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園林
1、北京明清宮殿——西苑(三海)
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礎上加以發展而成的。元代太液池隻有北海和中海兩部分,明代又開鑿南海,於是形成了中、南、北三海,清代在三海中進一步興建。
由於三海緊靠宮殿,景物優美,所以成為帝王居住、遊憩、處理政務等的重要場所。清代帝王在城內居住時,常在西苑召見大臣,處理國政,宴會王公卿士,接見外蕃,召見與慰勞出征將帥,武科校技等,都在南海惇敘殿、涵元殿、瀛台、紫光閣等舉行,冬天還在西苑舉行“冰嬉”。
紫禁城皇宮殿宇的莊嚴與三海的自然條件,生動地形成對比,愈顯得三海景色的幽美自然。三海本身布局的成功之處主要把狹長的水麵處理得毫無呆板,而是靈活生動,各有其姿態。
北海在三海中麵積最大,形狀不規則,瓊華島突出於水中,島的麵積較大,也相當高,用土堆成。島山選山石建殿宇,島頂在元明時代原有廣寒宮,是皇帝賜宴群臣的地方;清代順治八年,在此改建成一座白色喇嘛塔,構成北海整個園林區的中心,對整個北海起到收斂凝聚的作用。乾隆時,又在島山添建了一些亭台樓閣,如悅心殿等建築以及構山築洞,並在島北麵修建了弧形長廊,使北海更加壯麗。廊的中部有漪瀾堂、遠帆閣等建築,使長廊不感平整呆板。島的石洞工程很大,藝術水平也相當高,好處是在山石間有堂榭房屋,房屋內又有山石摻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建築是在自然之中,而自然又引進室內。
島的美妙處,還因為有一座拱橋和島南的團城作陪襯。一座是全鼇玉煉橋,是北海和中南海的分界,用大理石砌成,共有九孔,在瓊華島與團城之間有一座永安橋,起著團城與瓊華島的聯係作用,兩橋之間巍然高聳的團城,上有承光殿(元代為儀天殿),另有亭樹、山石、廊瓦等,登此頂可以俯瞰三海。
北海西岸建築物很少,東岸看到一些土山與樹木,北岸有幾組宗教建築,如西天、闞福寺等。而整個布局中,重點是集中在瓊華島上,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中海是南海和北海聯係過渡的狹長水麵,兩岸樹木茂密,園林建築較少,僅在東岸露出萬壽殿一角和水中立一小亭,西岸也隻露出紫光閣片段。南海水麵比較小而圓,水麵卻十分清幽,在碧波清清的湖水中,構置島嶼,稱為瀛台,島上建築物都比較低平,遠遠看去,高出水麵卻十分協調。
南海中的“靜穀”一組庭院,可以說是南海中的園中園了,是一個十分精美的遊憩園,該院中疊石構洞和亭橋的擺布等可以稱得上是小園中絕妙的園林藝術之精品。
2、圓明園
在北京的西北郊有西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等。在這一帶山陵的東南則是沃野平疇,又有玉泉流經其間,風景佳麗,氣候宜人,為建築苑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所以清代帝王的苑囿多向這一帶發展。於是就有了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的圓明三園。
為了滿足帝王的遊心賞思,尋幽探勝的要求,圓明園收盡天下名勝。還在雍正做皇太子的時候,康熙於1709年把原來是明代的一個廢墅賜他建園。初建成後,康熙賜名叫圓明園。從1709年開始興建到1860華焚毀為止,前後共經曆161年。
雍正之子乾隆做皇帝時,六下江南,凡看到所喜愛的奇花異石,就移置到圓明園中,不能移置的就仿造。如杭州南宋德壽宮舊址的“芙蓉”石,玲瓏刻峭,乾隆看了十分喜愛,用手拂拭,拍馬獻媚的官吏心頓神會,就趕快把芙蓉石運至北京獻上,乾隆就把它安置在長壽園的倩園太虛室的庭院中,並賜名青蓮朵。圓明園中平湖秋月,南屏晚鍾,雷峰夕照是模仿西湖十景,連命名都相同。1737年(乾隆二年),乾隆又命畫院的朗世寧、唐岱、沈源等畫出圓明園全圖。
圓明園共占地二千五百畝,是我國園林藝術史上的罕世珍品,也是我國園林藝術曆史發展到清代時期一個綜合的傑作。宏偉壯麗的圓明園內造景繁多,有四十八景,萬春園和長春園各有二十景,三園共一百零八景。每一景由亭、台、樓、閣、殿、廊、榭、館等組成。
圓明園大致可分為五個重要的景區。一區為宮區,有朝理政務的正大光明殿等;二區為後湖區;三區有西峰秀色、問樂園、坐石臨流等,其中有一景叫舍己城,城中置佛殿,城前還有買賣街,仿蘇州街道建成,是皇帝後妃們買東西的地方。福海則為第四區,中心為蓬島瑤台,福海周圍建有湖山在望、一碧萬頃、南屏晚鍾、別有洞天、平湖秋月等景點共十多處;第五區有關帝廟、清曠樓、紫碧山房等。
乾隆時的圓明園將蘇杭等處的許多風景名勝仿建於園內,出於清朝統治者的獵奇心理,在西洋教士朗世寧、蔣友仁等的聳動下,仿照歐洲“洛可可”式建築,出現了有西歐建築風格的諧奇趣、儲水摟、萬花樓、方外觀、海宴堂、遠瀛觀、線法山等石構建築。雕刻華麗、繁多,也很精細。其中以遠瀛觀最為宏偉,觀前有用西方水法所建的噴水池。這一區異國情調的建築,豐富了圓明園的景色。
圓明園建築雖然有西方建築形式引入,但仍不失我國傳統的園林建築風格。它吸取了曆代宮殿建築的優點,建築形式上有所創新。一反過去那種宮殿建築不變的積習,園內各組建築可分為許多單體,有三間、五間,或出廊,或帶袍廈,或工字形或乙字形,式樣繁多,變化多端。園內的木構建築多不用鬥拱與琉璃瓦,而多是青瓦、卷棚頂,顯得比較素雅。
內部裝修較之宮殿更為精致。嘉慶時在園內構竹園一所,兩淮鹽政承辦紫擅裝修二百餘件,有榴開百子、萬代常壽、芝仙祝壽等花樣。嘉慶22年,園中接秀山房落成,兩淮鹽政承辦紫檀窗兩百餘扇及寶架、地罩地,俱用揚州周製(明朝末年揚州周姓工匠創此法,故名。其以金銀、寶石、珍珠、翡翠、水晶、瑪瑙、青金石、象牙等物,鑄刻山水樓閣、人物花卉、蟲鳥於紫檀漆器上)。嘉慶時裝修如此豪華,乾隆時也可以想見。以裝修取勝,也是圓明園建築的一個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