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被動的局麵,以及它將拖垮整個八佰伴的嚴重後果,令和田一夫寢食無味,茶飯不思,他每日絞盡腦汁,苦苦思索,尋覓良方。
要在大難臨頭之前找到出路!——和田一夫真是條不怕困難的硬漢,即便在這樣困難的時刻,他也沒想過退卻。
其實,商場也是沒有退路的,這點比戰場更殘酷。商場不會優待俘虜,失敗者隻有被動挨打,蒙受損失。
和田一夫當然說——不!他的沉穩堅韌,他的臨危不懼和一往無前的氣概,使他在任何危難的關頭,都能咬緊牙關,不猶豫退縮,隻一味前行!
但這一段艱難的日子,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甚於平生經曆過的所有困難!若幹年後,他回首往事,仍痛心疾首:“我一生之中,最大的過失,是把一家叫花菱的大型百貨店收購下來。”
之所以如此深切地自責,除了因為後果的嚴重,還包含了對當時輕率決定的深切悔恨。
日後,每一項大型的投資,和田一夫都強調要經過最慎重的過程去處理,從未再犯過此類輕率魯莽的錯誤,也斷乎不搞感情用事。
命運之神從不獨厚於某一人,它將好運施舍於人時,又戲弄般地讓人去品嚐失敗的苦果。
隻是,也正如唯物辯證法所稱,事物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發展的,每一次重複,都相對進入了更高的層次。
和田一夫思索的月光停留在了保齡球館上。
這時,全日本有成千上萬家保齡球館相繼倒閉。這本是個與八佰伴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在閉鎖性思維的人看來,此時自家正麻煩不斷,哪有閑心去管別的事,還是先自掃門前雪吧!
和田一夫卻靈機一動:“這是一個可以幫助八佰伴解圍的良好機會呀!”
他的開放性思維、廣闊的視野再次給予他靈感。和田一夫一如當年力排眾議去巴西發展,解決八佰伴國內的困境般,再次導演一出“圍魏救趙”式的好戲。
和田一夫立刻前往保齡球館實地調查。
他發現一個共同特點:保齡球館大多建在郊區,建築麵積大,又備有相當麵積的停車場。
他邊看邊琢磨:把停業的保齡球館接過來,裝修成中小型郊外超級市場。初步匡算一下投資,大約每間2億日元就可以了。與花菱的投資相比,是十分便宜的呀!
說幹就幹!為了謹慎起見,和田一夫決定先辦一個試試看。
他在一個名為據野的鄉間,買下了一家破了產的保齡球館,改建成小型郊外八佰伴超級市場。果然,一開張營業,便生意興隆。
消息一傳開,和田一夫的辦公室立刻熱鬧了起來,各地竟有大大小小30多間關了門的保齡球館經營人上門洽談,要求合作開設中小型八佰伴。
和田一夫接待著絡繹不斷的來訪者,臉上泛出了多時未見的喜色:有這麼多的選擇,畢竟是好事呀!
和田一夫與八佰伴的高層決策人士,從交通、人口分布、場地狀況及投資額等方麵進行詳細調查,多方分析,最後定奪,挑選了15家保齡球館,作為八佰伴超級市場。
十五六間郊外店迅速開張。本錢少,生意好,利潤滾滾而來。
再用這些小店賺來的錢,去貼補清水市原為花菱的大型購物中心,使這間長期赤字的百貨店得以繼續生存!
和田一夫靈活、大膽的策略,再次大獲成功!八佰伴又打了個光彩奪目的絕妙策略戰!
談及這次成功,持重的企業家和田一夫也不禁麵有得色。他說:當時保齡球館的倒閉,是全國的共同現象,但沒有其他人發現這是一個轉機,隻有我充分利用了這個轉機,達成了三個大目標。
和田一夫的“三大目標”,可謂一石三鳥,絕對是事半功倍。
一是把身處絕境邊緣的保齡球館投資者從絕望中救了出來。二是從小店創利潤來支援一家大百貨公司,令其起死回生。三是使八佰伴的實力加速擴大。
真是一著絕妙好棋!
回過頭來,和田一夫從容不迫地著手處理清水市八佰伴購物中心的停車場問題。
和田一夫早就發覺,收購的花菱附近缺少停車場,使顧客來往不便,這也是生意受挫的一個原因。
經過多方的籌措和努力,到了1980年,這家大型購物中心的大型停車場建起來了,顧客增加了一倍,赤字危機消滅。
這家收購花菱而來的購物中心,終於走上了正軌,成為一家有利潤的百貨公司。
這步因思慮不周逞一時義氣而走的險棋,其幾乎陷八佰伴於滅頂之災的後果,令和田一夫終生難忘!
他心有餘悸地說:若不是他憑了不肯屈服的堅毅信心,去克服所遭遇的挫折,恐怕八佰伴早就垮掉了!
是的,若不是和田一夫的堅韌不拔和遇險不退,後果定然是凶多吉少!成功人士正是憑著超乎常人的毅力、勇氣與信心,才走過了一條汗浸血染的奮鬥之路,登上了輝煌的頂峰!
常言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正當和田一夫在國內被花菱的虧損困擾得精疲力竭,忙於東奔西突、殺出一條血路的時候,又一個巨大的災難在向他迫近。
1977年4月,從遙遠的巴西,傳來了一道天崩地裂的壞消息。
巴西八佰伴的經營陷入倒閉絕境!
消息輾轉傳到日本,許是緣於70年代以來八佰伴在國外發展迅速,聲名日隆的緣故,各大報紙競相渲染,大做文章,把八佰伴形容成已經破產的慘狀。
一時間,濁風惡浪,其勢滔天!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和田一夫和他的八佰伴,再次麵臨著風刀霜劍的嚴峻現實。
巴西八佰伴的現狀,實乃事出有因。
和田一夫於1971年創立的巴西八佰伴,作為實踐和田一夫海外戰略的第一步嚐試,給當時處於國內困境中的八佰伴,帶來一線勝利的曙光!而巴西八佰伴的順利發展,也為和田一夫的事業的順利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1971年至1975年的4年多時間,巴西八佰伴先後開了4間大型百貨公司,業務發展十分順利。
由一夫的大弟和田尚己全權負責管理的巴西八佰伴,4年間已迅速成長為巴西最大的百貨公司,是日本百貨業界在海外的最大集團。
巴西八佰伴的成功,不僅把八佰伴發展成國際企業,為海外計劃的推進做了有益的嚐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也壯大了國內的實力。
卻不料天有不測風雲。70年代的石油危機帶來的嚴重後果,累及正在成長中的巴西八佰伴,把它通入了窮途末路的窘境。
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便極大地打擊了日本的國內經濟成長。但當時,巴西的情況還不算嚴重。
到了70年代中期之後,能源危機波及巴西,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一年間的通貨膨脹率達60%!與之相對,巴西一般民眾的實際消費需求馬上急速下降。
消費水平的急速下降,令百貨市場的生意頓時一落千丈!
巴西政府製定的一些應付經濟危機的緊急對策,令處於銷售窘境的巴西八佰伴雪上加霜。
巴西政府將利息提高了40%至50%。同時,在同一年裏,貨幣貶值了三四成。
而巴西八佰伴,在那個時期,為了擴建店麵和投資,向當地銀行借了600萬美元的資金。
由於利息急升5成,銀行方麵再附加安全金上去,八佰伴要還給銀行的利息,便增加了80%。這使八佰伴在貸款方麵處於捉襟見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