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園林(3 / 3)

清漪園在北京城西北郊約10公裏,公元1888年光緒把英法侵略者焚毀的清漪園修複後,改稱為頤和園。

在一千多年前,北京的頤和園還隻是一座荒山。山前的湖泊在元代疏浚後,作為通惠河的一個水源。明代,人們在這裏開辟田壟,種植水稻和菱、蓮等水生植物,為原來的荒山、水源增了一點景色,始有北國江南水鄉風景之感。為此,有人把這裏比作杭州西湖。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看上了這一帶的自然山水,開始建園。挖湖堆山,兩年後初具規模,並命名為”清漪園”,將西湖命名為”昆明湖”。原來純樸自然的山水,經過造園家的巧妙布置,逐漸成為峰巒凝碧,洞壑幽深,碧波蕩漾,綽約多姿,秀美的湖山景色。

公元1860年,清漪園如同圓明園一樣,遭受到英法帝國主義侵略軍的破壞,幾乎全部焚毀。1888年又重新修複,改名頤和園。1900年,在“八國聯軍”侵占時,頤和園又遭到極大的破壞,直到1903年才修複成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情景。

頤和園的麵積約為285公頃,其中水麵約占五分之四。它的總體布局是根據所處自然地勢條件和使用要求,因地製宜地劃分成四個景區:東宮門和萬壽山東部的朝庭;萬壽山的前山部分;後湖及萬壽山的後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

頤和園不僅是一個供遊憩的園林,它同時還具有宮廷的作用。東宮門是頤和園的正門,這裏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宮殿式建築,以示皇家園林嚴肅、莊重的氣派。東宮門的仁壽殿,是清朝皇帝處理朝政的宮殿,慈禧在這裏受朝理政,並度過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仁壽殿的西側樂壽堂便是慈禧太後的住處。為了取得園林氣勢,在庭院中布置山石盆景等,建築采取了灰瓦卷棚頂,以區別於故宮的建築,使整個建築在均衡對稱的布局中,有一定的活潑性。

園中主體建築佛香閣,作為全園的構圖中心。它北麵依山,以取山林意境;南麵臨湖,故得看水的意境。從臨湖的牌坊經排雲門、排雲殿、佛香閣直達山頂的智慧海,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而且層層上登,仰之彌高,氣魂雄偉。佛香閣原是仿黃鶴樓設計修建的,閣基為八方式,閣高達38米,堂皇富麗為全園建築之冠。置於萬壽山前山的正中,地位適中得體,起到了控製全園的作用。

沿著昆明湖邊,東起於樂壽堂,西到前山的最西端,建了一條728米長廊。它象—條紐帶把前山上下的各組建築聯係在一起,並且成為各組建築中的大過道,可以在這裏散步,或坐在欄杆上欣賞遠近建築和大自然的景色。長廊建築本身在一定距離內又布置了亭子或通到臨湖的軒榭,把它分成有節奏的段落,又蜿蜒曲折。長廊把萬壽山與昆明湖連係在一起,既起空間分割作用,又有使園林空間有機過渡的作用,豐富了空間的變化與層次。

頤和園後山的景色與前山迥然不同。後山山路盤旋上下,曲折自然,道旁鬆柏掩映,鳥語聲聲,山下一條彎曲的河水,忽寬忽窄,間以石、木橋梁,沿溪流緩行,綠水清新,非常幽靜,眼耳俱適,心曠神怡。

頤和園的東北角,後山的東端,地勢低下,因地就勢,構成以水麵為中心的諧趣園。這是一個園中之園,以水池為中心,在水麵周圍布置亭、台、樓、榭,用遊廊、小橋相連,配以古樹修竹,又有滿池荷花,自成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寧靜小天地。

頤和園南部的昆明湖,是一片廣闊的水麵。用築堤和洲島的分隔將湖麵劃分為四個湖口。昆明湖的十七孔橋是仿盧溝橋,每個石欄柱頂部都有石獅子,姿態各異,猶如一道長虹飛架湖上,使水麵既分割又有聯係,湖山大為增色。在西堤上又建了不同形式的六座橋梁,有玉帶橋、界湖橋、練橋、鏡橋、駝背橋等,它們的姿態與自然景色十分協調。這種水麵分割的辦法,增加了湖麵的空間層次和深遠感,把寬闊的昆明湖點綴得更加生動秀麗。

據記載,清朝的統治者,因無限傾慕杭州西湖的秀美,曾要求在清漪園中再現西湖的景色,因此清漪園的布局與設計,在許多地方都取法於杭州西湖,深受江南園林的影響。如西堤六橋仿杭州蘇堤六橋,還有仿杭州西湖湖心亭式的島嶼。水麵的形狀也盡量模仿西湖,也有“雷峰塔”式的報恩寺塔(後為佛香閣),也有模仿無錫寄暢園的諧趣園等。但清漪園也結合自己特有的條件和要求,比杭州西湖來得富麗濃冠,具有許多不同的風格和處型方法,也顯示出帝王的驕奢豪華的生活享受。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無論是水麵或綠化方麵與杭州西湖的自然景觀還是實難相比的。

頤和園的總體布置是繼承了中國造園的傳統手法。頤和園是以山水風景為主的山水宮苑,遼闊的湖跟巍峨的山是平麵和立麵的對比,是動和靜的對比,成為對比的湖和山又互相借鑒,而呈現了湖光山色的多種形態,蕩舟湖上時,萬壽山及其豪華壯麗的建築群是視景的焦點,身在山上時,昆明湖水清波堤橋輝映又成為風景的焦點。

頤和園的後山與前山具有完全不向的情調,它是一處非常幽靜的地帶。前山和後山,或廣闊明朗的昆明湖和曲折幽靜的後湖,這種對比手法的處理,在頤和園中是很成功的。

在頤和園也運用了中國造園中巧妙的借景手法。如布置一些適當的眺望點,使西山、玉泉山諸峰的景色組織到園裏來。至於園內各組景色則通過曲徑、高台、遊廊、亭閣串聯係起來,互相襯托,極盡變幻之能事。

頤和園的建造也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營建了許多美麗的景物。如雄偉軒昂的佛香閣及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眾多建築。臨湖的雕石欄杆,大量的疊石山和饒有風趣的建築小品:什錦燈窗牆、銅牛等。

清漪園是中國現存古代園林中規模大,最華麗,而保存又比較完整的一個例子,尤其是國內建築物有很高的創造性。它的精神體現了幾千年來我國造園技術和藝術傳統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