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夢想篇(2)(1 / 3)

第17天精神應該有所渴望

人不能沒有追求,追求虛無也勝過無所追求。如果你總有渴望,那麼你就會避免因福得禍。

人的身體需要呼吸,精神也需要有所渴望。如果你輕鬆地得到了一切,那麼這一切都會讓你厭倦。甚至一個人的理性也需要不斷長進,這可以滿足它的好奇心。希望能給我們帶來嶄新的生活,而飽食終日、無所追求會讓人的生命萎縮。報答他人時,切勿令他們滿足。當他們一無所求時,你就得處處當心了:任何快樂他們都感到不快樂。欲望盡處便是憂。

第18天尋找人生的坐標

每個人都應該在人生的坐標上,找準適合自己的位置,按照本人的天賦去選擇理想,並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確實做到揚長避短。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完美的人,也有他的不足之處。每個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把自己看低了,便不能振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天賦,如果你的理想符合自己的特長,則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如果你沒有正確認識你自己並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那麼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綜觀中外曆史上在事業上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自己最適合做的事。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第19天精神的力量

精神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的孿生姐妹。精神支撐著信念,信念激勵著精神,相輔相成。所以我們不可小視精神的力量。

人是要有一點兒精神的。

追求真理的勇氣和對於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學的第一條件。人他必須而且應該自視為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切不可低估或小視他本身精神的偉大的力量。人有了這樣的信心,沒有什麼困難會難倒他。那最初隱蔽蘊藏著的宇宙本質,並沒有力量可以抵抗求知的勇氣;它必然會向勇敢而堅毅的求知者揭開它的秘密,而將它的財富加寶藏公開給他,讓他享受。

第20天不要忽略過程

目標固然重要,過程似乎更有意義,因為我們無時不在某個過程之中,隻有充分享受了這個過程,我們才算充分地享受了人生。

三個大學生暑假結伴到杭州旅遊。第二天遊過六和塔後轉去遊龍井。

為了盡早到達龍井,顧不得避開正午烈日,也不想稍稍放慢步子。他們一路不斷地計數:一條澗、兩條澗、三條澗……在數完十八條澗時果然已離龍井不遠。他們筋疲力盡地坐進龍井茶室。喝茶時,領座的茶客問:“小青年,你們是沿‘九溪十八澗’遊玩過來吧。那一路真可以說是美不勝收,別有洞天,是嗎?”

三位學生茫然不知所答,這才想起“九溪十八澗”也是杭州名勝啊!但是他們與其說是“遊玩過來”的,倒不如說是“奔”過來的,現在想想,隱約記起那一路似乎確實很美。遺憾的是他們急於奔向目標而忽略了過程中的美景。

第21天用理想挑戰人生

現實的人永遠不會在事業和愛情上有多大作為,隻有理性的人才能登上愛情與事業的頂峰。

現實往往意味著對困難的妥協,而理想則代表著一種向困難挑戰的力量。

理想因為高遠,易被人放棄,因為實現它需要卓絕的努力。此外,另一種原因便是對待理想的態度。那也往往阻止理想的實現,因為人們往往以一種鄙夷和恥笑的眼光來看待理想。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內在的原因,確有一部分人整天隻把理想掛在嘴上,卻始終不見行動,理想終成空想,這也難怪被人恥笑與鄙夷了。其二是外在原因,理想,顧名思義應是理性的想法。但指責者常常不知道什麼是理想,錯誤地把現實與理性混同,以為現實的才是理性的。誠然,理性和現實有共同之處,但它並不等同。

第22天磨難是人生的另一個太陽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難。遇到逆境就一味消沉的人,是膚淺的;一有不順心的事就惶惶不可終日的人,是脆弱的。一個人不懂得人生的艱辛,就容易傲慢和驕縱。未嚐過人生苦難的人,也往往難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