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居危思進:學習助你工作更出色(1)(1 / 2)

持續不斷地學習不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決條件,而且是一種主要的工作方式。

——派瑞曼

擁有學習能力是最根本的應變之道

在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中,單純依靠過去的知識是無法解決現在的新問題的,靠一張文憑吃一輩子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哪怕你是博士、碩士,或者是高級工程師,如果停止學習,一樣會落後,會變成一個“能力平平”的人;而即使你暫時能力不是很出眾,隻要堅持學習,善於學習,也能把工作做出色,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好員工。

許多企業老總最看重的並不是員工現在擁有什麼,而是你有沒有學習能力。隻有學習能力才是應對高速、加速變化的時代的最重要的能力。那些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通過學習能夠很快上手的實用型人才才是單位招聘的“首選”。

一家世界頂級會計師事務所在北大招聘員工。這家專業性極強的事務所列出的招聘條件很讓人費解:並不要求會計專業出身或者有會計實務經驗,而是要求英語能力與電腦能力出眾。招聘方解釋道:“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需要英語與電腦人才,這兩項能力出眾隻是意味著你已經具備學習的能力。”在他們看來,英語、電腦熟練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並非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學出來的。要學好這兩項,必須自身具有很高的學習能力,所以他們把這作為測量學習能力的標準。

無獨有偶,李開複在上海微軟的時候,他招用的很多人並非畢業於重點大學,而是來自二三流的學校,或者偏遠地區的學校,甚至專業也都不是計算機專業。他經常會把更多的機會給那些善於學習的人,而不是那些自恃聰明的人。他認為,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勤奮精神遠比大學和專業出身重要得多。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切都會很快折舊,會過時,但是學習能力,卻是永遠不會折舊的。為了適應這個“變”是唯一“不變”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隨需應變,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為學習型的員工,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能量,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不被時代和企業淘汰。

在雜誌社工作的記者張好采寫能力超強,在人際交往和溝通方麵也非常出色,同時也掌握一些如Photoshop等修圖、製圖技術。新年裏,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大舉裁員,而張好主動提出自己可以同時擔任文編、美編和廣告部副經理三個職位的工作,讓老板大跌眼鏡,張好自然不在被裁之列了。

“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張好的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思進取,隻擁有單一技能,在職場環境變化時,將難逃被淘汰的命運。要成為職場上不敗的鬥士,我們就必須在變化中順勢而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呢?第一,有的放矢地學習。沒有學習目的,學習就會陷入誤區,茫然不知所措,從而使自己的學習優勢逐漸丟失。所以首先要冷靜分析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明確自己職業發展定位和目標的基礎上,選擇對目前的工作或者一段時間內的職業發展目標有幫助的學習內容。

第二,瞄準“充電”時機。學習要發揮最大效能,還得注意個人職業發展的時機。如果是初入職場,借“充電”來轉職,則時間充裕,成功的機會非常之大,而如果已經工作了10年甚至更久,職業風格已經基本定型,加之失去了年齡上的優勢,企業也不太會歡迎,這時想通過“充電”轉行,恐怕是長路漫漫了。

另外一方麵,注意市場的行情變化,瞅準“充電”時機也是必要的。職場上常常會出現一段時期內擁有某些證書的人吃香,一段時間後卻又逐漸沒落的現象。舉個例子,曾經有一段時間,微軟的認證證書非常受IT企業信賴,持有微軟認證的人在求職中往往有更多的機會。如果你能把握住這個市場契機來“充電”,就會為職業生涯增加更多的砝碼。

第三,在工作中學習。很多員工總覺得除了工作以外根本就抽不出時間來學習,還有很多剛畢業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後總覺得沒什麼可以學習,其實他們忽略了:其實在工作中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因為隻有在工作中,你才會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如果你每天隻是盲目地把工作完成,那就永遠也意識不到自己的缺陷。

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是更重要學習的開始

很多人認為學習隻是學校裏需要做的事情,隻要畢業從校園裏走出來就不要學習了。要知道社會是個大學校,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是學校不能給予的,需要在社會中獲取,而這些知識經驗對於一個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是更重要學習的開始。

學習不是階段性的過程,是終身性的。終身學習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它是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我們在現代社會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知無涯,學無境。永遠不要停止你學習的腳步,讓學習成就你的事業,也成就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