療,如果此期行虹膜周邊切除術預防複發,大多可獲良好的預後。

本型青光眼角性發作稱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症狀為眼部結膜充血發紅,眼痛而硬,劇烈的頭痛,伴有惡心、嘔吐,視力急劇下降至僅能數指或更差。眼科檢查可見角膜混濁呈霧狀水腫,瞳孔明顯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此時應立即就診,切勿拖延,否則可致失明。

本型青光眼的治療為:

(1)積極縮瞳,改善房水循環:1—2%匹羅卡品溶液滴眼,每15—20分1次,025%的依色林液2—4小時1次,二藥交替使用。至眼壓下降方可減少用藥次數。

(2)口服醋氮酰胺,減少房水生成:醋氮酰胺,首次05克,以後025克,每日4次,可同時服用小蘇打05克,每日2—3次。

(3)降低眼壓:20%的甘露醇250毫升,靜脈點滴,在半小時內滴完。或用50%的葡萄糖溶液60毫升靜脈注射。

2慢性開角型青光眼。原發性青光眼中大多數為開角型。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病,起病隱襲,早期無自覺症狀,眼壓逐漸升高,病變緩慢進行,視野縮窄,視盤凹陷,常常到晚期始被病人或醫生發現,因此本病是嚴重威脅教師健康的眼科疾病。

如已確診為本病,首先采用藥物治療。可采用1—2%的匹羅卡品溶液滴眼。根據眼壓高低決定每天用藥次數,亦可滴1—2%噻嗎心安,每日1—2次,以降低眼壓。如果縮瞳藥不能控製眼壓時可服用醋氮酰胺0125—025克,每日2—3次。如果藥物不能控製眼壓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3繼發性青光眼。繼發性青光眼常繼發於其他疾病之後,隻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常可緩解病情,增進視力。

教師應認識心律失常

教師對心律失常這個術語也許感到很陌生,有些教師聽說患了心律失常就以為患了嚴重的心髒病,有鑒於此,有必要對心律失常的概念作一介紹。

在敘述心律失常的概念之前,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正常心律。正常心律又名竇性心律,因正常心髒有一個司令部——竇房結,它有規律地發放命令,通過一係列的路徑—傳導係統傳至整個心髒,使心髒有規律的跳動,故正常心律又叫竇性心律。通常竇性心律的頻率為60—100次/分,節律規整。通過心電圖檢查教師可以明確自己的心律是否為竇性心律。

我們已經知道了正常的心律是什麼樣子的,那麼對心律也就便於理解了。當心髒發生不受竇房結控製的情況,或傳導路徑發生異常(包括傳導速度和途徑的異常),或者竇房結在節律方麵發生改變時,心髒則出現各種各樣的心跳節律或速率的改變,這種情況就稱為心律失常。其中竇房結在節律方麵發生的改變及不受竇房結控製的情況叫做自律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律失常和異位心律,竇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停搏、竇房阻滯;異位心律包括被動性異位心律和主動性異位心律,被動性異位心律有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區、室性)和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區、室性)。主動性異位心律包括早搏(房性、房室交界區、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房室交界區、室性)、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心室撲動、心室顫動。傳導路徑的異常叫做衝動傳導不正常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者有幹擾和房室分離;病理性有竇房傳導阻滯、心房內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心室內傳導阻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阻滯),房室傳導途徑異常—預激綜合征。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教師應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導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分來有功能性(即不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而是因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和器質性兩種。教師因工作繁忙,功能性的心律失常並不鮮見。因此當出現了心律失常時不要驚慌失措。但在教師中因冠心病和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見,因此也不可因無嚴重不適而忽視診治。

在功能性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早搏和竇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有時因過度勞累、興奮、睡眠不好,以及吸煙、飲酒等均可出現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速。另外在健康檢查中,經常見到心電圖報告為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在不少的正常人中也可以出現這種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診斷通常要借助於心電圖及有關電生理檢查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不過心律失常是可以自行發現的,患該病時,常感心慌、胸悶或心髒似乎突然跳到咽喉部的感覺,此時摸脈搏可以見到脈搏不齊、過快或過慢。當發現脈搏有異常時,應及時到醫院做有關檢查,如心電圖,動態心電圖,以確定心律失常的類型,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患了心律失常常常需要藥物治療,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大致分來有四類,它們是Ⅰ組膜穩定劑,常用的有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雙異丙吡胺、利多卡因、慢心律、氟卡安、氯卡胺、英卡胺、安搏律定、心律平。Ⅱ組β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等。Ⅲ組延長動作電位劑,常用的有乙胺碘膚酮、溴苄胺、等。Ⅳ組是鈣拮抗劑,常見的有異搏定、硫氮艸卓酮等。此外,多種作用於植物神經係統的藥物如洋地黃類、新斯的明、α受體興奮劑、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等也用於治療心律失常。

對於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選擇,其原則是:(1)選擇療效高而副作用小的藥物。(2)已知抗心律失常機製者盡先用針對機製的藥物;機製不明時可先用一類藥物,無效時則改用另一類藥物。(3)一類藥無效時,可聯合應用藥理作用和毒性反應不同的藥物,以提高療效而不增加副作用。(4)治療心律失常要合理選擇各種治療手段,包括電和機械方法,必要時相互配合應用。

通常經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大多數心律失常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由於現在治療心律失常的藥物很多,某些教師有時可能會自行選擇藥物,這是應該避免的,因為抗心律失常藥有較多的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在選用時應當嚴格遵醫囑服不可隨意應用,即不可自行加量也不自行減量,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慢心律,通常用於抗室性早搏時用量為150mg—200mg/次,每6—8小時一次;當心律失常控製後,可逐漸減量,選擇一個合適的維持量,甚或可以停藥。但切不可因自我感覺良好,而突然停藥,或因無效而加大劑量,否則或是導致室早複發,或是出現副作用及其他新的心律失常,甚至還會導致突然死亡。

患高血壓的教師如何治療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