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時代的偵察機(3 / 3)

其次,根據以往曆次的經驗,美國的任何一種軍用飛機退役,都會有新型的後繼機接替,甚至後繼機先裝備部隊後才宣布某種型號飛機退役。美國政府此次做法一反常態,因此更加引起了人們的懷疑。

那麼美國到底有沒有“黑鳥”的後繼機呢?盡管美國政府和軍方守口如瓶,但它還是露出了蛛絲馬跡。

1991年夏天,美國一個研究不明飛行物(UFO)的組織在加利福尼亞的一些地方,用地動儀和特殊的錄音設備記錄下了一些奇怪的數據。數據顯示這個地區有一種特殊飛行器在活動。這種飛行器不同於現有的飛機,它的速度極快,是音速的5~6倍,美國的《航空及太空科技周刊》立即進行了報道。

緊接著,美國的另一家科技周刊報道了更為驚人的消息: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曾秘密派遣了幾架處於極端保密狀態的偵察機飛赴海灣,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這種偵察機編號為TR-3A,是一種隱身高空偵察機。在海灣戰爭中,它僅與F-117A隱身戰鬥轟炸機配合作戰,為其提供實時偵察圖像數據。

美國的另一家雜誌,對此作了更為詳盡的報道。不過,這家雜誌稱這種高空偵察機不叫TR-3A,而叫“極光”。該雜誌說,“極光”計劃很可能是1986年開始執行的計劃之一,最初預算為8億美元,翌年預算增加了2.2億美元。當美國國會有的議員對這項預算提出質疑時,美國空軍回答說,這是用作研究和建造隱身飛機的經費。可後來知道B-2隱身轟炸機的經費是由“ATB計劃”所提供的,於是,“極光計劃”被暴露出來。該計劃是隱身高空偵察機研製計劃,它要求新一代高空偵察機能夠隱身,速度在5~6馬赫之間。1989年,“極光”偵察機開始試飛,飛行航線曾設在美國與英國之間。從美國西部起飛,經過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島上空時進行空中加油,再飛往英國的馬克裏哈尼什空軍基地,然後利用夜間返回美國的帕姆代爾空軍基地。

雖然幾家報刊描述得繪聲繪色,但它們卻都是根據道聽途說推測出來的。不過,很快就有人提供了親眼所見的事實。

一位名叫切爾斯的英國石油工程師就公布了一條驚人消息:他曾看到過“極光”偵察機。切爾斯說,1989年8月的一天,他在北海油田看到了一架非同尋常的飛機從鑽井平台上空掠過。他迅速勾畫出了該機的外形草圖。不過,當時切爾斯並不知道這是架什麼飛機。直到後來他從雜誌上看到“極光”高空超音速偵察機的推測三麵圖後,才猛然意識到,他當初看到的飛機正是這個尖三角形的黑色怪物。

截止到目前為止,關於美國新式高空高速偵察機的報道,有的說叫TR-3A,有的稱其為“極光”。那麼,它們是同一種飛機嗎?

按照美國軍方的慣例,軍用飛機的發展往往采用分別與兩家公司簽訂研製合同,共同研究發展樣機,然後在樣機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決定取舍的辦法。如美國的“ATF”計劃就是分別與洛克希德和諾斯羅普公司簽訂的,兩家公司分別生產出了樣機YF-22和YF-23,最終美國空軍選中了YF-22。如此推算,高空隱身偵察機計劃也不例外。於是,有人猜測:美國空軍與諾斯羅普公司簽訂了TR-3A的合同,而與洛克希德公司簽訂了“極光”偵察機的合同。

