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求職與跳槽的博弈(5)(1 / 2)

大學生姚某,畢業後分到一所中學教英語,勉強幹了兩年,覺得教師工作又辛苦又不來錢,看著原來的同學在外麵見的世麵多,交際廣,掙錢多,說死說活不在學校幹了,整整折騰了一年多,總算從學校辭職出來到一家合資公司幹文秘。開始時熱情挺高,幹得不錯,多次受老板的表揚,但沒有一年就覺得幹秘書工作掙錢不多管事不少,沒有奔頭。背著公司,騎馬找馬又到人才市場登了記。

不久一家保險公司聘了他,他覺得每天跑跑顛顛很適合自己的個性,而且幹好一個月可掙5、6千塊,當機立斷,辭掉秘書去當保險推銷員。誰曾想保險也不好幹,培訓一段時間上了崗,頭三天就碰了好幾個釘子,還吃了不少閉門羹,一個星期沒幹下來就另謀新就了。

這次運氣不錯,一家外企公司看中他外語好,能言善辯,性格外向,聘請他做公司代表,推銷產品。在這家外企公司,他幹的時間最長,一年零3個月。後來一家小公司聘請他去做公司副總經理,他從自己的前程考慮,抓住這個機會又跳了槽,本來想過一把當官的癮,嚐嚐指揮別人是什麼味道,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想搞好一個小公司沒點真本領還真不行,幹了一段不見起色自己便喪失了信心,打了退堂鼓,又到人才市場轉悠。

當他選中一家公司並慎重地填寫了“求職登記表”後,招聘單位人事主管看著登記表上“豐富”的經曆,驚訝地看了他一眼沒說話。他失業了,他後悔從學校出來,後悔失掉了好多好機會,他開始反思自己。短短的時間內,姚某換了好幾個工作,他覺得自己可以幹好任何事情,但是事實上他對於什麼都不精通,最後也是越跳越糟。同時,頻繁跳槽會使人滋長一種盲目的心理,頻繁跳槽也會引起聘用單位的反感,認為這樣的員工沒有韌性,幹不好任何工作。

在職場中,要越跳越高才有利於職業的發展與需求,知己知彼是跳槽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根據自己的特點設定跳槽目標,是確保跳槽成功的先決條件,選擇恰當的跳槽渠道則是完成職業轉換的重要環節。

有人指出,跳槽不應隻是對高薪或高一級職位的追逐,而是對職業生涯的進一步追求。越跳越高,高的不僅僅是薪水和職位,更重要的則是使你的職業生涯步入高級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次跳槽,都應該是對自己職業和發展目標的重新設定。

人人都向往高薪、豐厚的待遇,在原有的單位不能滿足這種要求的情況下,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努力奮鬥,有些人為了這個目標,不停地變換著工作地點,不停地跳槽,希望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崗位,實現自我的價值。

有的人在原來的單位不被公司重用,不能施展抱負,隻有跳槽到有適合自己發展的單位去,在那裏如魚得水,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跳槽並非都是有利的,有時可能會越跳越糟,有的人懷著美好的願望,去到一個新的單位,準備大幹一場,卻發現現實與自己的理想相差甚遠,完全不是他們招聘人才時所描繪的藍圖,遠離自己所想象的,新單位遠沒有原單位在各方麵的條件好,直到這時才後悔莫及。

Tom是一家五百強製藥公司的注冊經理,平時工作比較忙,但還算順心。業績一直得到總公司的認可。最近認識了一位德資製藥企業的總經理,對方堅決聘請Tom做自己的助理,薪水翻番,加上其他優惠條件,很具吸引力。麵對再三邀請和優厚的條件,Tom想到未來的幾年自己可以大賺一筆,損失一點年終獎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最後終於Tom向公司遞交了“辭職信”。

Tom順利來到了那家德資製藥公司,然而,那位老總畢竟是嘴巴上答應Tom的條件,在給他的正式聘請信上列出的條件卻十分苛刻,細細算來,還沒有原來公司的待遇好,更談不上什麼發展空間,而且在明年還必須從北京調到天津工作,職務和薪水也沒有變化的可能,這樣肯定會給家庭生活帶來負麵衝擊。現在Tom真是後悔莫及。

因此,在選擇跳槽時,要做到三思而後行,了解清楚新單位的各方麵的情況,尤其是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情況,如社會保險、醫療保險、房屋補貼、失業基金等,是否都按時足額地繳納等,要了解清楚,這樣才不會越跳越糟。

十三、跳槽不要太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