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出奇製勝挫強敵(1 / 3)

第五章 出奇製勝挫強敵

接掌八佰伴後,和田一夫建超級市場,走區域路線,一帆風順。挾此順風到伊東開店,卻因輕敵冒進陰溝翻船。1966年至1974年,8年開8家分店,步步為營。禦殿場鎮開店,不料重蹈伊東覆轍。1975年,伊藤羊華堂大兵壓境,和田一夫沉著應戰,在與日本超一流大型百貨公司的短兵相接中,出奇製勝。行家稱道:這是一場成功的策略戰!

和田一夫說

我們曾提出過環太平洋連鎖店化的構想。這也是很明確的設想,同時還具有宏偉的規模。設想不宏偉,就沒人響應。必須描繪出氣貫長虹、規模宏大的設想,否則就沒資格當領袖了。從“在能眺望富士山的地方開店”這一伊豆半島連鎖店構想,發展到“環太平洋連鎖店構想”,這一飛躍,就是一種氣貫長虹、規模宏大的設想。

33歲的和田一夫,走過了人生初始的磨難——理想的受挫、思想的歧途、火災的劫難,步入了風調雨順的佳境,心清氣朗,滿麵紅光,精神格外飽滿!他渾身上下都憋足了一股勁:要幹一番大事業!

首先要幹的事就是:改名!

新的店名如何定奪?和田一夫冥思苦想。

自然不可改弦更張,另搞一套。精明的和田一夫當然知道名稱作為無形資產所帶來的巨大效應。八佰伴雖還不是全國的名牌,但它溶進了父母3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就連自己都付出了10年的辛勞。在熱海市,它早已有口皆碑,是誠實待客、物廉價美的同義語了。

八佰伴,這個當年母親靈機一動,為銘記賣菜生涯而起的名字,已有了良好的信譽,成了無價之寶!

現名“八佰伴食品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是1955年定的,亦是為了紀念八佰伴改用現款交易這一新的開端,把最初的店名“八佰伴水果蔬菜雜貨店”改動而成。

改動原名?絞盡腦汁的和田一夫忽然來了靈感,一條妙計湧上心頭:妙極了!就這麼定!

幾天之後,一幅鍍金的大字匾牌赫然掛在八佰伴店門前,換下了原有的店牌。鼓樂喧天,引來了眾多的顧客和看熱鬧的居民。

好奇的圍觀者大聲念道:“八佰伴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1962年。

這個資產價值1000萬日元的八佰伴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誌著八佰伴企業的新開端。

緊接著,必須著手製定公司的發展方針了。

這是個縈繞於一夫腦際多時了的問題。它關係重大,一與八佰伴的發展壯大密切相關,二直接關涉著和田一夫的聲望與威信,必須慎之又慎!

問題的焦點是:走全國路線還是走區域路線?

按和田一夫的宿願,當然是走全國路線。八佰伴的連鎖店,在全國勢如破竹地鋪開,形成燎原之勢,那是多麼誘人的前景!

但是,要發展全國大規模的連鎖經營,和田一夫缺少了最基本的條件:缺少資金,沒有龐大的財源支持。

和田一夫隻能收斂起他想象的翅膀,以父母教誨的謹慎務實的態度進行周密的思考。這亦是和田一夫多年來努力培養而成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它是構築和田一夫成功之路的最有力的支柱!

權衡利害得失,結合自身實際,和田一夫得出結論:還是走區域路線!

區域路線比較穩當,不必花太多資金,可以集中實力,在特定的區域踏實地擴展自己的事業。

另外,它在管理、運輸和宣傳等方麵,也有長足的優勢,可利用地域集中的特點,收到較大的效益。

於是,和田一夫審慎擬定實施區域戰略的戰術:立足熱海,把八佰伴的店鋪,遍布到附近的市鎮,如沼津、小田原、伊東及整個伊豆半島!

