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動腦筋思考的人,總能掌握住問題,並能夠解決它,通常在工作上能夠高效率地完成任務,由於比別人更快,所以在競爭中更容易脫穎而出。
——張朝陽
沒有落實力就沒有戰鬥力
落實力決定戰鬥力,增強落實力,就能提高戰鬥力。競爭的優勢,並不在於你知道如何做好事情,而是你是否具備做好這些事情的落實力。
在企業裏,如果每一個人都能保質保量地把工作做出色,就不會出現落實力不強的問題。一名落實力強的員工無論在哪個環節和哪階段都會把工作做到一絲不苟,切實把任務執行下去,隻有這樣的員工才能把工作做出色,得到領導的提拔。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故事: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一次,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麼多。我有一個帶窗戶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悄悄走進倉庫,通過窗戶觀察他們。我看到他們把工具放在地上就開始議論為什麼我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最後,有個夥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後離開這裏吧。那個老畜牲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
巴頓最後寫道:“那個夥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堅決執行任務的人。”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不找任何借口去執行的人。“執行,不找任何借口”,看起來好像有點冷漠,沒有人情味,但卻是一項能夠把工作做出色的員工的基本素質。
如果失去落實力,組織和個人也就失去了戰鬥力,同時也失去了長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條件。
李總是我國一家知名公司的總裁,有一次,他要到美國和另外一家公司進行商務談判,並且要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為了能夠圓滿完成談判任務,李總身邊的兩個要員十分忙碌。小方負責演講稿的草擬及一些相關文件,小張負責擬定一份與美國公司談判的方案。
在李總出國的那天早上,各部門主管都提前來到公司為李總送行,其中一位主管問小方:“你負責的文件打印好了沒有?”
小方睜著惺忪睡眼說道:“今早隻有四個小時睡眠,我熬不住就睡了過去。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寫的,李總又看不懂英文,在飛機上不可能複讀一遍。等他上飛機後,我再把文件打好,再以電訊傳去就可以了。”
誰知轉眼之間,李總來到了公司。他首先就問小方:“你負責預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小方如實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李總。李總聞言,臉色大變:“怎麼會這樣?我已經計劃好在飛機上,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李總自然十分不滿意小方的表現。
到了美國之後,李總與要員一起討論了小張的談判方案,整個方案既全麵又有針對性,既包括了對方的背景調查,也包括了談判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和策略,還包括如何選擇談判地點等很多細致的因素。小張的這份方案大大超出了老板和眾人的期望,誰都沒見到過這麼完備而又有針對性的方案。後來的談判雖然辛苦,但因為對各項問題都有細致的準備,李總最終贏得了談判。
從美國回來以後,李總不僅表揚了小張,還對他委以重任,而小方卻受到了冷落。
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落實力的不同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因此,落實力非常重要,落實力決定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