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U-2又參加了越南戰爭。在越戰期間,美軍所獲情報80%是從空中得到的,其中U-2功不可沒。1991年,舉世矚目的海灣戰爭爆發。已有30多年機齡的U-2再次披掛上陣。它所獲取的情報,為多國部隊取得“沙漠風暴”行動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為了取代超期服役的U-2,曾經生產過U-2的洛克希德公司又開始為美國空軍研製新一代戰略偵察機。
6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報刊上不斷傳出美國正在秘密研製一種新式飛機的消息。從報刊上登載的照片看,這是一種形狀非常奇特的飛機。它的全身被塗成黑色,兩個三角形的翅膀不像別的飛機那樣安裝在機身的中央,而是位於機身的尾部。兩台大功率發動機嵌在翅膀中間,兩個垂直尾聲翼則分別豎立在兩個發動機上。由於翅膀裝得比較靠後,因此,它那細長的前機身很像長長伸出的“脖子”,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隻淩空飛翔的“黑天鵝”。針對這副尊容,人們送給了它一個“黑色的怪鳥”的綽號,簡稱“黑鳥”。1974年9月,1架“黑鳥”飛到英國,在國際航空展覽會上公開亮相後,人們才真正見識了其真麵目。
雖然代號為SR-71的“黑鳥”模樣很古怪,擔負的使命也不太光彩,但作為飛機家族的一個成員,它卻是個創造記錄的能手。它所創下的幾項飛行記錄被認為是不可想象的,並且直至今日,世界各國的飛機也隻能望其項背。
“快”是“黑鳥”的最大特長。大家都知道,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每小時達1000多公裏。然而,“黑鳥”的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3529公裏,是音速的3倍多。如果再簡單作一下比較,就更驚人了,美國空軍裝備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的速度是音速的2.5倍。“麻雀”空對空導彈的速度是音速的2.53倍,其他空空導彈的速度也都在2~3倍音速之間。也就是說,體長30多米、體重12噸的“黑鳥”飛起來竟比空空導彈還快。因此,除非“黑鳥”沒有防備,否則,要用空空導彈打下“黑鳥”也是不可能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般步槍於彈剛出槍口的速度是每秒800多米,而“黑鳥”的最快速度達每秒1100米,遠遠超過了子彈的速度!顯而易見,“黑鳥”創紀錄的速度堪稱航空史上的一大奇跡!
目前,隻有前蘇聯的米格-25“狐幅”式戰鬥機可以在速度上與“黑鳥”一決高低。據稱,米格-25的最快速度可達音速的3.2倍。不過米格-25以最大速度飛行卻不能持續很久,而“黑鳥”卻能以最快速度持續飛行1小時30分鍾。
“飛得高”是“黑鳥”的另一個突出特長。在“黑鳥”問世以前,飛機飛得最高的世界紀錄是2.48萬米,而“黑鳥”的飛行高度達2.59萬米。因此,用戰鬥機去攔截“黑鳥”也是不可能的,而且這一高度,就是大多數地對空導彈也難以達到。
由於“黑鳥”具有飛得快、飛得高的本領,使它逃脫了數以百計的飛機和導彈的攻擊。它服役20餘年,從來沒有被擊落過。這在航空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黑鳥”還有一種別的飛機不具備的特異功能,這就是,當它在高空作高速飛行時,它的身體會變大,飛機的長度可增加7.4厘米,寬度可增加3.8厘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黑鳥”作高速飛行時,雖然高空空氣稀薄,但機體表麵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仍可使飛機表麵溫度高達640攝氏度,這已超過很多金屬的熔點了。盡管“黑鳥”的表皮是由耐高溫的鈦合金製成的,並且還塗有一層散熱力強的黑塗料,但那不斷上升的高溫,仍使“黑鳥”的表麵逐漸呈現紅色。大家都知道熱脹冷縮的道理,因此,在640攝氏度的高溫下,“黑鳥”會變大,就不足為怪了。
