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棄線下?

當然,直銷銀行的典範並不止於ING Direct。相較於具有國際範兒的ING Direct,更多的直銷銀行則是本國範圍內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例如德國第二大州立銀行—巴伐利亞州立銀行下屬的德國信貸銀行(Deutsche Kreditbank,DKB)。

作為一家在民主德國最後歲月中成立的銀行,德國信貸銀行在兩德統一後的1995年,為巴伐利亞州立銀行收購。由於其分支機構較少,且主要集中經濟相對落後的東德地區,因此德國信貸銀行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幹脆在個人金融業務上完全采取直銷銀行模式。這也開啟了德國信貸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的爆炸式增長。2000 年,該行僅有個人客戶2 萬人。但僅過了8年時間,至2008 年5 月26 日,該行個人客戶數目便突破100 萬,並以每月增加3 萬人的速度在持續增長。至2009 年末,該行個人客戶數為178.5 萬人,存款餘額達到253.6億歐元。

不過,德國信貸銀行幾乎完全舍棄了線下的實體運營,甚至連多功能櫃員機也並無大規模架設,取而代之的則是允許客戶通過網頁、電子郵件以及免費電話完成除提取現金以外的幾乎全部個人業務,並在全球任何一台有Visa標誌的取款機上為客戶提供免費取現。

不僅限於德國信貸銀行,不少直銷銀行也均采取了完全放棄線下的經營策略,轉而依賴其他外部實體網絡,來完成一些不得不在線下完成的零售銀行業務操作。例如在一些開設銀行賬戶必須要進行現場操作的國家,直銷銀行便會選擇與郵局營業廳簽訂協議,通過郵局窗口完成此類操作。

有意思的是,上述兩種直銷銀行路徑上的分歧,在目前國內銀行直銷銀行的實踐中,亦得以體現,兩大本土實踐者民生銀行和北京銀行倒也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承襲ING純正血統的北京銀行直銷銀行顯然選擇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業務路徑。北京銀行信息科技管理部兼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施展就向媒體表示,在服務渠道上,北京銀行直銷銀行提供線上和線下融合、互通的渠道服務。“線上渠道由互聯網綜合營銷平台、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電子化服務渠道構成;線下渠道采用全新理念建設便民直銷門店,其中布放VTM(智能銀行機)、ATM、CRS(自動存取款機)、自助繳費終端等各種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多種自助操作渠道。”

民生銀行幹脆完全放棄了線下,采取純線上的直銷銀行運營模式。“本身就是希望借助互聯網技術,用更‘輕’的手段拓展個人金融業務。如果是線下還要設立網點,那就與社區自助銀行的定位重合了。”前述民生銀行發展規劃部人士指出,“未來直銷銀行變成獨立法人之後,也可以借助更多元的外部網絡進行業務拓展,沒必要在此時自縛手腳。”

當然,相比國外直銷銀行,中國本土的直銷銀行實踐者也有著特殊的煩惱。在ING Direct的業務實踐中,客戶較高的平均儲蓄率是直銷銀行得以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在中國市場上,這顯然不是問題。可在另一方麵,由於成本更低,外國直銷銀行可以通過更優惠的利率吸引客戶。但在國內利率市場化進程仍未能取得關鍵性突破的情況下,本土直銷銀行除了市場品牌及更低成本之外,依舊缺乏攪動零售銀行“一池春水”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