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做對手不敢做的事(1)(2 / 2)

現代社會已經脫離了那種封閉獨處的生活方式與完全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因此,不管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事業經營上,我們不可能不與人來往,談判合作,並且這種交往最好的結果就是互利互惠。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講求互惠互利的時代,那種自私自利,占人便宜或者想靠欺詐等手段來謀利的人,最後隻能成為輸家。

有一位公司總經理因為他的手下人互不合作的現象非常煩惱。他找到一位企業管理谘詢顧問說:

“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他們太自私。他們就是不肯合作。我知道,要是他們願意合作的話,我們的收益會大得多。你能幫我們搞出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人際關係計劃嗎?”

“你的問題在於人還是在於模式?”顧問專家問道。

“你親自去看看吧”他回答說。

於是這位專家照著辦了。結果他發現那裏的人確實自私,他們不願合作,不服從領導,在交談時處處設防。他還看出那裏的員工已經造成一種互不信任的氣氛。不過,他向那位總經理追問了一個問題。

“讓我們再看得深刻一些,”他提議說,“你的人為什麼不合作?不合作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不合作他們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如果他們互相合作,好處將會大得多。”總經理說道。在他的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塊簾布,它的後麵是一張圖表。圖表上有一批賽馬,這些馬並排在一條跑道上。每一匹馬的臉上都貼著他的一位經理的人頭像。跑道的終點是一張美麗的百慕大旅遊圖,那是一張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片;蔚藍的天空飄浮著朵朵輕雲,一對情侶手拉著手漫步在白色的沙灘上。

這位經理每周一次,都要把所有人召集到他的辦公室裏,跟他們講合作的問題。“讓我們大家都努力合作。如果這樣我們都會掙更多的錢。”然後他拉開簾布,讓他們看那張圖表。“現在,你們當中有誰想贏得去百慕大的旅行?”

這就好像是要這一棵花生長,卻去給另一棵澆水。這就好像在說:“在士氣提高之前,解雇將繼續下去”。他希望合作,他希望他的人互相配合,相互通氣,從而都從這種努力中得到好處。但是他卻使他們互相競爭。一個經理的成功意味著另一位經理的失敗。

就像在企業界、家庭和其他各種關係中的人們之間的許許多多問題一樣,這個公司的問題也是不恰當的模式造成的結果。這位總經理想從一個競爭的模式中獲得合作的果實。當它行不通的時候,他就想以一種技巧、一個計劃、一個速效的解救辦法使他的下屬合作。

但是,如果你不改變根本就不可能改變結果。對態度和行為下功夫,就像是在亂砍樹葉。因此,這位專家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辦法,創造個人和組織的優異成績,這個辦法就是製定提高合作價值的通報和獎勵製度。

無論你們是公司的總經理,還是門衛,當你以任何一種身份從獨立的狀態進入相互依存的關係時,你們就是進入了領導的角色,就能夠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使你能有效地發揮領導作用的習慣是考慮互惠互利。

61

解決“贏—贏”模式的方略

當我們尋求贏—贏解決辦法時,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去做:

①從對方的觀點來看問題。要真正努力去理解對方,表達對方的需要和擔心,在這方麵,要做得像對方一樣好,甚至比對方更好。

②找出關鍵的問題和擔心(不是立場)。

③確定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必須包含哪些結果。

④找出獲取這些結果的可能的新的選擇方案。

考慮贏—贏是人際領導的習慣。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它需要運用人的每一種獨特的天賦——自我意識、想像力、良知和獨立的意誌。它涉及到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和互利互惠。

要造成這些互利,不僅要有體諒之心,而且要有很大的勇氣,特別是在我們與那些贏—輸觀念根深蒂固的人交往的時候。

贏—贏的原則對於我們各種交往的成功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包含生活的相輔相成的四個方麵:

(1)品德

品德是贏—贏的基礎,其他的一切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對於贏—贏模式來說有兩種品德特征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