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杯苦酒。”這是《簡愛》中女主人公概括人生的一句話。有苦難經曆的人很容易對這句話產生共鳴。但人生不僅是一杯苦酒,它還是人生的另一個太陽。
經曆一次磨難,就如同經過一個黑夜,迎來一輪新的朝陽,獲得一個人生的新起點。磨難使人充滿智慧,使人變得堅毅,使人丟棄驕傲,挺直脊梁。每個人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無論是在逆境還是在順境中,人生之舵由自己掌握。其實磨難是一份寶貴的財產,沒有受過凍的人不知道衣服的溫暖,沒有挨過餓的人不知道飯菜的鮮美,隻有那些從艱難困苦的歲月中走出來的人才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23天在過程中尋找幸福
理想是人生的燈塔,追求是幸福的源泉。
每個人一生都有追求自己的幸福,其實幸福實現於追求的過程中,在這過程中有快樂也有痛苦,但卻能讓人真正地感受到幸福。
薩特一生可謂功成願遂,愛情的美滿和事業的成功,他幾乎都得到了,但他在垂暮之年卻說:“生活給了我想要的,但又讓我感到意義不大。”原本以為願望實現後,幸福就常相伴了。可是,如果沒有下一個目標,短暫的幸福之後會是更長時間的空虛。金錢是許多人的追逐目標,但是富有之後,人們卻發現,並不比原先快樂多少,甚至連原先追求過程中的幸福感也消失了。幸福不是富人的專利,幸福也時常光顧貧窮者的家門。
第24天人生的選擇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最為關鍵,它關係到日後的發展和前程,稍有不慎,就會墜入人生的低穀不能自拔。
你可以選擇生活,選擇愛情,選擇關心他人,相信他人,選擇希望和信仰,選擇真善美,這在於你自己。你也可以選擇失意、痛苦,選擇使人不安,而自己偏執頑固,但是這又何必呢?選擇不合情理,隻會自添煩惱,是自作自受。但是有一點要先提醒大家:一旦你決定對自己負責,你就會發現生活的道路並不平坦,你得學會重新冒險。會冒險,才有可能變化。
第25天理想人格
從生物形態上來看,每個人都是人。可從道德的角度看,卻不時地讓人感到難堪,道德的自律在今天許多人的心中已蕩然無存。在每個人心中,最基本的理想是做一個真正的人。
從動物進化到人,花了幾千萬年的時間,但從人回到動物卻往往隻需要幾秒鍾的時間。理性把人與獸區別開來。人是理性的,把自己看成人的同時也把別人當成人來看待,按照人的生存方式,創造有尊嚴的人的幸福世界。理想是人對動物自下而上方式的自我超越。
孔子及其後繼者為華夏兒女造就了人們心中的理想人格——“君子”。
第26天看全局
那些擁有全局性觀念的人能看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和機遇,這種視野讓他們能繞過沿途的許多羈絆而取得偉大的成就。
要想成功,必然要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要有一種全局觀念,有一種整體思維。在中國人的心靈深處,總把自己的命運同群體的命運、社會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從孔子所說的“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到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不體現了這種融個體於群體之中,個人理想以社會理想為前提的思維模式。
第27天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遠見是一種雲霧還沒有散開時就能透過雲霧看到光明的本領。曆史可以讓人站得高看得遠,博古通今者常常是睿智的人。
遠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沒有遠見必然容易犯錯誤。棋道如此,戰爭如此,人生亦如此。遠見能夠幫助我們避開麵臨的危險。遠見往往基於對現實的準確判斷。一個有遠見的人必然是一個少走彎路的人,一個少走彎路的人必然是一個能夠較快成功的人。看得遠才能走得遠,想得遠才能做得遠。一個有遠見的人,是不易狂妄也不易沮喪的,因為他既看到了前途的艱險,也看到了未來的光明。沒有遠見的人,常會為了眼前利益損害長遠利益,為了個人利益損害集體利益,並最終損害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