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巴西店絕處逢生(1 / 3)

第九章 巴西店絕處逢生

縣長親自登門求情,讓全縣最成功的百貨公司八佰伴對累積債務超過4億日元的花菱購物中心施以援手。和田一夫輕率允諾,幾使整個八佰伴陷入全軍覆沒的滅頂之災。他使出奇招,讓風馬牛不相及的保齡球館去解花菱之困。禍不單行,巴西八佰伴因石油危機陷入倒閉絕境。內外交困,山窮水盡。和田一夫將如何化解?

和田一夫說

清晨的“神想觀”是一種通過獲得神靈附體之感,來淨化精神波動的訓練。所謂淨化精神波動,便是進入一種無拘束、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決斷時,或者說思索時,最重要的便是這種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1973年。

在海外市場開發上屢戰屢勝的和田一夫,卻在國內市場上走了一著臭棋,使他苦心經營的八佰伴險些全軍覆沒,令他著實出了一身冷汗……

事情的起因是,和田一夫收購了一家叫花菱的百貨商場。

花菱百貨商場位於青水市,距熱海市不遠。

清水市與熱海市同屬靜岡縣內市鎮。

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清水市是縣內的商業中心,再加上交通便利,便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當時,外來的大型百貨公司,如鬆阪屋、田中屋、長崎屋等規模宏大的百貨公司,都先後進入清水市範圍搶生意。

清水市的商家坐不住了,他們在一起商議道:與其眼巴巴看著大商場來搶占自己地盤的利潤,倒不如我們聯合起來一起幹!

於是,151家大小商店,共同出資建設了這間市內最大規模的購物中心,取名“花菱”,於1969年開張營業。

但生意還未走上軌道,151家投資者因為缺乏一致的經營理想,沒有有效統一的管理,形同一群烏合之眾,此時便開始互相猜疑。結果,管理不斷出現差錯和漏洞,一些心生不滿的投資者要求退出經營,不願再繼續合作。

這樣一來,陣腳大亂!接著,一個個投資者都表示放棄,願意退出,不願再合作下去。花菱購物中心立足未穩,便風雨飄搖,自然落了個慘淡經營的悲慘結局。

失去了經營者的精心管理和嗬護,花菱日見凋敝,其半死不活的狀態當然令消費者掃興。到1972年,也就是它開業的第三年,花菱已虧損了五六千萬日元!

由小商店組合成的大型商場,本來就缺乏一致、有效的管理,彼此疑神疑鬼,現在又處於虧損狀態,這樣每年五六千萬日元的赤字誰擔負得起?

無奈之下,他們隻得向政府求救二當年興興頭頭組建的商場,卻成了一件脫不下的濕布衫,誰也不願伸手。

這情形,頗似戀愛婚姻。甜甜蜜蜜、如膠似漆時,棒打不散;到產生了矛盾、裂痕,最終不可收拾時,急吼吼地想離婚,卻不得不求助於第三方的外力了。

到清水市工商聯合會出麵幹預時,事情已不可收拾,但花菱的厄運還遠未終結。

一天清晨,隆冬季節的寒氣籠罩著大地,草葉、樹葉上那層凝結的薄霜還未被東升的旭日溶化,靜岡縣的縣長便匆匆來到和田一夫家中,找一夫的父親和田良平,說有重要的事情晤談。

和田良平自1962年卸任退職,此時已近10年,身體極差,臥病在床,聽說縣長親自登門拜訪,連忙硬撐起身子,把縣長延請至會客室。

滿麵憂戚的縣長甫坐定,便全盤托出他此行的目的:希望八佰伴伸出援助之手,挽救花菱。

縣長與和田良平晤談良久。從縣長的談話中,良平方知曉花菱全線崩潰、無人願出援手的絕境。

縣長說,清水市工商聯合會出麵,提出緊急要求:令縣內的中小型企業團體,舉行救急會議,一同設法挽救花菱。

此時花菱的累積債務已超過4億日元!花菱的嚴重困境驚動縣裏。由縣裏牽頭,中小型企業團體召集救急會議,會議議定:

