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人生起點(3 / 3)

8.鋅:近年來兒童缺鋅症相當多見,主要是兒童的偏食所造成的。其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厭食、異食、重複感染,易發生口腔粘膜潰瘍、多汗、映覺減退等,故從嬰兒起要盡量多攝入母乳,因為母乳中含有鋅的配位體。兒童要矯正偏食習慣。嬰兒每日供給量3—5毫克,1—10歲10毫克,11歲與成人相同為15毫克。

嬰幼兒應保證哪些食品的供給

牛奶:每日250一500克;

雞蛋:每日1一2個;

瘦肉類(畜、禽、魚、兔):每日25—50克;

動物肝髒或內髒:每周1—3次;

豆製品:每日50克;

蔬菜(有色蔬菜占一半):每日250--400克;

水果:每日最少250克。

8-12個月斷奶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需要更多的營養,加上消化機能的發育和出牙,單純依靠母奶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應從3—4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輔食,培養嬰兒用扔瓶與小勺進食的習慣,為將來斷奶打好基礎。

8—12個月是嬰兒斷奶的好月齡,最好選擇在嬰兒身體健康、氣候合適的季節,如斷奶時正逢炎夏或寒冬,嬰兒因氣候炎熱,食欲降低,冬季又是副食淡季,也易患病,故可稍延長1—2個月至秋涼或春暖時期。

斷乳要逐漸進行,即逐步減少授乳次數,添加輔助食品。城市居民遲至1歲完全斷奶,農村居民可延長至1歲半。如果小兒哺乳到3—4歲,此時母乳成分巳不能滿足營養需要,而小兒又留戀母乳不肯接受飲食,這樣會導致發生貧血和營養不良。此外,如果母親生病應立即停止哺乳。

常用乳類或代乳品及配製方法

1.鮮牛奶:每100毫升鮮牛奶中平均含蛋白質3.3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5克、礦物質o.7克及多種維生素。牛奶不失為嬰兒最佳的代乳食品之一。

牛奶中含蛋白質的量雖然較人乳高,但因含酪蛋白較多而不易消化,牛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較人乳低,不能滿足嬰兒對熱量的需要。如果在牛奶中加入適量的糖或澱粉,不但能滿足嬰兒熱量的需要,還可以使乳凝塊變小而利於消化。

牛奶最易被細菌汙染,吃前應煮沸消毒以達到殺滅細菌、使蛋白凝塊變小便於消化的目的。

牛奶的需要量可按蛋白質的需要量來計算,8個月以後的嬰兒,由於輔食逐漸增加,牛奶且也應相應地減少,到1周歲時牛奶量不宜超過600一700毫升,否則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入。

配合乳液的計算方法如下:

巳知:

①牛奶喂養的嬰兒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蛋白質4克;

②每100毫升牛奶含蛋白質3.3克,可供熱量66千卡(276.1千焦耳);

③嬰兒每千克體重每天需水分150毫升;

④6個月以下嬰兒每天需要熱量120千卡(502.1幹焦耳);

設嬰兒體重為X千克,每天所需的牛奶量為Y毫升。則嬰兒每天所需的牛奶量

Y=(4X/3.3)×100

=120X毫升

除牛奶以外需增加的水分為除牛奶以外需增加的水分為

(150—120)X=30X毫升

需加糖或澱粉的量為牛奶量的百分比為:

{[(120X-120×66%X)/4]/120X}×100%

=(10X/120X)X100%

=8%

常用5—8%

2.奶粉:全脂奶粉為鮮牛奶用噴霧幹燥法製成的幹粉,其酪蛋白的顆粒因加工而變細變軟,較鮮牛奶易消化。奶粉與水的比例按重量為1:7,按體積的比為1:4,即可配成鮮牛奶。其量的計算與鮮牛奶同。

3.豆漿的營養價值雖然沒有牛奶高,但它價廉易得。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具有各種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的鹽值符合嬰兒營養需要,魚肉細嫩,嬰兒易消化吸收。它們都可作為嬰兒的代乳食品。

1歲以內寶寶的營養配餐

1歲以內嬰兒的每日營養需要為熱量120卡/公斤,蛋白質2—4克/公斤,鈣400毫克,鐵10毫克,維生素A2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400國際單位,水100一135毫升以上。半歲至1周歲的嬰兒除熱能需要量為100卡/公斤,低於半歲以內嬰兒,除按公斤體重計算的熱能需要量外,其餘營養素需要量與半歲以內嬰兒相同。其中每公斤體重2—4克的蛋白質需要量範圍,應根據食物類別進行調整,人乳中蛋白質最容易被嬰兒吸收利用,按每日每公斤體重2克,即可滿足嬰兒生長發育,如果是牛奶,蛋白質需要量應為3.5克/公斤/日,如果還加有豆製品或穀類,蛋白質需要量應增到4克/公斤/日常以上。因為這些食物的蛋白質與人乳中蛋白質相比,吸收利用率明顯較低。

母乳雖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但在營養組成上並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一般乳汁中的蛋白質、熱能、維生素A基本都能滿足需要。但是,乳汁中的鈣、鐵、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較低,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如不增加輔食,會出現以上幾種營養素缺乏。

嬰兒出生後2—3周,即可增加少量菜水、酉紅柿汁、山楂汁、桔汁等。這些液體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也含一定量的鈣和鐵等營養成分。1—2個月後,可增加少量魚肝油,同時應多曬太陽,防止出現維生素D缺乏導致佝僂病。魚肝油的增加量應嚴格按醫囑或說明執行,以防維生素D攝入過多引起中毒。

嬰兒3—4個月後,應逐漸增加粥、代乳粉等澱粉類食物,這樣不僅增加嬰兒熱能攝入量,也可使嬰兒的消化機能逐漸得到適應。

5個月後,可增加蛋黃。蛋黃中含有大量磷脂和鐵.磷脂利於大腦發育,鐵可防止出現缺鐵性貧血,同時還可加食一定量的菜泥、水果醬等。

6—7個月時,嬰兒開始出牙。此時應增加一些稍硬的食物,如烤麵包片、烤饅頭片等,以鍛煉嬰兒磨牙床,使牙出的整齊,美觀。

1周歲左右,可以吃瘦肉末、全雞蛋、豆腐等,一方麵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滿足身體發育需要,同時為嬰兒過渡到普通飲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