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華晨與寶馬股東雙方一年會開兩次戰略會議,決定一旦做出就會堅決執行下去。“這是我們未來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康思遠說。

這在十年前幾乎不可想象。“華晨當時太弱,大家認為寶馬進來以後不能形成對等的合作,擔心寶馬合作後還是幹自己的事兒,而華晨很長時間受到詬病,大家認為它沒有話語權。”寰球汽車傳媒集團高級副總裁兼V訊網總編輯程遠向《環球企業家》回憶了最初幾年業界對於華晨寶馬的認識。

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早先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曾表示,正是華晨寶馬產銷量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讓寶馬越來越尊重中方,逐漸達成雙贏的共識。華晨與寶馬未來的合作也將逐漸擴展到寶馬對於華晨汽車的支持,包括研發、生產、營銷、管理和網絡等領域。例如,寶馬集團授權新晨動力組裝BMW 4缸渦輪增壓發動機項目正在實施,寶馬的發動機專家在為2014年順利投產提供支持。

在深度本地化的同時,華晨寶馬從2011年開始啟動了出口業務的嚐試。據康思遠介紹,華晨寶馬將成為寶馬集團重要的海外生產基地,逐漸實現國產車型的出口。目前,華晨寶馬正在探索向非洲、中東和俄羅斯市場的出口業務,未來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條件下,出口業務將進一步擴大。

在康思遠看來,華晨寶馬在過去十年的成功歸於四個主要因素:首先是清晰的組織架構。“對消費者來說,他們關心最好的服務。內部完善的運營能給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康思遠說,“敬業的團隊是我喜歡和感激在這工作的原因。”另外,經銷商網絡保證了強勁發展勢頭。截至今年8月,寶馬在全國的服務網點數量已超過390家,其中有60%的服務網點位於三四五線城市。在夯實這些基礎之上,尤為關鍵的是清晰的戰略。

持續力

盡管成績斐然,華晨寶馬的發展仍然會遇到如何可持續的問題。如今,華晨寶馬把合資自主品牌籌碼押寶在電動車上。2013年4月,在華晨寶馬成立十周年的重要節點,寶馬在華的合資自主產品“之諾”亮相。康思遠強調,“諾”即承諾,意味著寶馬對中國市場長期承諾。“品牌建設第一步就是定位。之諾定位於中國年輕一代的豪華車品牌,將來會去更多感受年輕消費者的駕駛體驗。”康思遠說,前不久他剛剛對“之諾”品牌旗下的第一款車型進行了試駕。這款采用全電力驅動技術的汽車,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生產,廣州車展期間上市,並計劃於2014年第一季度推向市場。

7月29日,寶馬i3純電動車在北京、倫敦、紐約三地同時發布。寶馬i3是寶馬i係列的首款車型,將在2014年初正式與消費者見麵。“之諾和i3屬於不同的細分市場,二者不會有衝突。”康思遠表示,寶馬已然投入這麼多精力做新能源汽車,未來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全球,都將是其戰略重點。

從更趨本土的戰略,再到推出合資自主品牌“之諾”,華晨寶馬完成了從艱難起步到自我完善的升級蛻變。對於下一個10年,康思遠認為,中國夢不單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產階級增加將帶給豪華車市場巨大機會。“中國夢實現的時候,公司的夢想也實現了。”康思遠表示,華晨寶馬將繼續擴大產能、引進新車,將寶馬的本土化做到雙贏。

“做到的總能比你想到的更多。”康思遠在總結過去的經驗時表示,放心大膽地做,才能有創新的想法。另外,“做任何決定之前,都需要保持冷靜。猶如航海過程中遇到壞的天氣,必須保持冷靜才能保證船駛向正確的航向,同時也要將這種心態傳遞給整個團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他說,然後又補充道:“不要總是期待重大的變革性改變,依靠一點點小的變化積累才能帶來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