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酸甜苦辣來剪彩(2 / 3)

換句話說,駿河銀行覺得八佰伴的資信情況不佳,不肯冒險助它一臂之力。

有著多年關係的銀行,竟是如此決絕,不肯通融,和田一夫猶如兜頭被潑了一桶冷水,全身冰涼,連心都寒了半截。

沒有資金,全部的計劃和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怎麼辦?打退堂鼓?自認晦氣,全當做了個白日夢?這是弱者的所為,不符合和田一夫頑強進擊、堅韌不拔的人生觀。

認準了的路,就要堅決地走下去,即便撞了南牆,也不會回頭,這才是強者的所為。

事到如今,和田一夫隻好鼓起不怕失敗的信心,去尋找一條出路。他驀地想起中國人的一句格言,叫“窮則變,變則通”,唇邊不禁浮起了一絲苦澀的微笑。

“對的,我要如這條哲理所言,在變通的情形下,走出困境!”和田一夫暗下決心。

麵對困難,和田一夫是條錚錚的鐵漢,因此,要為情勢所迫,不得不收斂起尊嚴,低下不屈的頭顱,陪著笑臉去求人辦事,他的內心總是深感屈辱和難堪。

不知道他是否知曉中國人還有句俗語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但在和田一夫平生所曆的事件中,對凡是此類在困境中不得不“脅肩諂笑”、求人通融的場麵總是印象極深,在他的善感心靈中留下不快的印痕。

和田一夫向一切認識的人打聽何處有對外貸款的組織或金融機構,但被問的人大都搖頭不知,熱海畢竟是個小市鎮,與外界聯絡不多。

和田一夫深感地處偏僻的耳目閉塞,若是在信息發達的大都市當不致於如此吧?這份感觸由來己久,與八佰伴將來發展國際化企業的目標也不甚相稱。這是否為他後來的總部遷港埋下伏筆?總之,思想認識往往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日,和田一夫從一位熟人口中,知曉有個叫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會的公眾組織,設有對外貸款製度。

和田一夫如獲至寶,用心記下,決計前往一試。

和田一夫再三叮囑自己,鼓足勇氣,鼓足勇氣!然後前去求見海外協力基金會的負責人。

湊巧的是,該組織接見和田一夫的負責人名叫和田謙二。同姓和田,和田一夫心中頓生親切感!俗話所謂“同姓三分親”是也。

但是,好事多磨!當他頗為激動、不甚連貫地表達出自己此行的意願和目的,雙目緊盯著和田謙二的表情,大氣不勻時,隻見和田謙二麵帶微笑,客氣地回絕了他的請求:“實在對不起,無法幫助你。因為基金會有規定,隻在對外援助的條件下才能批準貸款。實在愛莫能助!”

和田一夫的滿腔熱情立刻降到了冰點,臉上血色頓失。但他咬緊牙關:既然下決心來了,一不做二不休,再堅持一刻。

他克製住灰心,繼續麵帶微笑,向基金會的負責人作詳細耐心的解釋,反複說明這個計劃對日本和巴西兩國人民都有好處。

和田一夫簡述了他對巴西百貨市場的考察,言辭懇切地說:“八佰伴巴西開店的計劃,實質上是把日本的商業文化介紹給巴西,為巴西人民提供優質的高水準服務,既推進了日本商業走向世界的進程,又能為日本賺回外彙,並不亞於對外援助啊!”

聞言,和田謙二頗為動容。告別時,他將和田一夫送至門口,麵帶笑容地說:“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我們商議商議,再做答複。”

走出基金會,和田一夫心想:莫非還有一絲希望?

事情的發展競證實了和田一夫的預感!沒過多久,和田一夫便接到基金會的通知,說他的貸款申請已經被接納!

很難用語言形容和田一夫欣喜的心情!在經過了這麼多的波折、反對,在孤獨無靠、倍感絕望之時,突然發現自己用誠意和堅韌的努力,竟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那種感覺猶如在驚濤駭浪中將淪於滅頂之災,卻萬幸地被好心人搭救上岸一般。

和田一夫大喜過望,猶如孟子所稱“大旱之見虹霓”,他以顫抖的手指展讀通知,知曉了其詳細內容:

因為八佰伴準備在巴西投資100萬美元,基金會支援的貸款是投資額的一半。也就是說,和田一夫將從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會得到50萬美元的貸款!

50萬美元!這在今天攜230億日元遷港的和田一夫來說,也許不是個大數目。但在近20年前的60年代末期,尤其是對處於困境中的當時的八佰伴來說,這筆錢猶如天降甘露般及時與珍貴!

