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代攻擊機中,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和法國研製的“超軍旗”也值得圈點。特別是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超軍旗”用“飛魚”反艦導彈一舉擊沉英國現代化的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後,“超軍旗”戰機更是名噪一時。
攻擊機威風八麵,其“兄弟”戰鬥轟炸機自然也不甘落後。80年代,美國的麥道公司在F-15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出對地攻擊為主的戰鬥轟炸機F-15E。由於它既保持了原有的空戰能力,又具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因此,又被稱為“雙重任務”戰鬥機。該機與其他型號的F-15在外形上沒有多大變化,隻是在機載設備和武器係統上有所改進,其總載彈量高達到11噸。
不過,這一時期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美國的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1988年11月10日,美國國防部新聞報道官丹尼爾·霍厄德向公眾宣布,美國已經研製成功一種飛機,這種飛機的編號為F-117A。至此,這個被嚴格保密了近10年的怪物終於首次亮相。1990年4月21日,美國空軍專門安排F-117作了第一次公開展示,上萬名觀眾有幸目睹了它的風采。
F-117的外形它看上去非常古怪。它麵呈黑色,頭部像個楔子,後緣呈鋸齒狀,機尾很像燕尾。更為與眾不同的是,其全身找不到一絲曲線和曲麵的痕跡,整個飛機幾乎都由直線和平麵組成,連它的機翼和V型尾翼也都采用了沒有曲線的菱形。這種獨特的外形使F-117具有了一種前所未有隱身本領。因為這種外形可以改變雷達波的反射角度,從而大大減少飛機在雷達屏幕上的顯示信號。此外,就連飛機的發動機進氣口、尾噴口、座艙蓋接縫、起落架等部位,也都經過有益於隱身的特別設計,采用這些措施後,F-117的雷達反射截麵積隻有0.01~0.1平方米,與一隻小鳥的雷達反射截麵積相差無幾,使得先進的雷達也難以發現其蹤跡。
當然,F-117也並非盡善盡美。首先,由於它采用了大量高技術和複合材料,致使單機造價已突破了1億美元。其次,由於過分照顧了隱身效果,空氣動力性能很差,最大速度尚未超過音速,這在當今一流戰機中幾乎是僅有的;另外,它雖為戰鬥轟炸機,但目前還不具備空戰能力。然而,F-117作為當代高新技術結晶,畢竟代表了現代作戰飛機發展的潮流。如今,隱身飛機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研製新一代戰機的發展目標。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戰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的地位可能要發生一些變化。在未來的空中戰場上,單一用途的攻擊機的地位將會有所下降。與此相反,多用途的戰鬥轟炸機發展勢頭強勁。這一趨勢在第三代戰鬥機中已經有所體現。比如,F-15、F-16、“幻影”2000、蘇-27等,基本上都是一機多型。即將問世的第四代戰鬥機,比如F-22、蘇-37、EF2000、“陣風”等,也都是清一色的多用途,即不僅有較強的空戰能力,同時具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