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貯存常識(3 / 3)

保存茶葉的要領

茶葉中的成分很多,主要含有氨基酸、糖類、多酚類、維生素、芳香物質等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溫度、水分、氧和光線是影響茶葉質量的主要因素。高溫會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營養價值降低,所以應采取低溫保存。存放茶葉的器材要密封不透氣,否則空氣中的氧氣會氧化茶葉中的某些成分,被氧化的茶葉衝泡後會變紅、變褐,失去茶葉的芳香味。光線對茶葉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把茶葉在透明的容器裏存放10天,維生素c將減少10一20%,如把茶葉在陽光下曬一天,茶葉的色澤和滋味就會急劇變壞,有“日臭味”。所以茶葉要避光保存。此外,茶葉中水分含的越多,化學反應也就越快,茶葉的質量也就難以保持,甚至發黴變質。因此,茶葉應該存放在低溫、密閉、幹燥的環境中。如果茶葉發黴,可放在鍋裏幹炒幾分鍾,千萬不可用太陽曬。

大蔥不怕凍,就怕動

俗話說:“大蔥不怕凍,就怕動”。為什麼呢?大蔥冬貯後結冰的隻是細胞間的水分,而細胞壁沒有任何損傷,隻要不搬動,等外界氣溫上升後大蔥仍能恢複原狀。但一經搬動,由於外力的擠壓,細胞間的硬冰會把細胞壁破壞,當氣溫升高時,細胞液會從已經被破壞的細胞壁流出來,大蔥就變得粘糊腐爛了,這樣的大蔥吃起來不但味道不好,而且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好處。

我國在舊社會及解放初期,(缺碘性甲狀腺腫)在很多地區發病率非常高,其原因是由於人體碘攝入量過少而造成的。為了預防這種疾病,生產部門在生產食鹽過程中往鹽裏加入了微量的碘化鉀,每公斤鹽內含20一50毫克碘,這便是我們日常食用的碘鹽,鹽和碘的比例相當於2萬一5萬比1。但是碘有易揮發的特點,尤其在夏季鹽易受潮,碘在受潮受熱的環境中更易揮發,即使存放方法得當,碘也可自行揮發。所以存放較久的食鹽,由於碘的含量明顯減少,食用後就起不到預防“大脖子”病的作用了。對於“大脖子”病的高發地區,更應注意這一點,盡量縮短鹽的存放時間。

蜂蜜冒泡不能久存

蜂蜜中由於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故有濃度高,滲透壓高,吸水性強的特點。存放時如果不注意密封保存,空氣中的水分會慢慢地進入到蜂蜜裏,蜂蜜的含水量就逐漸增多,當含水量超過20%時,酵母菌會大量繁殖,分解蜂蜜中的營養成分,蜂蜜出現冒泡的現象。所以,冒泡的蜂蜜不能長久保存,食用前必須經過消毒、滅菌。

保溫瓶裝啤酒不科學

啤酒屬於酸性飲料,在酸性條件下,鉛、鎘、砷、汞、鐵等物質很容易溶解到啤酒中來。而保溫瓶底常有一層水垢,水垢中不僅含有鉛等上述物質,同時含有許多其他物質,其中很多是致癌物質。如果將啤酒用保溫瓶裝,這些物質就會溶解到啤酒中,長期飲用這種酒,對身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不過,如果用專門的保溫瓶一直裝啤酒也可避免這種有害的影響。

低度酒存放過久會變酸

低度酒的種類很多,其中啤酒和葡萄酒,深受人們的喜愛。這兩種低度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類,微生物很容易生長與繁殖,使酒變質,產生酸味。因此,低度酒保存時間不能過長,否則變質後的酒不僅營養價值降低,而且失去了酒原有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