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

健康母親的乳汁(母乳)是嬰兒(特別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因此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1992年6月由國家統計局牽頭,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56萬戶,250萬人口地區進行了共7576名嬰幼兒喂養方式的調查,結果城市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為19.9%.混合喂養率為73.o%.人工喂養率為7.1%;城市四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為8.7%,混合喂養率為80.9%,人工喂養率為10.4%。在60年代四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率為80%—90%;70年代為60%—70%;80年代為40%—50%;1992年的調查是曆史上最低的。因此應該大力宣傳母乳喂養優越性,以便提高母乳喂養率,特別是城市的母乳喂養率。

—些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成功地製止了母乳喂養率的下降的趨勢,並已使母乳喂養率逐步回升,至今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提高母乳喂養率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促進和保護產婦的乳汁分泌,因為許多乳母都反映並不是自己不願意用母乳喂養,隻可惜乳汁分泌太少,不得不改用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而事實上泌乳量與喂養方式是密切相關的。乳量多的,大多是采用母乳喂養;乳量少的,當然是采用混合和人工喂養。因此,研究促進乳計分泌的措施是提高母乳喂養率的關鍵。

由於人們精神心理上的不足以及某些不正確的行為,致使乳汁分泌減少,也有一部分婦女由於缺乏對母乳喂養的正確認識而主動采用人工喂養。分娩前婦女對母乳喂養的意向,分娩前後對母乳喂養的信心,產院的某些規章製度和習慣,乳母的喂養知識和方法都能影響乳汁的分泌。通過有計劃的衛生教育,讓人們認識母乳喂養的重要性.樹立起母乳喂養的信心,完全有可能建立起有利於乳汁分泌和有利於母乳喂養的心理因素。促進母乳喂養的措施,應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應該是一種綜合措施,包括開展廣泛的健康教育,提高對母乳喂養優越性的認識,改變不良的心理和行為,提高母乳喂養的知識水平,改良產院的某些不合理的規章製度,通過母嬰同室尤其是家庭化產房實現早開奶、勤吸吮來促進乳汁分泌,以增強母親對母乳喂養的信心。

母乳的優點

母乳中的營養素在數量、比例及生物活性形式等方向,均特別適合於嬰兒的生理發育及生長需要。這些物質可存在於產後最初幾天分泌的初乳及成熟乳中、它在維持新生兒的健康力方麵極為重要,也可以作為營養素的惟一來源持續喂養4—6個月。母乳的成分隨產後的不同時期改變,母乳分為初乳、過渡乳、成熟乳和晚乳。

初乳為產後一周內的乳汁,含脂肪少而含有免疫力的球蛋白多,顏色稍黃略稠,量少但能滿足小兒的需要。初乳中的—些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B1、鋅、鐵、曬和鉀含量較高,而另一些如脂肪、乳糖、熱量和葉酸的濃度較低。這樣就適合於嬰兒早期的需要。另外,—些營養素如鋅和鐵的形式更適合於嬰兒未成熟的胃腸道吸收。

過渡乳指產後一周到滿月的乳汁量較初乳增加,每天可分泌約500毫升,相當於初乳的一倍,脂肪含量增加。

成熟乳為2—9個月的乳汁;晚乳指產後十個月的乳汁,各種營養成分均減少。因此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乳汁的質和量均在發生變化。以全日泌乳量為850毫升計算所得的營養素含量為:熱量552.5kcal,蛋白質11.05克,脂肪28.9克,糖62.9克,維生素A93.5克,維生素B10.085克,維生素B20.425克。

那麼,母乳喂養有哪些具體優點呢?

1.母乳營養豐富

母乳適於小兒的消化係統,它的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恰當,蛋白質的總量雖不比牛乳多,但它含易消化的白蛋白多而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少。還含有很多身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乳糖和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較多。這些物質都適合小兒的生長發育,如母乳中的必要的氨基酸、卵磷脂、生長因子和牛磺酸,均可促進小兒的生長發育,特別是神經係統和腦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