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火草

宋·王十朋

禁殿安蚩尾,騷人逐畢方。

何如栽此草,有火自能防。

王十朋這首小詩,先用兩個典故作鋪墊,反襯出慎火草獨特的防火功能。“禁殿安蚩尾,騷人逐畢方。”“蚩尾”,古代屋脊上的魚尾形裝飾;傳說能避火災。“畢方”,傳說中的怪鳥,常火在人家做怪,唐柳宗元因此寫有《逐畢方》文。這兩句是說,古人防火是在屋上安上蚩尾,或者借助於逐畢方文,但實際上都不能起到防火的作用。於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三四兩句“何如栽此草,有火自能防。”“何如”句是反詰。一方麵突出了慎火草的防火功能;另一方麵,對“蚩尾”和《逐畢方文》能防火的說法是一個否定。

詩人在詩中沒有直接描述慎火草的形態和功用,但在讀者心目中,它的防火功能卻很實際,這是成功之處。詩中告訴人們一些道理:辦事要講求完效,不要為一些陳腐的傳統習慣所束縛;用人要重在實績,不要隻慕虛名。屋上安蚩尾,是漢武帝建造柏梁殿時,為上疏者提出來的;逐比方文是大文學家柳宗元所寫,然而都不頂用。倒是山野中一株普普通通的草,卻能真正防火。多麼發人深思啊。讀梅溪此詩,隻有領會了這一層道理,才算悟出了個中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