仿佛是擁兵百萬的將軍,在製定攻城掠地的戰略計劃,和田一夫胸臆中充滿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激情!

這是和田一夫初出茅廬的第一役,與他後來“環太平洋”戰略的雄韜大計相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正如諸葛亮的火燒博望坡,誰能因為他後來輝煌的赤壁奇功,而抹殺掉他初出道時的不凡之舉呢?

奇異的是那枚代表了人類意誌與法度的小小權柄,在善良而平庸的人手中,它形同虛設,隻能做維持一日三餐的燒火棍;在惡欲膨脹的奸佞之徒手中,它又成了張牙舞爪、無惡不作的狼牙棒;隻有到了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人手中,它才能左右逢源、進退自如,如擎天柱般,百折不撓地擎起一片藍天,創驚天動地之偉業!

和田一夫是個天生的帥才,他出任八佰伴百貨店股份有限公司的社長,使他的才能如魚得水,歡治無比!一如寶刀配英雄,良將得佳騎,天設地造!

新名已出,偉略既定,和田一夫迫不及待地進入了實戰階段。

第一個動作,是把熱海市八佰伴的老店鋪改為美國式超級市場。

這家因他出生而興建的,與他同年問世的老店,從最初簡陋的擺放水果、蔬菜、雜貨的小門麵房,經過大火洗劫後的重建、更名,可謂幾經滄桑,已漸顯出蒼然老態了。

和田一夫把它重新裝修、粉刷、吊頂,按美式超級市場的模式,配備了一應物品:收銀機、進出關口、開放式貨架、購物手推車……經這一番修整、裝潢,老店的蒼顏頓改,顯得美輪美奐和洋氣十足。

好一個購物天堂!它酷似和田一夫在美國打過工的那家超級市場。

這在60年代初的日本,還是很洋化的經營方式。

顧客初入這間充滿了洋情調的超級市場,對沒有了售貨員這一中介環節,直接麵對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可自由自在從貨架上拿取自己中意的東西,都覺得新奇之至!

仿佛不僅買到了商品,還領略了不同的商業文化和購物觀念,顧客不由得滿心歡娛!這種心情,就像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初期,初次由喝粥棚跨入肯德基快餐店一般,吃什麼和吃得怎麼樣倒變得次要了,吸引其主要注意力和令其驚歎不置的是:人原來還可以這樣吃!吃情調、吃環境!

60年代初的日本,也正是這種情景,驚奇與不安並存,讚同與反對皆有。顧客中,好奇的、觀望的、看熱鬧的等等,不一而足。但反正顧客很多,很熱鬧,很有“轟動效應”,這就足夠了。

對和田一夫來說,這僅是一個開端。

1965年。這是和田一夫掌理八佰伴的第三年了。

和田一夫按捺住急切改革之心,與父母和八佰伴的職員一道,摩拳擦掌、養精蓄銳了3年。

這一年,他開始了他第二個動作——是一個係列動作。

和田一夫在熱海市又建起一座新的八佰伴公司。同時,還設立了麵包、糖果和調味食品工廠,可以為八佰伴生產相當數量的貨品。初具了自產自銷、產銷一條龍的雛形。

這一年,和田一夫還趁熱打鐵,在熱海以外的鄰近市鎮,開了兩間小型分店。

經營規模的擴大,立即在銷售上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一年,營業數字達到了當時的10億日元。前所未有!公司的資本也由1000萬增加到3000萬日元,增加了三倍!

和田一夫牛刀小試,初露鋒芒,便收獲不菲,不禁喜上眉梢!這更堅定了他的認識:企業必須走發展的道路,才有出路。過份固守陳規,隻會走下坡路。

看到八佰伴在經曆了售貨方式的改變後,又得到了穩步發展,一夫的父母也滿心歡喜。尤其是一夫的父親和田良平,更有一種先見之明得到了驗證的歡欣!他想;這一步走對了!年輕人果然有想法、有闖勁,比我老頭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