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處理危機能力(1)(3 / 3)

任何突發事件,不論其性質、種類如何,都將給群眾的心理產生震動和壓力,從而在群眾中產生思想混亂,引起突發事件的態勢不斷擴大。他們既不曉得事件的性質及其起因,更不知道事件發展的趨勢,處在強烈的恐懼、焦躁和衝動之中。處理不好,人們的心理及其行為很可能向不利於事件的妥善處理方向發展。因此,穩定群眾情緒又成了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

①領導者的行為影響力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遵從他人的心理,隻是因時間、地點的變化而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人們大都有一種趨同心理,即受他人活動的影響,自己也從事和他人同樣的活動。越是在自己心理波動不定、價值選擇目標不定的情況下,越易於產生遵從心理。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現場,領導者要特別注意以“冷”對“熱”,以“靜”製“動”,切不可驚恐急躁,亂了方寸。領導者精神振作,沉著鎮定,群眾有了有力的領導就覺得安全可靠,心理自然會平靜下來。

②轉移群眾的注意力

每次突發事件發生時,群眾的注意力往往隻集中在一兩個問題上,或者集中在個人的財產上,不能顧及全局性的抗災搶險,或者集中在一些敏感、熱點問題上固執己見,爭執不下;或者為了達到某種利益,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對於控製事態是十分不利的。領導者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轉移群眾的注意力。常用的方法有:其一是說服誘導,尋找雙方利益的交彙點,使群眾對組織部門的主張產生認同;其二是從群眾的角度出發,承認某些可以理解和合理的方麵,作出無損於實質的讓步或許諾;其三是運用歸謬法或引申法,引導群眾意識到,事件失去控製將可能出現不良結果,從而使大多數人恢複理智,站到組織的立場上。

(2)釜底抽薪法

參與突發事件或被卷入突發事件的群眾,大都事出有因,情緒激動,一觸即發。處理不好,不論哪類事件,都可能出現局勢逆轉的情況。因此,領導者和在現場工作的人員絕不能火上澆油,激化矛盾。“揚湯止沸”,先行治標,未嚐不可;但“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這才是治本之道。

①弱化對方的內聚力

這種辦法適用於有組織的社會事件。具體操作方法是:在弄清情況的前提下,掌握對方的目的和行為的破綻,作為分化瓦解對方的依據和突破口。通過強大的宣傳和輿論攻勢,一方麵揭露事件策劃者的目的和不法行為,抓住其言行相悖之處和幕後活動的事實,也指出其行為的實質;另一方麵宣傳組織的政策,指出事件繼續下去的嚴重後果,向群眾和事件的參與者講清組織的希望,告誡群眾要冷靜思考,不要人雲亦雲,要站在真理一邊,同各種不良現象作鬥爭,還要利用群眾能接受的形式和權威人士的影響,教育和爭取大多數。

②論理緩解氣氛

社會性的突發事件,參與者總是想達到一定的目的,因而總是希望同領導機關發生正麵接觸。領導者要充分掌握參與者的這種心理,通過必要的接觸和麵談,緩解緊張氣氛,控製事態發展,從中發現事件的起因和性質。在接觸和交談中,領導者既要旗幟鮮明,堅持原則,又要表現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要申明大義,曉之以理,示之以害,揭露少數別有用心者,教育團結大多數群眾。

③組織控製法

對社會突發事件的組織控製有兩層含義:一是在組織內部和廣大群眾中迅速進行正麵教育,使大多數人有清醒的認識,穩住自己隊伍的陣腳,以大局為重,避免危機擴大;二是迅速查清突發事件的頭麵人物,予以重點控製。俗話說:“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控製住首要人物,使其活動受到阻滯,事態才能不繼續擴大升級。需要強調的是,控製頭麵人物,不是盲目地依靠個人意誌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而是要依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