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18日,裝有容克公司發動機的Me-262由梅塞施米特公司首席試飛員文德爾駕駛,成功地進行了試飛。為了檢驗Me-262的性能,德國空軍專門安排它與FW-190戰
鬥機進行了一次格鬥演習。演習中,Me-262不負眾望,憑借優異的機動性能,僅幾個回合,就將性能一流的FW-190“斬於馬下”。
1943年5月22日,在梅塞施米特的幾番請求下、德國空軍故鬥機總監加蘭德來到飛機廠。在親眼目睹了Me-262出色的性能之後,飛行員出身的加蘭德經受不住誘惑;穿上飛行服,駕駛Me-262親自作了一次體驗性飛行。Me-262以箭一般的速度和驚人的爬升能力使加蘭德陶酵。短短的幾分鍾內,他的心裏就牢牢樹立起了這樣的信念:Me-262將是德國空軍製勝的“殺手銅”。走下飛機,加蘭德連連盛讚Me-262是“傑作”,隨後,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曆向德國空軍司令戈林作了彙報,力主將Me-262作為主力機種投人生產。
戈林聽了加蘭德的介紹,還將信將疑。然而,但當他看過Me-262的飛行後,也不禁為之傾倒,並隨即口出狂言:“盟軍需3架戰鬥機才能抵得上一架Me-262的功效。”
德國研製出高性能戰鬥機的消息,通過戈林之口傳到了希特勒的耳中。1943年11月26日,希特勒親自來到了表演現場。在觀看了Me-262的飛行表演後,希特勒顯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沉默不語。現場的軍政要員都替梅塞施米特捏把汗,惟恐他步亨克爾的後塵。
“能不能掛炸彈?”希特勒突然發問。
梅塞施米特順嘴作了肯定的回答:“任何飛機都可以掛炸彈,我的元首。”
希特勒當即嚷道:“閃電戰轟炸機誕生了!”
戰爭狂人的意誌沒有人能改變,更沒有人敢違抗。
1944年6月,根據希特勒的旨意,轟炸型的Me-262終於納入生產計劃。同年8月,由翁蘭少校指揮的第1轟炸航空團最先配備了轟炸型Me-262A-2a並進駐北非戰場。
此時的Me-262與試飛時判若兩樣,不倫不類。根據希特勒的命令,Me-262被強行掛上炸彈,使飛機的體重大大增加,最大飛行時速降到了670公裏,機動性能也大打折扣,與
活塞式飛機相比已無優勢。飛行員的訓練也是非常倉促,進行完單機駕駛速成訓練後,再完成一個小時的編隊飛行,打過5次地靶,就算“合格”。
1944年8月,盟軍突破諾曼底,Me-262A-2a匆匆調往法國助戰。豈料,派出的9架Me-262A-2a還未飛到目的地,中途就摔掉了4架。剩下的幾架雖然投了彈,但命中率極低,偏差1~2公裏,轟炸效果令人沮喪。事實證明,Me-262不適宜作轟炸機使用。後在戈林等空軍要員們多次苦諫下,希特勒總算同意將Me-262作為戰鬥機進行生產。
7月25日,Me-262第一次取得戰果。編號為EK262戰鬥實驗飛行隊的諾沃托尼少校駕機擊落了一架盟軍的“蚊”式偵察機。1945年3月,希特勒終於同意將Me-262定為優先發展的型號,但為時已晚。第三帝國失敗己成定局。據統計,Me-262各型共計生產了1433架。裝備Me-262的德空軍JV44和JG7兩支主戰部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共擊落盟軍飛機613架。戰後,不少專家曾評論說:如果Me-262能早一點參戰,那麼二戰的進程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Me-262作為噴氣式戰鬥機的早期型號,難免有不足之處,比如,它的操作複雜,故障率也挺高。但暇不掩玉。Me-262畢竟是叩開噴氣時代大門的鼻祖,它在航空兵器發展史上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人們正是從它身上看到了噴氣式飛機巨大的發展前景。戰後,為了獲得Me-262的資料,美蘇之間曾展開激烈的爭奪。從朝鮮戰場上大出風頭的米格-15和F-86戰鬥機身上,人們都能找到Me-262的“影子”。
在二戰期間,除德國外,英國也成功地研製出了“流星”式噴氣式戰鬥機,隻是時間略為晚一些。1930年,英國開始涉足噴氣式飛機的研製。1943年3月,一架取名為“雷電”的噴氣式戰鬥機試飛成功。翌年12月,第一種批產型F.1出廠,為避免與美國P-47“雷電”式戰鬥機相混淆,更名為“流星”,成為世界上第二種實用型噴氣式戰鬥機,也是二戰中盟軍惟一的噴氣式作戰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