邀請大型百貨公司如高島屋和三越等大公司,與銀行界一同出手,把花菱從倒閉的危機中拯救過來。

縣裏大力支持這一決定,組織大型百貨公司及金融界,進行考察研究。

誰料到,當這些實際情況彙總到調查者的手中時,他們都對花菱的困境大搖其頭,經過一番研究後,都表示沒有興趣。

縣長呷了口熱茶,繼續說:後麵還有呢,東京一家大百貨商店,本來有意接手,事情已完全談妥。誰知簽署合約之前,竟突然變卦,口氣不容置疑地一口回絕:不管是什麼條件,都不想接手經營了。

此時,偌大的花菱就像一塊隨地丟棄的廢物,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誰會去接手呢?

“八佰伴也不出麵的話,花菱便肯定完蛋了。”縣長滿含熱望地望著一夫的父親,話說得實在令人同情。

聽了縣長一番話,和田良平沉吟了起來。他知道花菱的經營千瘡百孔,要挽救它不容易。但和田良平素來為人寬厚,他想:縣長說得有理,八佰伴是全縣最成功的百貨公司,於情於理,都不能見死不救啊!

念及此,和田良平咬牙將此事答應了下來。縣長如釋重負,再三道謝之後,握手而別。

和田一夫知道此事後,也很支持父親的承諾,表示要全力挽救花菱。

此時,他們尚不知曉這份承諾的風險,更沒有料到這一著不慎,險些拖垮了整個八佰伴!

生意場上的決斷和選擇,應建立在嚴格的考察和科學的論證之上,它雖需介入一些直觀的感受和感情色彩,但卻決不能感情用事。商場如戰場,它不相信眼淚,更不寬恕失誤!

和田父子此番不慎,鑄下了終主難忘的大錯!

1972年12月,八佰伴以8.7億日元收購了花菱購物中心。

與此同時,本著擴大購物市場的考慮,又把花菱附近的土地也買了下來。此番動作,加起來,便花去了20億日元。

這些錢都是向銀行借來的。和田一夫仔細計算過了,要確保如期償還這筆貸款,花菱的年營業額,就不能少於40億日元。

花菱購物中心正式改名為八佰伴購物中心。和田一夫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組織貨源、加強管理、職員培訓、商場布置、廣告宣傳……一切程式,進行如常。

然後,改名後的購物中心,正式開張營業。

轉眼到了1973年年底。

花菱改名後,生意大有好轉。一切看起來都很樂觀,和田一夫心中的石頭暗暗落了地。他想,隻要這間購物中心,能扭轉虧損局麵,這件仗義的善事就算功德圓滿、大功告成了,別無奢求!

誰知上天偏不成全他的美意,年終一結算,結果令人冷汗直冒:購物中心一年的營業數字,滿打滿算,仍然隻有30億日元!比最低預期營業額還少了10億!

這意味著,這間購物中心仍處於虧損的局麵,負債經營!如此狀況,將無法如期歸還貸款。

別無它法,赤字的差額,隻好將其它八佰伴所賺到的錢撥過來補貼。

這間購物中心成了一個沉重的包袱!百貨業本身利潤就不高,加上八佰伴實行的是麵向大眾的薄利多銷政策,挖東牆補西牆實屬無奈的下策!

而花菱的赤字額如此之大,自己無法生存自立不說,還如無底洞般吞噬其它店的利潤,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和田一夫開始為這一著不慎的決策付出代價,吞咽苦果。他坐立不安了。

此時,正是10間八佰伴百貨公司即將在縣內同時開業的重要關頭。花菱的收購與赤字,令這一件喜慶之事蒙上了陰影,一切都變得舉步維艱了。

此時的八佰伴向外借債已超過80億日元。花菱的負債經營,令八佰伴信譽受損。有段時間,銀行方麵曾懷疑它是否有經營上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