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評價過程
評價是一個係統化、結構化的過程。英國目前的教師評價實施過程包括評價的準備、評價的實施以及評價結果的處理這三個階段。
(1)評價的準備
在評價的準備階段,必須確定評價的原則,收集被評教師的材料,確定評價員以及安排好時間。在英國,被普遍接受的評價原則為:評價過程應向被評者公開;評價過程應公平;評價過程應是學校教師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國,評價員既有讓校長擔任的,也有校長、高級教師和普通教師組成專門委員會來對教師評價。至於評價資料的收集,英國的教師評價一般依據教師的自我評價、課堂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成績、同事評價等幾個方麵的信息。考慮到精力、評價質量與效度,大多數學校的教師評價兩年一次。
(2)評價的實施
正式的評價實施以評價會談開始,以評價報告的完成暫告段落。評價會談是評價員與被評教師兩人之間的正式討論,它涉及教師教學及監護兩方麵的職責、工作業績、專業發展的要求以及對學校的建議等許多內容,旨在檢查教師的崗位責任;檢查教師已完成的工作、取得的成績以及前一次評價認為應改進方麵的進展情況;討論教師專業發展所需的幫助與支持;討論評價報告的內容及措辭。
評價報告是對評價的總結,它以書麵形式記錄評價結果。一般由評價員起草,經被評教師同意後雙方簽名作為記錄保存。評價報告的內容涉及個人成績及不足之處,以及被評教師應達到的發展指標和努力方向。後一部分內容還單列一份交給地方教育當局協調員以作為教師在職進修需求之參考依據。評價報告被認為是極敏感的個人文件,校長和被評教師各保留一份。原則上地方教育局長及其指定代表可將其作為谘詢文件,但評價報告不收入教師檔案,其他人無權閱讀。
(3)評價結果的處理
完成評價報告並不意味著評價的結束。為了維持評價員與被評教師的連續性關係,在評價結束後舉行幾次固定的會談,跟蹤討論共同協議後的專業發展、培訓以及適當的支持和鼓勵。經曆了準備、實施與處理三大階段後,評價過程才算完成一個周期。下一次評價就在上次評價報告的基礎上進行。
3、評價特點
首先,以教師評價的目的來看,英國十分注重評價所具有的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改進教學及工作方法的功能。把教師評價視為一種形成性評價,重在幫助教師診斷不足之處,並幫助他們製定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提供相應的專業支持,幫助其改善工作。教師評價被當作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
其次,英國的教師評價十分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與評價會談這兩種形式的結合,重視被評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把評價過程視為被評價者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過程。這樣的評價有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並能激起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發展動機。
最後,英國的教師評價注重評價的定性分析。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多種多樣,教學是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完全用定量分析是不適宜的。英國根據教師教學自主的傳統采用以定性分析為主結合一定的定量分析之教師評價方式,因而受到教師的歡迎。
三、教師的晉級與辭退
1、教師晉級
英國中小學教師的職稱按級可排列如下:主任教師(即校長)、副主任教師(副校長)、高級教師、四級教師、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與我國相反,一級教師為最低一級教師職稱。無職稱的教師則為不合格教師。一個教師要從“塔基”爬到“塔頂”,須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中小學教師之間,晉級的機會是不均等的。中學教師一般工作三年之後就可望提級,而小學教師通常要從事教學工作七年之後方可晉級,這主要是由於英國的中學一般規模很大;而小學則大多是小規模,尤其在廣大的鄉村地區。此外,在小學,事實上三級以上的教師很少。
一般認為,有利於教師晉級的有利條件有:①高學曆;②教學方法靈活;③了解並接受新思想、新觀念;④能控製學生;⑤關心學生生活;⑥教學經驗豐富;⑦人際關係好;⑧具有專長;⑨管理能力強;承擔額外工作量;教師任教學校的類型和規模,如文法中學、綜合中學和大型學校中的任職教師的晉級機會一般較多。但晉級的主要依據是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當然,教齡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晉級工作是以教師的自我評價以及地方教育當局的正式評價為基礎,晉級製度與工資製度緊密結合,晉級即加薪。因此,晉級製度是英國刺激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學質量、不斷奮發向上的“刺激素”。這種把評價、晉級與加薪有機地融為一體的做法是英國教師管理的一大特色。
2、教師辭退
教師辭退是教師管理中的重要一環,是保障師資隊伍一定水準的一項重要措施。但這也是個極敏感的法律問題。在英國,中央、地方政府與學校都以一定形式參與了這一過程。
中央政府主要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證正常的勞工關係。政府製定了一係列的就業法令,通過這些法令保障雇員不因性別、種族、工會會員資格或參與社會活動等不當理由而被辭退。被辭退雇員可以申請法律仲裁。
地方教育當局作為公立學校的雇主有權依法以正當的理由停止聘用或辭退教師。地方教育當局製定的辭退教師的一般程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