見過“黑鳥”的人還會發現,當它停在跑道上時,它的油箱會不停地往外漏油,而且還漏得很厲害。這是油箱有縫隙的緣故,並且是“黑鳥”的設計者故意留下的縫隙。因為當“黑鳥”作高速飛行身體發熱時,它的油箱也自然要發生膨脹,這樣,原來留下的縫隙就會自動封閉起來,也就是說,“黑鳥”在空中飛行時是不漏油的。這恐怕也是別的飛機不具備的特異功能。為防止燃油在640攝氏度高溫下飛行時燃爆,“黑鳥”所使用的不是一般的航空汽油,而是一種特殊的燃料。這種燃料在常溫下,即使用火柴去點也點不著。並且“黑鳥”的油箱還用高壓氦氣與外部隔絕,這就更保險了。
“黑鳥”進入部隊服役後,被編入美國戰略空軍第9戰略偵察聯隊第1中隊。這個中隊非同一般,要想成為其中的一員,必須有2500小時以上飛行經驗。即使這樣,能有幸成為“黑鳥”的駕駛員,還必須經過1年類似宇航員的特別訓練,才能去執行任務。
作為一個空中間諜,“黑鳥”自然少不了竊取秘密的設備,這也是它的看家本領。它的身上裝有高空偵察照相機、中空偵察照相機和電子偵察設備。照相機每次拍攝的寬度可達48公裏,每小時可以偵察15萬平方公裏的地區。如果它連續在美國上空飛行3次,就可把美國的全貌拍攝下來。它拍攝的照片十分清晰,連公路旁的郵箱和汽車的車牌都能拍攝得一清二楚。此外,它裝備的電子竊聽設備,能夠監測各種無線電通信和雷達波。其雷達還具有“側視”能力。也就是說,“黑鳥”要刺探一個國家的秘密,可以不必飛進這個國家的領空,隻要沿邊界線飛行,它的“側視”雷達就能窺測到邊界那邊的一切了。
“黑鳥”自1966年1月7日投入使用以來,20年中其“足跡”遍布全球。它曾秘密侵入中國領空偷拍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的照片;它也曾涉足過古巴的領空,去核實那裏有沒有蘇聯戰鬥旅和米格-23飛機……可以說,哪裏發生了秘密事件,哪裏就會出現它的身影。“黑鳥”在為美國的決策人提供及時、準確的戰略情報方麵,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1989年,美國總統布什卻於突然宣布:綽號為“黑鳥”的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將於10月份全部退出現役封存起來,主要是經費考慮。“黑鳥”的耗油量大得驚人。其油箱可盛油3.6噸,但升空後很快就被它那兩台發動機消耗殆盡。為此,一架“黑鳥”升空活動一次,至少需要3架KC-135型加油機給他提供空中加油。其維護修理費用也極高。兩者相加,“黑鳥”出動一次至少耗資1800萬美元。因此“黑鳥”一旦退役,美國空軍每年至少可以節省2.3億美元的經費。可見“黑鳥”昂貴的“出場費”,令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感到力不從心。於是,隻得忍痛割愛,讓其隱退。
據稱,讓“黑鳥”退出現役還有兩個原因:一是“黑鳥”的任務有不少現在可以由偵察衛星代替完成;二是“黑鳥”憑其超常的高空高速性能從未被擊落過,但由於自身問題而自毀事故卻時有發生。據統計,在20多年的諜報生涯中,已經有10架“黑鳥”因發生故障而墜毀。
“黑鳥”退役封存後,也曾被再次啟用。1994年年初,當美國在朝鮮核檢查問題上陷入僵局時又想起了“黑鳥”。6月,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批準的26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案中,專門撥出1億美元用於使“黑鳥”能夠重新使用。於是,退休5年之久的“黑鳥”又得以重見天日,再次披掛出征。
盡管美國政府聲稱,“黑鳥”退役是因其任務可由衛星來完成,言外之意,美國空軍將不再裝備高空高速偵察機。但不少人卻認為,這不過是美國政府所玩弄的障眼法。
首先,偵察衛星根本無法全部替代偵察機的作用。盡管美國偵察衛星已經布滿天空,並且從偵察衛星發回的照片或圖像,甚至能夠清晰地分辨出艦艇上的水手帽沿上的艦船標誌。但在現代戰爭中,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偵察機必須隨時出動,有時需要對某一地區或某一目標反複偵察,才能準確判明情況。而偵察衛星卻不容易做到這一點。例如,印度政府恰恰是利用美國間諜衛星非臨空的短暫時間,進行了核試驗的關鍵性準備工作,並因此成功地欺騙了美國情報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