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求職與跳槽的博弈(3)(1 / 3)

蔚為說:“這樣的事在我同學裏也有,但我不讚同,沒有錢怎麼生存呢?我雖然非常需要工作經驗,但我也要薪酬,因為我是憑我的工作能力來賺取的。”經理又問:“你有自信做好這份工作嗎?”

蔚為很有信心地答道:“有,隻要您給我一個機會,我會創造一個奇跡。”經理最後果斷地說:“好,給你一個月的試用期,一個月後,業績好就留下,按你說的這個數發薪水。”

蔚為的表現果然不負眾望,業績不俗。一個月後,蔚為成為這家公司的正式員工。那天經理對他說:“知道嗎?那天就是你的自信讓我眼前一亮的。敢於承認自己是俗人,而且敢說我也是俗人,你真有點膽量啊!”

七、靈活應變,展現自己

一個成功的人不可缺乏的是靈活應變的能力,她在人的一生中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於一個才華橫溢,天資過人的人來講,如果缺乏機智靈活、靈活應變的能力是無法取得更大的成就的。

同樣,在應聘的過程中,一個死板的應聘者不會得到考官的欣賞,也不會取得應聘的成功。相反,如果你能夠機智地回答考官問題,避免自己的尷尬和困境,那麼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會應付自如。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新聞係的畢業生正急於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麼記者呢?”“不需要!”“那麼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了。”“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

“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美國著名行為學家皮魯克斯在《拯救自己從思考開始》一書中寫道:

“依靠別人的賜予,是無濟於事的;隻有自己開動腦筋,才能拯救自己的行為。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說腦力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板的對待隻能過著煩悶、無聊的日子,適當地變通可以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職場也是一樣,如果隻是按部就班地麵對麵試和職場,那麼就無法適應激烈多變的競爭,所以,在麵試過程中,很多考官會考察應聘人員的應變能力,如果你缺乏靈活應變的能力與意識就隻有被淘汰的結果。

一位求職者在麵試之前,他做了認真的準備,自以為能夠應對自如。

可是沒想到,麵試正進行時,考官卻忽然沉默不語。這突如其來的情況使他一下子不知所措。該說的已經說完,一時又想不到新的話題,有一分多鍾的時間雙方在沉默中度過。最後還是考官主動打破了沉默,麵試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佛瑞迪當時隻有16歲,在暑假將臨的時候,他對爸爸說:“爸,我不要整個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錢,我要找個工作。”

父親從震驚中恢複過來之後對佛瑞迪說:“好啊,佛瑞迪,我會想辦法給你找個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現在正是人浮於事的時候。”

“你沒有弄清我的意思,我並不是要您給我找個工作。我要自己來找。還有,請不要那麼消極。雖然現在人浮於事,我還是可以找個工作。有些人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親帶著懷疑問。“那些會動腦筋的人。”兒子回答說。

佛瑞迪在“事求人”廣告欄上仔細尋找,找到了一個很適合他專長的工作,廣告上說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點鍾到達42街一個地方。

佛瑞迪並沒有等到8點鍾,而在7點45分就到了那兒。可他看到已有20個男孩排在那裏,他隻是隊伍中的第21名。佛瑞迪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麵寫了一些東西,然後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好啊!”秘書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她看了不禁微笑了起來。她立刻站起來,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因為紙條上寫著:

“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第21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做決定。”

一些外企在麵試的時候很重視應聘者的反應能力,有的外企在招收員工時,為測試應聘者的手腳靈活程度,給每個應聘者放一堆跳棋子,要求其在一分鍾內挑出混雜在一起的五種顏色的跳棋子,並按各色分別排列好,如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按要求完成,即被淘汰。

有的外企則在轉動的機器上裝上彩色圖畫,畫麵上有動物、植物、建築物、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在應聘者麵前按一定的速度移過,要求應聘者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自己所看到的內容。

有一家外企麵試時。出了這樣一道題,要求應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八份,分給八個人,但蛋糕盒裏還必須留有一份。麵對這樣的怪題,有些應聘者絞盡腦汁也無法分成,而有些應聘者卻感到此題實際很簡單,把切成的八份蛋糕先拿出七份分給七個人,剩下的一份連蛋糕盒一起給第八個人。應聘者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就顯而易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