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汙染分類
食品汙染是指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進入正常食物的過程。食物在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烹調的各個環節中,由於盛裝食物的容器不符合衛生標準或食物在各個環節中所處環境的汙染造成某些有害物質進入食物中,致使食物的營養價值及衛生質量有所下降,給人體健康就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生物性汙染
生物性汙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蟲卵和昆蟲對食品的汙染。
1.微生物汙染
微生物汙染包括細菌及細菌毒素、真菌及真菌毒素等的汙染。食品中的細菌有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兩種。致病菌是指能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細菌,主要來自病畜、病人和健康帶菌者;而非致病菌能引起食品腐敗變質並且可作為食品受到汙染的標誌。這兩種病菌都會汙染食品。
真菌中部分黴菌菌株,在適宜的條件下能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黴菌毒素。如曲黴、青黴、鐮刀黴等,此類毒素可直接汙染食品;也可通過汙染飼料影響畜禽健康,經這類原料製成的食品進一步毒害人群。
2.寄生蟲及蟲卵汙染
汙染食品最常見的寄生蟲有囊蟲、蛔蟲、絛蟲、中華枝睾吸蟲以及旋毛蟲等。
囊蟲是絛蟲的幼蟲,通過肉食能直接進入人體造成危害,如豬囊蟲病就是人畜共患的一種寄生蟲病。旋毛蟲寄生在豬、狗體內肌肉中,人吃了未煮熟的這種病畜肉可得旋毛蟲病。中華枝睾吸蟲寄生在魚肉肝膽小管內,食用這種生魚或半生魚,會導致肝吸蟲病等。
3.昆蟲汙染
糧食及各種食品在不良貯存條件下容易孳生各種害蟲,如甲蟲、蟎類和蛾類等。動物性食品和某些發酵食品可受到蠅、蛆的汙染,從而損壞食品,使食品的感官性質惡化,降低其營養價值。
化學性汙染
化學性汙染是各種有毒金屬、非金屬、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如汞、鎘、砷、有機氯和亞硝酸鹽等對食品造成的汙染。它們主要來自工業“三廢”、化學農藥、食品添加劑以及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等。
工業“三廢”汙染
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水、廢氣、廢渣中,有的含汞、鎘、鉛、砷、氟等有毒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酚、多氯聚苯等有害化學物質。如不加處理就排放農田、水域、大氣中就會汙染農作物和周圍環境。用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灌溉農田,其中的毒物可進入糧食和蔬菜中。人們長期食用這些受汙染的食物,可造成中毒。
2.化學藥物汙染
化學農藥在農業上的廣泛使用,使許多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農藥殘留,有的達到有害程度。造成汙染的主要農藥是有機氯殺蟲劑、部分汞、砷製劑和一些除草劑。另外,由於農藥的長期使用,增加了害蟲的抗藥性,促使用藥量和用藥次數不斷增加,使農藥殘留加重。
3.食品添加劑汙染
食品添加劑根據用途分為防腐劑、著色劑(色素)、甜味劑、漂白劑、發色劑、香精等。有的食品添加劑具有毒性或毒性不清楚,多用或亂用造成食品汙染。有的食品添加劑不純,帶有毒雜質而危害人的健康。
4.食品包裝材料汙染
不符合衛生質量要求的食品容器、運輸工具中的有害物質混入或溶解到食品中去,造成食品汙染。如包裝食品用的蠟紙中含有的多環芳烴可能混入食品中。印刷商標用的顏色油墨中可能含有多氯聚苯,容易被油脂多的食物所吸收。陶瓷容器中的鉛、聚氯乙烯塑料包裝材料中的氯乙烯單體,都可能移溶到食品中,造成汙染。
5.烹調加工過程的汙染
食物由於不恰當的烹調加工可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如熏烤食物時,食物直接與燃燒不完全的炭火煙氣接觸即可受到多環芳烴的汙染;脂類因高溫可形成多環芳烴;肉製品在醃製過程中加入的硝酸鹽,容易形成亞硝胺有害物質。
放射性汙染
食物中放射性物質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麵:
是來自宇宙界和地殼中的放射性物質,如海水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海洋生物(如海洋魚類、軟體動物、海藻類)有積蓄這些元素的特性,經人食用後,多積蓄於骨內,影響造血器官,且不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