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氣時代的攻擊機、戰鬥轟炸機(2 / 3)

強-5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種強擊機。該機由中國南昌飛機製造公司於1958年開始研製,1965年6月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1968年11月正式成批生產裝備部隊。其最大平飛速度達到馬赫數1.12,實用升限1.65萬米,機載武器除裝2門23毫米航炮外,機身和機翼下可掛炸彈、子母彈箱、火箭、空空導彈等。截止到1996年,已有強-5Ⅰ型、Ⅱ型、Ⅲ型(出口型)和Ⅳ等不同改進型。強-5的問世及裝備部隊,無疑為中國空軍增添了一柄鋒利無比的利劍。

70年代,攻擊機發展到了第三代,其代表機型有美國的A-10、英國的“鷂”式和蘇聯的蘇-25。

早在1967年,美國五角大樓就向各飛機廠提出招標,要求設計一種新型的專門對付坦克的攻擊機。結果,諾斯羅普公司提出的A-9和費爾柴爾德公司提出的A-10中選。這兩家公司按入選的方案各製造了兩架原型機提供試驗。美國軍方對兩種原型機經過284小時的試飛評比,宣布A-10獲勝,並決定把它作為美國空軍80年代的主力攻擊機。1975年,A-10攻擊機正式服役。

A-10攻擊機的外形與常見的戰鬥機不同,它有兩台裝在後機身側上方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兩個很大的垂直尾翼,外形很容易與其他飛機區別開來。A-10的速度較慢,與一般的螺旋槳飛機相當,這是由其擔負的作戰任務所決定的。因為對地攻擊作戰不需要太大的速度,亞音速飛行更有利於提高命中精度。當然,速度低也有不利的一麵,就是生存能力差。但設計者已為它采取了保護措施。A-10的主要部位和飛行員座艙周圍都裝上了鈦合金保護裝甲,厚度從127毫米到381毫米不等,裝甲內還有多層尼龍防碎片襯墊,可以抗住23毫米口徑高炮的打擊。A-10不像別的飛機那樣對跑道的要求很苛刻,可以在一些簡易的機場上起飛、降落。它的全身共有11個武器掛架,可掛炸彈、導彈等武器。在它的機頭下方還裝有1門30毫米的七管速射機炮。這門炮使用的貧鈾穿甲彈威力特別強,一般的坦克裝甲都休想抵禦得了。

A-10攻擊機的威力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證實。戰爭期間,美軍共使用A-10飛機136架,出動8077架次,且執行的都是最危險的任務。據統計,A-10攻擊機在4天的支援地麵作戰中,共摧毀伊軍坦克987輛、火炮926門、裝甲車1355輛。戰後,A-10因其出眾的反坦克能力,被譽為“坦克的克星”。

在第三代攻擊機中,蘇聯的蘇-25(綽號“蛙足”)也屬佼佼者。該機是蘇霍伊設計局為蘇聯空軍研製的亞音速近距支援強擊機,目前有T、K、UB、UT等改進型,出口朝鮮、伊拉克等國。蘇-25特點是火力強、防護性能好。該機座艙保護裝甲是用厚24毫米的鈦合金鋼板焊接而成的,可抗住直接命中的20毫米口徑炮彈或30°角命中的30毫米口徑炮彈。機身左側安裝1門30毫米雙管航炮,向下偏轉射擊,這在攻擊機家族中是不多見的。機翼下共有10個掛架,可攜帶各種空對地導彈、火箭彈、集束炸彈等,也可帶2枚AA-2或AA-8空空導彈,總載彈量為4.4噸。

該機首次參戰是70年代末蘇軍入侵阿富汗,擔負突擊阿遊擊隊的任務。據統計,蘇-25被阿遊擊隊使用的美“毒刺”型肩射防空導彈擊中超過40次,但僅損失23架,可見防護甲板相當有效。之後,蘇聯空軍采用了閃耀幹擾彈等電子光學對抗措施,同時對蘇-25也作了改進,包括加裝防護鋼板及滅火係統改造(在燃油箱內充填了一種專用泡沫塑料,油料可以在油箱內流動,但如果油箱中彈起火,充填物可以起到阻燃作用)。改進後的蘇-25於1982年投入到阿富汗戰場後,未再損失。它那無與倫比的突擊火力,曾令阿富汗遊擊隊員們望而生畏。

英國的“鷂”式攻擊機以其獨具的垂直起降性能在攻擊機家族中占有突出的位置。“鷂”式之所以能具有垂直起降的本領,是因為它裝有一台特別的“飛馬”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特點是有4個可以轉動的噴管。當這4個噴管都向下時,就能噴出推力強大的氣流,托著重達8噸的“鷂”式垂直起落,或在空中懸停。當噴口向後轉動時,就推著飛機向前飛行了。有趣的是“飛馬”發動機的原始方案並不是誕生在英國,而是由法國的一位工程師首先提出來的。當時,人們既看到了空軍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飛機依賴機場的這個致命的弱點。每當戰爭爆發,機場往往就是敵方破壞的重點,而機場被破壞,飛機的本領再高,也難以施展。於是,就有人想發明一種能垂直起降或隻要經過短距滑跑就能起落的飛機。那位法國工程師的方案就是這樣醞釀成熟的。然而,這種頗有發展前景的方案並沒有被法國當局采納。兩年後,英國的一家公司獨具慧眼,看出其大有用武之地,於是在對原方案進行一番修改之後,於1968年造出這種奇特的發動機。由於采用了“飛馬”發動機,“鷂”式的中、低空格鬥性能非常出色。據說,它在6000米以下的高度上曾同美國空軍、海軍的各種戰鬥機進行過空中格鬥,一般都是它占上風。正因為如此,美國不惜出巨資把它引到國內,經過一番改進之後,研製出AV-8B。“鷂”式出眾的性能還贏得了英國海軍的青睞。1978年,在“鷂”式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海鷂”艦載攻擊機間世了。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海鷂”曾披掛上陣,取得了23:0的驕人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