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巧化天災變人和(1 / 3)

第三章 巧化天災變人和

台風中,和田一夫冒著生命危險拉回一車新鮮蔬菜。其時,市場價格已上揚5至10倍。和田一夫按平價出售,人潮如湧。一周後,價格回複正常。奇跡出現,那些災難中得到八佰伴關照的人,感其善舉成為長期主顧。新職員罷工,更顯出和田一夫的善心與慧性。

和田一夫說

不久的將來,世界的生產據點定會轉移到中國。而具在中國,大產業——尤其是骨幹產業將會突飛猛進。

狂風,暴雨,天昏,地暗。

狂風挾著暴雨,從無垠的太平洋上席卷而來,衝擊著本州島的沿岸。水聲滔天,豪雨如注,本州島如暴風雨中出沒水麵的一葉扁舟,在劈頭蓋臉的狂暴襲擊下顯得瑟瑟縮縮。

這是1958年9月的一天。

一場嚴重的颶風,給日本東海岸地區帶來了慘重的自然災害,也給和田一夫終生留下了一個記憶猶新的“台風的故事”。

颶風登陸的當天,和田一夫和一位店員,駕著貨車,打算到附近的小田原市去收購些新鮮蔬菜。

風漸疾,雨漸驟,颶風的前奏已經來臨。和田一夫的車沿著海岸道路行駛著。他發現許多小商店都已關門閉戶歇業了。

沿途的菜農,正為摘收下來的蔬菜找不到買主而一籌莫展。見到和田一夫的收購車,他們爭先恐後地以最低的價格,將蔬菜脫手,賣完了的人還千恩萬謝地道著“承蒙關照,太感謝了!”

待最後一筆生意做完,菜農頂著風雨匆匆消逝在視線中時,和田一夫已收購了兩噸多蔬菜,滿滿一大車!價錢也比平時低多了,真令人高興!

但沒多久,這股高興勁兒便雲消霧散了。

貨車載著蔬菜踏上歸程,往熱海市方向駛去。台風開始肆虐,雨疾風大,暴雨如潑!貨車將速度放到最慢,依然如浪裏行舟,顛簸搖晃,把人心都搖到嗓子眼了。若是膽小的人恐怕得閉住眼睛尖叫連聲了。

和田一夫自不是一驚一乍的女人樣的人。他冷靜、篤定,一副處變不驚、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兩眼緊盯前方,似要穿透這密匝如簾的斜雨橫風。可當他看清了道路情況時,也忍不住驚叫失聲了:“呀,波浪都淹過了防坡堤,湧到道路上來了!”

因為車速緩慢,原計劃傍晚到家,現已變得不可能了。天色愈發黑了,雨簾中的道路更加模糊了。

“嘎!”小心翼翼行駛著的汽車突然來了個急刹車,原來是保安警察招手攔車。

警察一臉嚴肅,警告他們說:

“路上發生山崩,你最好別冒險前行,還是等風暴過去再回家吧!”

這是一個極負責任的對生命的忠告!和田一夫對這位盡職盡守、在惡劣環境中一絲不苟的警察投以欽佩的目光,同時畢恭畢敬地回答:“是!”

但略一沉吟,他還是決計要冒險開車。他何嚐不想把車停下來,悠閑自在地吃頓熱飯,待風消雨退後再輕輕鬆鬆地上路呢?

他首先怕母親耽心。按這段路程算,傍晚到家是綽綽有餘的,可這麼一來,起碼還得五六個小時。若是平時尚好,現在這麼暴風驟雨的,要是一夜不回去,母親恐怕頭發都要急白了。

另一方麵,他亦希望這車新鮮的蔬菜,能在明早如期上市。按經驗推斷,遇上這樣的台風天氣:蔬菜水果這類的新鮮物品定然會有某種程度的緊張。經商的人,拾遺補缺可是天賜良機——當然,他並沒有預料到會緊俏到什麼程度!

於是,貨車在疾風暴雨中小心翼翼地向前開行。一路上,除了風雨的喧囂,隻有這輛車的發動機在孤獨地嘶鳴著,周圍已沒有行人、車輛。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中國的這句老話,非常吻合和田一夫不安於現狀,勇於戰勝困難,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午夜12點。全家人側耳聆聽著的馬達轟鳴聲,由遠及近,最後轟然停在了八佰伴店門前。全家人奔擁而出,將從滿是泥濘的車上下來的兩個人緊緊擁住!其情緒之熱烈,仿佛是隔著生死界線的再度重逢!

母親喜極而泣,擁著兒子連聲說:“感謝神靈,保佑我兒平平安安,沒出意外!”

和田一夫回想起來,猶有後怕:一路上幸而沒出意外,也不曾遭受山崩活埋的災難……

這車冒著生命危險拉回來的蔬菜,真是一種超值物品了。說來,賣多高的價也不為過,何況蔬菜緊缺,情勢所逼,已使高價成為必然合理。和田一夫將采取何種對策呢?

第二天,風消雨住,萬裏無雲,是個高潔的秋晴天。

和田一夫一大清早便到熱海菜市場去了解行情。他發現,蔬菜水果類必需食品很少,即使有人擺出來賣,價錢卻提高了5至10倍。

和田一夫心中暗自高興:昨天的冒風險值得!有這麼一批貨在手,就掌握了主動權。

有利於他的消息不斷傳來。臨近中午時,見到當天報紙的消息說,這場大風造成農業和交通方麵很大的損害,幾天之內蔬菜水果的供應會因農場受災和運送上的困難影響,來源不足應付市場需要。

跟他關係好的兩位熱海市的菜店老板,來到八佰伴,要求批發些貨物,即便是高價亦可,以緩解一時之需,和田一夫微笑著婉拒了。

和田一夫又拿起電話,撥給各位批發商,請他們把所有的餘貨賣給他。他還特意強調說:“就以台風後的高價吧!”

囤積居奇?搞行業壟斷?和田一夫按兵不動,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這時候,賣高價的天時、地利乃至人和都已齊備了。

因為曆來商人都會在商品短缺時,趁機提高售價,以獲取更多的利潤的。這與在商品泛濫時忍痛賤賣一樣天經地義。

就連顧客也認為“大風剛過,貨源缺乏,賣高價是有原因的”。的的確確,此時組織貨源相當不易。和田一夫這車貨幾乎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和田一夫也並非不知,手中這批貨,如果以5至10倍的高價賣出去,能賺進多少利潤。商人是經濟動物,這點帳,光在心裏撥拉一番小九九,就可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