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動植物中毒(2 / 3)

豆角

豆角包括扁豆、芸豆、菜豆、刀豆、四季豆等。秋季豆角成熟後,豆角裏含有一種毒蛋白凝集素,有的豆皮裏有溶血毒,扁豆裏有扁豆堿,這些有毒物質在較低溫度下不易被破壞分解,吃了不熟的豆角後,有毒物質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痛、惡心、嘔吐、頭暈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其中以扁豆中毒最為常見,多發生在9—11月份,扁豆毒素毒性雖大,但並不穩定,極易被熱破壞。所以,在煮扁豆前,應先用開水燙一下,這樣,豆類中的凝集素和溶血素等有毒物質,就會被熱分解,或可以延長直接烹煮的時間,將豆角燒透燜軟,毒素就被破壞了。為了安全起見,應將豆角煮沸或急火加熱10分鍾以上才可食用。

木薯

木薯是江南一帶地區性糧食類食物之一,可做為代糧食物,也可做為製澱粉的原料。

木薯中含有一定量的氰甙素物質,如這種物質大量進入人體後,在酶的作用下就會幹擾呼吸鏈,使機體處於窒息狀態,輕者有口苦、流涎、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悸、脈頻及四肢無力等症狀,重者危及延腦的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出現胸悶、呼吸困難、意識障礙、肢冷、陣發性痙攣等症狀,如搶救不及時,可因呼吸麻痹或心跳停止而死亡。此外,實驗研究發現,木薯可使懷孕的動物產生畸胎,而且在木薯產地也有較多的畸形胎兒出生。可見進食木薯可以致畸胎,因此,孕婦最好不要吃木薯。

白果

由於白果中含有毒素,所以吃多了容易發生中毒,小孩吃20個白果就可能中毒。而且熟白果吃多了也有中毒的危險。主要表現為抽搐、發燒,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吃熟白果時,應該抽去白果內的芯子,這樣可以防止中毒的發生。

新鮮木耳

人們一般愛吃新鮮的食物,但新鮮木耳卻少吃為妙,因為新鮮木耳中含有葉啉類光敏感物質。這種物質對光線敏感。食用新鮮木耳後,太陽照顧時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暴露部位出現水腫、疼痛、強癢、甚至發生壞死,個別嚴重者可因喉頭水腫而發生呼吸困難。故不要吃新鮮的木耳。

鮮黃花菜

黃花菜又叫金針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食用方便,炒、燒、煮湯均可。是老少兼宜的食品,為佳肴中不可缺少的菜類。但是如果處理不當,食用鮮黃花菜可引起中毒。引起中毒的物質叫秋水仙堿,當人們攝入3—20毫克時,即可引起死亡。秋水仙堿本身對人體沒有毒性,但進入人體後逐漸被氧化成二秋水仙堿,這是一種劇毒物質。成人一次食入0.1—0.2毫克的秋水仙堿,相當於鮮黃花菜50—100克,即可發生中毒,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上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口渴、咽幹等。預防中毒的方法是吃幹黃花菜,因曬製過程中秋水仙堿可被破壞掉。

苦杏仁

生吃苦杏仁時,苦杏仁中含有的氰甙物質在咀嚼時就會被唾液分解,放出劇毒物質氰氫酸,氰氫酸被吸收後,與組織細胞含鐵的呼吸酶結合,使組織細胞無法利用氧氣,而使人中毒。所以,食用前必須先將苦杏仁浸泡於水中,剝去黃色外皮,然後再用清水浸泡數日,每天換水幾次,直到苦味全無為止,這樣氰甙的含量可減少95%以上。但經過去毒的苦杏仁,吃的時候也要徹底地煮熟或炒熟,才不會發生中毒。另外,桃仁、扁桃仁、枇杷仁、梅仁、李子仁、櫻桃仁等也含有氰甙,故都不能生吃。如需藥用,必須遵照醫囑,切不能亂吃。

海帶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海帶有預防心血管疾病、肝病、癌症和白血病等多種疾病的作用。海帶美味,又能防病治病,但食用時如不注意衛生,也會使人生病。海帶中的碘很豐富,是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理想食品,但如攝取太多,或者適應症掌握不好,也會碰到意料不到的麻煩。攝入碘太多,可至高碘性甲狀膿腫大。已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者,吃海帶也不會使腫大的甲狀腺回縮,隻能控製病情不再發展。如果食入太多.反而會致甲狀腺機能亢進,稱為碘甲亢。同時海帶中含水量砷量較高,每千克35—50毫克,而食品衛生標準規定食物中的含砷量每千克不得超過1毫克。砷是有毒的,攝入過多會致急性或慢性砷中毒。總之,吃海帶補碘、補砷可以治病,但不能過量。

藍紫色紫菜

紫菜是生長在近海淺水區礁石上的海藻類植物。市售紫菜是紅藻的幹品,呈黑紫色而發亮,營養價值極為豐富,其中蛋白質達35.6%,還有豐富的甘露醇、維生素、鈣、磷等物質。但如果保存不當,就很容易發黴,產生毒素。此外,某些與紫菜為鄰的藍紫藻、雙鞭藻類等,會分泌出環狀多肽、岩藻毒素等有毒物質。紫菜在受汙染後色澤會變為藍紫色。這些毒索毒性穩定,不怕熱,燒、煮起不到破壞作用,因此吃了便會發生中毒。故購買紫菜時,要選紫黑色的,對紫藍色的不要買,也不能吃,以防發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