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食物中毒(1 / 2)

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是食品偶然性的被化學毒物汙染引起的。一般引起中毒的毒物在體內溶解度大,易被消化道吸收,並多屬劇毒類。大多數中毒病人潛伏期較短,數分鍾至數小時之內發病,且多無發燒症狀。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消毒

蔬菜、水果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施肥、澆灌、打藥,常會受到寄生蟲卵、細菌、農藥的汙染。尤其是用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施肥的蔬菜,腸道致病菌及寄生蟲卵汙染更嚴重,大腸杆菌檢出率為67—95%,寄生蟲卵檢出率為89%。因此,生食瓜果蔬菜應徹底洗淨消毒,最好在沸水中放置30秒鍾;或用0.1%的高錳酸鉀液浸泡5分鍾,或用0.2—0.3%的漂白粉液浸泡3分鍾,然後用涼開水衝淨都能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另外,將生菜涼拌時最好佐以蔥、薑、蒜、醋等調料,這樣即可調味、殺菌,還有助於消化。

涮羊肉的副產品

吃涮羊肉用的紫銅或黃銅製的火鍋,如果長時間不用,火鍋表麵會出現綠色的銅鏽。這種銅鏽十分頑固,不經徹底的刷洗和磨擦,不易連根鏟除。加熱煮沸後銅鏽便分解在食物中,隨食物進入胃腸而發生中毒。

銅鏽中毒後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嚴重者出現脫水、休克,如搶救不及時,還會造成死亡。此外,中毒者還可因為銅鏽直接刺激口腔、食管和腸枯膜,使這些部位發生局部該爛,產生灼痛感。有些中毒者還會出現溶血現象,發生血尿、黃疸、貧血等症狀,後果嚴重。

食用味精安全嗎

味精是以糧食為原料經過發酵提純的,其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進入胃腸以後,很快分解出穀氨酸。穀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它參與人體蛋白質和糖的代謝,促進氧化作用,改善和保持大腦機能。

味精是一種很好的調味品,易溶於水。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少許味精來增加湯、菜的鮮味,尤其放在酸性菜湯中味道會更鮮美。但需要注意的是味精中的穀氨酸鈉遇堿會變成穀氨酸二鈉,使其失去增加鮮味的作用,因此,食品中如含有蘇打等堿性成分,則不宜放味精。另外,在湯、菜中放味精時,應在湯菜起鍋前放入,以免長時間煎煮,因為,味精加熱到120℃時,穀氨酸鈉將失水而變成焦穀氨酸鈉,這樣的味精不但失去了增加鮮味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毒性(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質)。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孕婦、嬰兒、兒童不能吃味精。但在海牙召開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委員第19次會議,宣布取消對味精的食用限量及對未滿12周歲的嬰幼兒食用味精的限製,從而結束了對味精安全性的爭論。

酸性食品加入味精同時加熱,會使味精變成有毒的焦穀氨酸,可能出現頭痛、心跳加快、心慌、惡心,甚至嘔吐等不適。所以酸性食品最好不要加味精,即使加味精,要待食品出鍋後,冷卻片刻,再加入味精,以避免焦穀氨酸的生成。堿性食物中加味精,使味精的鮮味下降。因在堿性的條件下,味精會因消旋作用的發生而使結構改變,失去增鮮的功能。

變質的食油

由於各種原因而發生了酸敗變質的食油,其中含有多種毒性分解產物,如環氧丙醛。食用這種食油後容易發生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關節炎、臍周絞痛、腹瀉、高熱脫水等症狀,甚至發生休克。因此,變質的食油絕對不能再食用,而不要覺得扔掉太可惜。

燒焦的食品

米和麵燒焦變黑後,本身並沒有致癌物質,但直接放在火上或柴草、木炭、煤炭上製作烤鴨、烤乳豬,火燒等都易有致癌物,烤排骨時苯並芘含量可達50ppb。魚肉類等動物蛋白質若在烹調過程中燒焦也可以產生強烈的致癌物質,所以應少采用油炸、煎的方法而多采用蒸煮、燉的方法。

隔夜的炒韭菜

韭菜是我國人民喜歡食用的蔬菜,可以單炒,也可作餡。種植及食用麵積非常廣。有人認為,韭菜沒有多大營養,這種看法是很片麵的。韭菜中含有揮發性精油和硫化物、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等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而且有增進食欲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但是韭菜中有大量的硝酸鹽,炒熟後放存時間過久,硝酸鹽可被轉化為亞硝酸鹽,人吃多了就可能發生中毒,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個別人可能還有出汗和全身不適的情況。因此,炒熟的韭菜應及時食用,切莫放存過夜。同樣,生韭菜存放過久也會使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