據報道,早在70年代中期,美國空軍就有一項隱身技術研究計劃,稱作:全天候、高生存性隱身/攻擊技術研究。諾斯羅普公司為該計劃提出了一種高空戰術突防飛機方案,即THAP,並進行了氣動力和雷達反射截麵積的實施和測試。THAP的原型機於1981年進行了首飛。它采用了翼身融合體飛翼式布局,機體采用雷達吸波材料製造,該機裝有兩台無加力渦扇發動機,動力裝置的進口和排氣管均設在飛機上表麵,噴口處的廢氣混合器,主要用來減少飛機的紅外信號,圓弧形垂尾向內傾斜,以降低雷達反射截麵積。尾部後緣外側的升降副翼提供俯仰和橫滾操縱。TR-3A就是在THAP基礎上研製的,所以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1982年,美國空軍與諾斯羅普公司簽訂了研製隱身高空偵察機的合同,經過7年的研製、試飛、定型,1989年開始夜間訓練。據稱,有人曾看到這種三角形飛機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附近與F-117A隱身戰鬥轟炸機共同飛行過。

“極光”隱身高空偵察機是美國空軍與研製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的廠家洛克希德公司簽約研製的。有關“極光”偵察機的情況,新聞媒介很少報道。但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極光”也漸漸露出端倪。

在“極光”的性能數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高達5~6馬赫的飛行速度。從外形上看,“極光”是一架帶有雙立尾的、大後掠三角形飛翼。其機翼後掠角約75度,該機似乎沒有設置襟翼、但在機翼外側別出心裁地安裝了一對活動翼尖。起降時,兩個活動翼尖上偏,增大相對迎角,起襟翼作用;在空中飛行時,活動翼尖差動偏轉,起副翼作用。“極光”的機身和機翼也是融合為一體的,以減小飛行阻力和雷達反射截麵積。在三角翼的下方是一個巨大的發動機艙,該機關鍵的技術大部分集中在這裏,它的動力裝置為兩台再生式航空渦輪衝壓噴氣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非常特別,除非飛機作高速飛行,否則它不會工作。而且,在飛行速度低於2.5馬赫時,它也不能有效地工作。為此,研製者們為“極光”設計了一種組合循環式衝壓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能夠合理利用火前發動機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的優點,使“極光”從靜止狀態到馬赫數6的高超音速狀態都能正常工作。

“極光”使用的燃料也很特別。由於飛機的速度達到馬赫數3以後,受空氣動力加熱的影響,機體各部位將承受540~700攝氏度的高溫。此時,機內的燃料就必須既為發動機提供能量,又為機體的各部件散熱。為此,“極光”使用的就是具有這種功能的燃料――液化甲烷或液化氫。

“極光”的機載設備也是極為先進的,包括移動目標指示雷達、前視紅外探測器、化學放射性檢驗儀、多用途光電/紅外傳感器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合成孔徑雷達。該雷達能在飛行中偵察一係列的指定目標。不管空中是否有雲霧,它都能輕易地從160公裏以外捕捉到各種靜止與運動的目標。晴天,“極光”可利用光學和紅外相機做一些更精細的航空拍攝工作。這種相機能在黎明、黃昏或強烈日光照射條件下,對一些隱蔽的目標進行偵察。在接近飛機尾部空氣動力加熱最小的地方,布置有一個分段式天線。它能準確及時地將搜集到的情報信息通過衛星、偵察機、無人駕駛飛行器等傳輸給地麵處理中心。

目前,現代飛機為提高生存率都特別強調隱身性。而“極光”則無需如此。因為盡管它不甚靈活,但它那超過音速5倍的飛行速度,卻是任何導彈都難以追上的。因此,當發現遭到攻擊時,它隻需作很小一個機動,便能在幾秒鍾之內遠離導彈截擊區。

盡管TR-3A和“極光”都還未公開亮相,但總有一天,其真相會大白於天下。

總之,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現代偵察機的諜報本領倍增。大量高性能的光學、電視、紅外、激光和雷達等偵察設備的運用,使偵察機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戰場上的情報,為指揮官定下決心提供依據。盡管無人偵察機和偵察衛星已部分取代了偵察機功能,然而,實戰證明,偵察機獨特的優勢和及未來的戰場上的作用,仍是其他偵察設備所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