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人生起點(1 / 3)

寶寶的人生起點

自出生到生後1周年為嬰兒期。此期機體剛離開母體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經曆著生理和解剖的巨大變化,生長發育的速度甚快,I周歲時的體重為出生時(約3千克)的2—3倍,身長為初生時(約50厘米)的1.5倍。神經係統及內髒器官迅這發展,各係統功能從不成熟到初建和鞏固。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個高峰期。此期嬰兒的消化器官變化很大,6—7個月時乳牙開始萌出,先出兩個下切齒(下門牙),周歲前再出兩個上切齒(上門牙)和另兩個下切齒,周歲左右共長出6—8個切齒。3個月前唾液分泌極少,4—5個月起唾液分泌增多。胃容積小,胃腸功能不完善,容易發生消化不良。肺泡數量少、肺容積含氣量少,含血量多,適於病菌繁殖,容易發生小兒肺炎。嬰兒期後半年是感情活動的敏感時期,嬰兒期末幼兒期初,又是大腦結構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期如果營養不良,腦就發育不好,小兒的智力將來就會降低。

寶寶發育與營養

1.體格發育

小兒機體總是處在生長發育的動態變化過程中,但發育速度不均衡,一般體格生長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在嬰兒期,尤其是頭6個月生長最快,可以說嬰兒期是生長發育的加速期。

體重:新生兒平均體重為3.0公斤,6個月內平均每月增長0.6公斤,至半歲時為初生體重的2倍。後6個月平均每月增長0.5公斤,至1歲時增至9公斤以上,超過出生體重的3倍。1歲後增長速度減慢,平均每月增長0.25公斤,至2歲時體重約12公斤,為出生時的4倍。2歲以後的體重增長更慢,每年保持增長在2.3公斤左右,形成規律性的增長。

身長:嬰兒出生時約50厘米,生後頭半年內共增長約16厘米,後半年內共增長不足9厘米,全年增長約25厘米。1歲時身長平均增至75厘米。在幼兒期身長增長的速度減慢,1—2歲全年增加約10厘米,2—3歲平均增加約5厘米,在整個幼兒期共增長25厘米,因此,3歲時身長約為100厘米,為出生時身長的2倍。

頭圍、胸圍、上臂圍:新生兒頭圍平均為34厘米,1歲時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隻增長2厘米,5歲時達50厘米。頭圍的大小與腦的發育有關。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1歲時與頭圍基本相等,並開始超過頭圍,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發育。上臂圍在出生後第1年內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隨後維持到5歲左右。

可見,嬰幼兒期體格變遷的速度很大,而營養是保證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每個細胞的增大和數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等作為細胞構成的基本成分。與成人相比,一切營養物質不僅要供給能量及細胞組織更新的需要,而且要供給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嬰幼兒的營養需要不同於成人,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其營養需要比成人要多,且質量要好。嬰兒期,尤其是出生後頭6個月生長更快,這個時期營養需要量更大,要特別注意嬰兒的合理喂養,預防營養不良。

2.腦的發育

神經係統是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機構,機體各係統的正常生理活動都是在神經係統的統一支配下進行的。而大腦是神經係統的高級中樞,起著控製和調節全身各係統機能活動的作用。胎兒時期,神經係統發育最早,尤其是腦的發育最為迅速,出生時腦重約370克,占體重的1/8左右,而成人腦重約1500克,占體重1/40。6個月時腦重約600一700克,2歲時達900一1000克,7歲時已接近成人腦重。大腦的發育,尤其是大腦皮層細胞的增生、長大和分化主要在妊娠後期和出生後第1年內.尤其孕25周至頭6個月時為激增期。6個月後增殖速度減慢,而細胞體積增大。

可見懷孕後期3個月至出生後頭6個月(主要是哺乳期)是大腦發育的最關鍵時期,也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腦發育的物質基礎是各種營養素,營養缺乏將對正常的腦發育過程,尤其是腦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網絡形成的關鍵時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腦細胞的增殖、分化特點是“一次性完成”,故妊娠後期及產後頭6個月期間的營養顯得特別重要,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再也無法補償,從而影響小兒的智力至終身。

3.消化係統發育

口腔:嬰幼兒口腔粘膜柔嫩,血管豐富,易受損傷,故應特別注重嬰兒口腔清潔,不宜吃過燙過的食物,以免損傷口腔粘膜;嬰兒雙頰部有發育良好的脂肪墊,有助於吮吸活動,出生時小兒已具有良好的吮吸能力;在胎兒時期即有吞咽羊水功能,新生兒吞咽功能已十分成熟。新生兒舌短而寬,齒槽發育較差,但咀嚼肌發育較好,有各種食物反射,到7—9個月,有的嬰兒雖仍未有牙齒萌出,但己能做有節奏的咀嚼運動,咀嚼效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強,6歲時達成人的40%,10歲時達75%。出生時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唾液中消化酶至少到半歲才開始豐富,澱粉酶量更低,至3—4個月時達成人量的1/3,故3個月以下嬰兒不宜喂穀物等富含澱粉的食物。

牙齒:牙齒的生長對於嬰幼兒來說是與咀嚼功能相互作用的一種消化功能,它有一個發育過程。乳牙在出生後6—8個月開始萌生。但它的鈣化過程早在胎兒5個月時就已經開始,到2—3歲時乳牙全部出齊。恒牙在6歲左右開始萌生,但它的鈣化過程早在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以逐次與乳牙替換,13歲左右恒牙全部萌出。

食管、胃:嬰幼兒食管較成人細而短,食管、胃壁粘膜和肌層都較薄嫩,彈力組織發差易受損傷。嬰兒胃呈水平位,至走路時呈垂直位。由於嬰兒時期胃幽門括約肌發育良好,而賁門括約肌控製能力差,加之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差,易引起幽門痙攣而出現溢乳和嘔吐。初生兒胃納量甚少.約30一35毫升,3個月時約100m1,6個月時約200毫升,1歲時約300m1。胃排空時間因食物種類而異,如母乳為2—3h,牛乳為3—4h,水為1--2h。基礎胃酸分泌在出生後的幾分鍾內已經產生,隨後幾個小時內逐漸增高到接近較大兒童水平。隨著胃酸分泌的增高,胃蛋白酶的分泌也增高,到18個月達成人水平。與成人相比,嬰兒的胃分泌功能明顯不全,但其胃功能完全適宜於消化人乳。

腸:嬰幼兒腸壁粘膜細嫩,發育良好,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結,透過性強,吸收能力好,易於把已消化好的營養物質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並運送至全身,被機體所利用。嬰兒腸壁肌肉較薄弱,腸蠕動比成人差,故食物在腸腔內通過時間較長,利於消化吸收,但腸液的分泌和腸蠕動易發生機能性紊亂。胎兒期腸乳糖酶發育較蔗糖酶為遲,早產兒可發生乳糖吸收不良。腸澱粉酶出生時已有,可補充胰澱粉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