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見婆子帶進王夫人那邊兩個女人,進來請了安,說:“太太問奶奶好,奶奶們請安。太太說:姨太太那裏送了兩隻龍船,節下請奶奶、小蓉大奶奶,還教把姨娘們帶過去看鬥龍舟。”尤氏笑道:“還用太太這麼說,橫豎請節安也要過去的,何必又累你們一趟。”女人笑回道:“還請三姑奶奶、史姑奶奶、琴姑奶奶、李三姑奶奶,才我們來的時候,已竟打發人請大太太去了。”尤氏說:“你們喝點茶再去請客。”女人們笑道:“奴才們不喝茶了,好幾家子呢。”尤氏說:“回去替我請太太安,問奶奶們好。初五供了粽子我就過去。你們到了各家,都替說請安問好罷。”二人答應去了。
接連又有幾家送節禮的。尤氏說:“初三薛大爺的生日,還得好好的送一份禮才是。”賈蓉說:“他原要在家裏唱戲請客,姨太太不願意,他請我們在城外吉祥會館聽戲。”尤氏說:聽戲不怕,可別鬧事。”賈蓉笑道:“他皆因吃了幾回硬虧,如今安頓多了。”尤氏說:“聽見如今和那姓柳的很好。”賈蓉笑道:“本來那柳二爺的樣兒,不知道的就要看錯了。太太不記得那年同著姨兒們在柳巷霍家聽戲,那唱樓會的,人人都說於叔夜比穆素徽還好呢。去於叔夜的就是他。”尤氏笑道:“我聽戲就是看熱鬧,那裏留這神。”這裏尤氏母子張羅節事不提。且說到了端陽佳節,榮國府各處門上插了蒲艾,懸了靈符。
一清早,薛家就派了何其能父子來整理龍舟,請各家俱已到齊。
早飯後,都過大觀園來,女眷們在大觀樓上,爺們在臨水的大花廳上。遠遠望去,那上流頭水中不知是板是布,作成一座彩畫的龍門,隻聽叮叮當當一派洋樂,從龍門裏出來一條三丈多長的黃龍,張牙舒爪,飛舞而來。龍背上是座玻璃小樓,豎著一根玻璃轉花的桅竿,上麵是琉璃珠穿成的寶蓋,瓔珞流蘇,龍頭上坐著個七八歲的孩子,拿著一麵小黃旗,兩邊有二三十個美女劃著畫槳,船樓中作著換套的衣樂。那鱗甲都是蛤蚌作的,映著日光十分耀眼。這裏王夫人覷著眼說:“那前後兩嘟嚕黑東西是什麼?”眾人笑道:“龍頦下是一顆帶火焰的珠子,後頭龍尾上是個孩子打秋千。”邢夫人笑道:“你們說了我才看出來了。”探春笑說:“本來大娘的眼睛比母親的眼睛還花呢。”正說著,忽聽一陣大吹大擂的,一條青龍趕來,龍頭上的孩子將手中青旗一展,追著那黃龍搶珠子,兩條龍在水麵上追逐,十分有趣。李嬸娘問道:“那孩子也是他們帶來的嗎?”
湘雲笑道:“都是薛大哥帶來的。”寶釵說:“嬸娘別理他,那都是些絹帛作的。”李嬸娘笑道:“我說呢,這大姑奶奶還賺我呢。”湘雲笑道:“不是薛大哥帶來,難道好幾千裏他們跑來?那成了真孩子了!”
王夫人道:“提孩子,他們怎麼沒看來?”玉鍾兒道:“看了一早起了,才我過去取手巾,聽見在那學舌呢。芝哥說:“苓哥兄弟不會說,讓我告訴爺爺罷。就滴滴搭搭的連說帶比,把老爺樂的了不得。”正說著,賈芝、賈苓還有掌珠妞兒三個孩子,都是一樣大紅戳紗短衫,鬆綠戳紗褲子,老虎鞋,背後掛著許多節景,葫蘆、五毒,粉額上抹著朱砂”王”字。
王夫人笑問:“誰給你們畫的?”賈苓說:“姐姐。”賈芝拉著王夫人的袖子說:“我叫姐姐也抹這個,他不抹。”王夫人說:“那麼大姑娘也抹這個?”芝兒說:“妹妹怎麼抹呢?”
說的眾人都笑了。尤氏問香菱:“你們妞兒怎麼不來?”香菱笑道:“還沒出過門呢。”薛姨媽說:“皆因那年添頭生小廝時候,他不是迷過去了。說瞧見他父親不知說什麼來著。後來添了這妞兒,總不教他出門。”這裏隻顧說話,也不知那龍舟怎麼收常平兒說:“午酒擺在那裏?”王夫人說:“稻香村罷,鬧大奶奶去。”李紈笑著就同了平兒去預備雄黃酒,這裏眾人起身下樓。正走著,那日光正射在掌珠身上,如同打了個大閃,眾人都吃了一驚。原來是他那寶貝映日放光,眾人都說:“真是寶貝。”寶釵說:“明日真得看看他那光彩,這比龍舟又好看了,那究竟是人工作的。”說著已到稻香村,無非是飲酒行樂,不必細說。不知明日看那寶貝不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