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拍檔

速描

作者:伊西科

在過去十年間,華晨寶馬緣何成為汽車行業的合資典範?

與嚴謹古板的德國人形象不同,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Olaf Kastner)聊到興起時,直接站起身來在題板上揮筆闡釋,同時伴以豐富的手勢。當記者在一旁拍照留存時,他開玩笑提醒不要貿然發到微博上。

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這對起初並不被業界看好的合作夥伴,如今攜手走過了十年,成為汽車行業合資關係的典範。過去4年多,康思遠是協調股東雙方的關鍵人物。

華晨寶馬的起步並不順利。2003年,寶馬牽手華晨落戶沈陽時,已經比主要競爭對手晚了整14年。2004年,華晨寶馬銷量為8661輛,增速低於市場平均速度。隨後,決策層采取了降價等一係列措施,但帶來的後果是高成本、低利潤。2009年6月,康思遠來到中國任職時,全球經濟處於低穀。康思遠就任後的當務之急是成本控製,而本地化生產是降成本的核心,這需要落實到龐大的生產體係作支撐。

“最艱難的一個決定就是建造鐵西工廠。”康思遠向《環球企業家》憶及上任之初,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充滿不確定性,而如何推進這個世界級的工廠,本土團隊能不能勝任,股東雙方會不會堅定地投資,在他心中都充滿了未知數。曾在寶馬德國和英國市場做了11年財務高級管理工作的經曆,有助於他在中國這樣高速發展又多變的市場中開展工作。“我知道怎樣在危機中求生存,鼓勵團隊在逆境中把握機會。”康思遠說。

2009年11月,華晨集團與寶馬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決定建設鐵西新工廠,總投資額達15億歐元。康思遠介紹說,最開始項目進度落後很多,為保證按照時間表完成,建築工人采取了7天24小時、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最終保證了鐵西新工廠建設工程的順利推進,其建設僅用了寶馬此前最先進的萊比錫工廠一半的時間。

“現在來看,鐵西工廠應該是我們最正確的決定之一。”時至今日,華晨寶馬在沈陽擁有大東、鐵西兩大整車廠以及一座發動機工廠。到今年底,華晨寶馬總產能將達每年30萬輛,是10年前3萬輛設計產能的10倍。此外,位於鐵西工廠旁側還有一座全新的發動機工廠已經開工建設,並將於2016年投產寶馬集團最新一代發動機,用於裝配華晨寶馬國產車型,規劃年產能為40萬。今年9月,華晨寶馬研發中心落成並投入使用,研發將包括概念設計在內的各個環節。到2013年底,寶馬在華研發團隊規模將超過500人,多數為中國本地人才。沈陽鐵西工廠意味著中國不僅是寶馬的生產和銷售市場,也成為寶馬最重要的集采購、研發、製造於一體的總部基地之一。

在寶馬全球戰略中,華晨寶馬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華晨寶馬生產BMW 3係標準軸距和長軸距、BMW 5係長軸距和BMW X1四個係列,2012年華晨寶馬總銷量超過14萬台。中國成為寶馬品牌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場,華晨寶馬功不可沒。今年前8個月,寶馬品牌在華銷量超過23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國產車型占比達到56%,華晨寶馬對銷量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寶馬全球董事長諾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表示,未來華晨寶馬所生產的國產寶馬與進口寶馬車的銷售比例將達到2:1,超過三分之二的寶馬車將由中國製造。

關鍵因素

身為一家合資公司的負責人,康思遠坦言所麵臨的壓力巨大。“收集股東雙方的信息去做決定,這是一位合資公司CEO最重要的事情。”他說,原來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更需要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找到因地製宜的方法和解決方案。

康思遠對中西方的思維差異有深刻體會。“完成一個事情,西方人可能很直接,就是從A到B,中國人則會在這個過程中考慮很多。”他表示,每種方式各有利弊,西方人直接的方式快速有效,但需重新跟團隊解釋這麼做的原因;中國人實現過程比較長,但會影響到很多人,容易達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