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掌握交友之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3 / 3)

真誠對待朋友

根據美國作家柯達的說法:“人際網絡非一日所成,它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如果你到了40歲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人際關係,麻煩可就大了。”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子,要知道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的。隻有有人願意幫你,不斷地給你提供各種資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但是,人際關係的圈子是需要你去培養的,隻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鞏固起你的人際關係。

每個人都不能沒有朋友,人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動物,人離不開社會性活動,不能形影相吊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朋友,是我們生命中看不見的財富。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麼他將會失去很多人生中的樂趣。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他將會失去很多機會。

朋友,是我們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安慰。是我們生活中的助手與參謀。但是,朋友並不會無緣無故地為你提供幫助,隻有當你成為一個他們所欣賞和讚美的人時,他們才能熱情地、無私地為你提供幫助,使你擺脫困境。有的人號稱朋友無數,可是,一到大難臨頭,朋友便各自四散。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局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人不受朋友真心歡迎,隻是表麵上和其做朋友,而不是從內心裏賞識他。因為他沒有用誠懇的態度去打動人,而是過於注重形式主義,給別人一種難以信任的感覺。而那些能夠抓住朋友的心,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都是一些以人格的力量,誠摯的態度對待朋友的人。

常聽到一些人這樣抱怨:“哼,他不關心我,我還關心他呀!”也常聽到一些人感歎:“人情冷漠,世事艱難,不被人們關心和理解”雲雲;這些人,大多數都將責任推卸在他人頭上,責怪他人,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殊不知,你對別人不真誠,見到人不理睬,冷冰冰地對人,不關心他人的痛癢,卻又想他人真誠、關心、理解、熱情地對你,畢竟有悖情理。

“一個人隻要對別人真誠,在兩個月內就能比一個要別人對他真誠的人在兩年之內結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戴爾·卡耐基講的一種交友秘訣。是的,如果我們隻對自己真誠,而對別人不真誠,是不會交到朋友的,這個道理很簡單。

一個人若老是對人冷淡、隻打自己的算盤,他一輩子都很難交到朋友,也沒有人願意請教他,但假使他能夠常常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能獲得別人對他的回報。

朋友之間不能太隨便

阿龍和小光是鐵哥們兒,兩人從學生時代就結下了深厚的友情,現在的感情仍不減當年,逢年過節彼此互相請客道賀。小光結婚的時候,阿龍還特意送給兩位新人一份特殊的紀念禮物,為此小光對這個朋友更是親如兄弟。由於兩位好朋友親如一家,在一些禮節和行為習慣上就不那麼講究了,你來我往,像自家人一樣。阿龍原本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不拘小節,不講禮數,在這個朋友麵前更是“不客氣”。以前和小光同住一個宿舍的時候,阿龍經常把小光的物品當成自己的,吃飯的時候用小光的飯盒,口渴了拿起小光的水杯就喝,甚至困了就在小光的床鋪上倒頭大睡,對此,小光並不計較,因為是鐵哥們兒嘛,你的就是我的。可現在小光結婚了,小光的妻子是個“愛講究”的人,對他的朋友阿龍的表現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總在抱怨小光怎麼交了這麼個朋友。每到這時,小光總是說,其實阿龍並不壞,熱心腸,就是有點太隨便……這天,阿龍滿頭大汗地推開小光家的門,說要臨時在小光家暫住幾日,不等小光和妻子問明事因,阿龍就順手拿起身旁的毛巾開始擦汗,接著輕車熟路地從床底下找出小光的拖鞋換上了……小光瞟了一眼麵色不悅的妻子,尷尬得不知說什麼好。

這樣的故事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朋友之間因彼此十分要好,就會將一些個人的物品甚至錢財當成“共同財產”來使用。朋友之間友誼深厚,友情親密,這種情感是珍貴的,更是難得的。但是友情親密得過了頭,忽視了一些交友的禮數,把個人的私有物品和空間也與朋友共同分享,抱著“你的就是我的”、“好朋友何必分彼此”的態度對待朋友,就是錯誤的交際之道。

你也許會認為,既然都是朋友,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共享是信賴朋友的表現,如果什麼都不讓朋友動,什麼東西都不讓用,未免太小氣,會遭到朋友的嘲笑。殊不知,正是你的這種“慷慨”,“慣”壞了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