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能否得到提升,不僅決定於他的業績,還決定於他的方法,首先要讓上司提升自己就不能過分謙讓。
《聖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位先生仙逝後欲進入天堂去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就排隊領取進入天堂的通行證。由於他不善於競爭,後麵的人來了直接插在他前麵,他卻保持沉默,絲毫沒有任何反抗或不滿,就這樣等了若幹年,他仍站在隊的末尾,始終未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這個故事對我們深有啟發。人世間處處充滿著競爭。就社會來講,有經濟、教育、科技的競爭,有就業、入學,甚至養老的競爭。就晉升來講也不例外,在通向金字塔頂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競爭的足跡。對於同一職位覬覦者甚眾。
因此。當你了解到某一職位或更高職位出現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這一職位時,保持沉默,決非良策,而是要學會爭取,主動出擊,把自己的想法或請求告訴上司,往往能使你如願以償。戰國時期趙國的毛遂、秦王贏政時的甘羅已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證明。特別是上司已經有了指定的候選人,而這位候選人在各方麵條件都不如你時,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應該積極主動爭取,過分的謙讓隻會堵死你的晉升之路。
當下屬向上司提出請求時應講究方式,不能簡單化。宜明則明,宜暗則暗,宜迂則迂,這要根據你上司的性格、你與上司以及同事的關係、你的知名度等因素而定。
“明示法”即通過口頭書麵形式直接明確地向上司提出自己的請求。
“暗示法”即在與上司溝通(包括談話或報告)過程中做出某種暗示,如“我要是擔任某職,會怎樣,會比某某更恰當……。”
“迂回法”即由他人轉達自己的請求,而這個人最好是上司的知己。
究竟采用哪種方法更有效,則應視條件而定。
在正式提出問題和上司討論之前,做出一兩個暗示,表明你正在考慮這件事,這樣就不會在商量的時候發現他毫無準備了。你可能會認為這隻會給他時間搜羅理由拒絕你的要求,但是請記住你的目的並不在於要去贏得一場辯論,而是要使上司確信給予你提升是出於對大局利益的考慮。假如上司有所保留的話,你應該了解其中原因(在了解以後,你也許會發現,你選擇了錯誤的職業或這家公司並不適合於你)。
通常,應該在上司情緒好的時候這樣做。如果他的異常愉快是由於你的成績引起的,那更妙了。選擇時間非常重要,把你的要求作為工作日中的第一份報告呈交給上司往往很難奏效。
與其告訴上司你工作得怎麼努力,不如告訴他你究竟做了些什麼。
可以試著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尤其是百分比來證明你的實績;同時,要避免用描述性的形容詞或副詞。譬如,不要說:“我同某某公司做成了一筆生意。”而說:“我與某某公司做成一筆多少萬元的生意。”這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讓事實替你說話。
把最後一點擴展開去,你也許會發現最好什麼也不說,而是簡單地寫一份一頁的報告給上司,總結一下你的工作。如果你這麼做,白紙黑字,詳盡成績,就使他能及時了解你的成績,而且日後也能查閱,同時,也就用不著去說那番聽起來使人覺得你自吹自擂的話了。
不可否認,這並非那麼容易做的,因為你是申請人,上司則是決策者,而有關你各方麵的資料又有限,因而是否滿足你的請求需要考慮。然而,如果更仔細地想想,還可以拿出理由,說明你所期望的提升對於授予者都不無裨益。
假如要謀求提升,還可以指出權力的擴大會使你為上司完成更多的工作,更有效地處理你手頭上的事情,而如果想得到加薪而別無他求,那麼你告訴他這可以讓別人認識到出色的工作是會得到獎賞的。要使人信服地證明你的提升使他得到好處,你確實需要動一番腦筋,但是努力多半是不會白費的。
下屬的要求一旦遭到拒絕,轉而用離職或不辭而別來威脅上司的做法往往會引起上司的不滿。縱然上司屈服於威脅了,上下級關係卻失去了信任,而信任感恢複原狀,即使可能,也是十分艱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從長遠來看,暫時的勝利會變成永久的損失。另一方麵,如果上司有充分的理由婉言拒絕你的要求,你向他保證你會繼續努力和支持他會對你有很大的好處。這麼做實際上是促使他盡快地改變現狀。這樣,你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會更加堅實。
總之,你努力地工作,才能得到上司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