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基金會迄今為止,再也沒有給百貨業作過類似的貸款。

仿佛是神靈的巨掌叩開了命運之門,使和田一夫得以圓其海外發展之夢,幸運突然降臨,似有神佑。

一位哲人說過,成與敗有時隻有一紙之隔,關鍵在於能否堅持最後5分鍾。但許多人往往在此時臨陣退卻了,放棄了希望。

也許困難亦如中國人所比喻的那般“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沒有任何困難能擋住人類前進的腳步——假如你有百折不撓的信心的話。

和田一夫亦將他的好運氣解釋為信心,他說,關鍵是我內在的那股信心,鼓勵我不認輸,要從窮途末路中找到一條新生道路。

和田一夫立即向日本中央銀行及財政部遞交海外投資的正式申請。

與此同時,和田一夫馬上著手辦了如下兩件事,一是為28名八佰伴人員向巴西政府申請永久居留權,二是在聖保羅市招聘2/3以上的巴西人職員。

這是赴巴西開店所需要預先辦好的最後的手續了。

沒有大的障礙,按常規,經過各種關卡辦理手續總得三幾個月的奔波。

和田一夫像一名身經百“戰、驍勇善鬥的戰士,做好了二一切應急的準備,武裝到了牙齒,隨時準備出擊!。

令人奇怪的是,風消雨霽,事情辦得出乎意料的順利。12天之內,一切手續完全辦妥!

在他籌劃八佰伴赴巴西開店過程中,一直神鬼莫測、時常跳出來作祟的坎坷、險阻、困難、波折,全都銷聲匿跡,不見影蹤。

和田一夫又搭上了順風船。

其實說怪也不怪,這些繁雜的手續能辦得如此順利,是因為巴西的聖保羅市長、州長以及一些部長,都對和田一夫的投資計劃感到滿意,提供了大力支持,從中幫了不少忙。

八佰伴到巴西開業,可謂順乎天時地利,利己利人,對八佰伴本身和巴西的當地社會都有好處,這是巴西政府和民間都歡迎八佰伴到聖保羅市開設分店的主要原因。

1970年4月16日——一個和田一夫終生不會忘懷的日子,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和田尚己帶領著第一隊人員——包括他們的家屬,由日本飛往巴西。

銘記這個難忘的日子,並非說,此一去巴西,便開創了如何輝煌的事業。事實上,巴西分店幾經風雨飄搖,效果遠不及後來的一些分店理想。

但重要的是,它是第一次,是八佰伴邁開土生土長的雙腿走向世界的第一個腳印!是八佰伴在國內困境麵前,“掉頭東去”跳出意識的樊籠,走向國際比企業的第一步。

人們往往珍愛人生中的“第一次”,是因為第一次往往伴隨著激動、新奇,更因為第一次往往需付出加倍的勇氣、膽略來啟動,成為一個了不起的開端。

對於和田一夫來說,更是如此。是他以超乎常人的勇氣。膽略和巨大的努力,一手策劃和導演了這個“第一次”。

極富戲劇性的是,此時正是他巴西考察的一周年。

和田尚己帶領的巴西八佰伴隊伍,乘銀鷹,騰塵淩空,呼嘯而去。

望著這縷遠去的祥雲和它掠起的征塵,和田一夫猶如倚馬枕戈日久的戰士,終於得到一個休憩和停頓,與倦累同時湧上心間的是苦辣酸甜的依依往事。

亦不過一年的時間,365天。很短的光陰,但感覺卻很漫長。

漫長的感覺是因為過多的經曆擴充了時間的內涵,使它在感覺上停頓得過長,變成了“慢鏡頭”……

這一年間,和田一夫可謂步履艱難,重重困難向他撲來、壓來、襲來,無處躲避,無人援手。

他孤軍奮戰,做了大量工作,先後設法說服他的父母、董事、職員們,支持他把事業拓展到巴西去的計劃。

又曆盡苦辛,披荊斬棘,進行了大量開創性的前期準備工作。挑選人才,籌足資金,申請官方批準,最後還得在第一批人員到達巴西之前,作可靠的市場調查、預定店鋪建設等等。

全部具體的工作,都在一年內完成。

除了這些有形的工作之外,無形的外界壓力和反對者的歪曲誤解帶來的無盡煩悶,亦一古腦地向和田一夫壓來。

和田一夫提出去海外開拓市場的計劃後,馬上遭到了外界強烈的反對,包括長年跟八佰伴有來往的製造商和批發商,都認為這是冒險的行為。

外界的批評更是五花八門。一些人潑冷水,說八佰伴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跑到地球的另一邊去闖天下,根本就是舍近求遠不切實際的做法,鋪大攤子,隻能拖垮八佰伴。

更有些別有用心者惡意中傷,說和田一夫是知難而退,想拍拍屁股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