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宦海沉浮(上)(3 / 3)

禦舟一到,鼓樂齊鳴,八音合奏,響徹雲天。兩岸的官紳,手板腳靴,一片嘈雜,匍匐在船頭接駕。"聖上萬歲,萬萬歲"的歡呼聲,隨著滿河的浪花,蕩漾在河麵之上。

一陣煙花爆竹,岸上黑煙一片,慢慢露出一點火星來,火星四處亂滾,越滾越大。忽然"啪"的一聲,火星爆裂,滿地紅光。紅光之中,傾刻間現出一棵大樹來,滿樹桃花。在空中展開,一朵桃花越開越大。一霎間,花謝蒂存,花蒂上結著一串桃子,那桃子又漸漸的長大起來,其中一個最大的,從樹上滾落下來。樹枝樹葉都不見了。這桃子從中間裂成兩半,向左右分開,眨眼間變成一座戲台。戲台裝成莊嚴寶相,上麵蓮台上坐著一尊觀音,眾仙女在下麵膜拜。停了一會,出來一個孫行者,演出一扯偷桃》,把一盤鮮桃獻了出來。戲台上的一個仙女,接過了盤子。此時皇帝的禦船,早已停靠在戲台口上,那仙女端著盤子,登上龍舟,獻到皇帝麵前。乾隆看這"仙女",是個絕色的美人,且低鬟斂袖,嬌媚天然。

便笑道:

"果是江南地方,真多美人矣。"

這句話一出,便有一個太監上來,把這個仙女領了下去,由她侍候皇上。

戲台上的戲仍在演著,歌舞笙簧,管弦齊鳴,原來這戲台搭在船上,在禦舟的前麵,徐徐而行,使人感覺不到船在移動。

乾隆皇帝端坐在龍舟的寶座之上。站立在兩旁侍駕的,是兵部侍郎紀昀,吏部侍郎彭元瑞,另外還有金簡、惠齡、福康安等幾位大臣。朝中政事,皇上已命大學士梁國詒代理,軍機大臣阿桂總攬軍務。

禦舟行至城內,兩江總督薩載、江南河道總督李奉翰等,率領地方大員,跪在船頭上見駕。

皇帝將薩載傳進艙內,問道:"此地何處可以駐蹕?"薩載奏道:"回皇上話,萬壽重寧寺,已經建成,聊堪聖駕住寢"。

於是皇上吩咐,駐蹕重寧寺。紀曉嵐等人奉陪皇上來到這裏。重寧寺原來是在上年落成,由揚州江鶴亭為首的眾富商籲請,建在天寧寺後麵。乾隆皇帝有旨先行,曾賜額"萬壽重寧寺",還禦書兩額為:"普現莊嚴","妙香花雨"。紀曉嵐看了,心中為之一動,上年即建好了這富麗堂皇寺院,皇上此次南巡,豈不早有計劃?

當日,皇上在重寧寺內歇息,由那戲台上的"仙女"侍寢,這班大臣們一夜無事。

卻說這揚州古城,自古有名,又叫江都、廣陵。輕揚奢侈,仕女繁華,舟車輻輳,萬貨雲集,是南北的都會,江淮的要衝。自古來,詩人才子,美女名嬡,輩出不窮,代領風騷。揚州八怪,都以怪聞名,這時正活躍在揚州。隋時煬帝在這裏建樓,開了邗江直接汴京,作為遊幸之地,觀賞瓊花觀的仙葩,二十四橋的明月,臨幸江南的美女,荒淫無度,終至身滅國亡,而留下千古罵名。在這三月鶯花時節,揚州的婦女都出來遊春,鮮裝麗服,輕車寶馬;故有"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詩句。滿城中花柳爭妍,笙歌慢奏;到了半夜,河麵上花船蕩漾,簫鼓不絕。紀曉嵐看了這揚州的風俗,心中禁不住暗歎:這確是一個銷金窟呀!

乾隆幾次來過揚州,少不了召幸揚州嬌娃,早已領略過其中趣味。這次南巡,聖上年事已高,雖有美女侍寢,也沒了當年的興致。皇上對揚州風景,這次倒細細地留意起來了。

看過了瓊花觀,巡遊二十四橋,接下來是法淨寺、舍利塔、平遠樓,在芳圃的美泉亭,品嚐了這裏的泉水,又上觀音山,巡看了煬帝的迷樓故址,為這裏還禦筆題賜了"功德林"、"天池"匾額,並賜聯一副:"綠水入澄照;青山猶古姿。"接著皇上召見地方官紳,賞賜興造園林及獻上百般技藝接駕的縉紳鹽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由紀昀、彭元瑞侍從,微服出了重寧寺,來到了揚州街上。一班侍衛,也換上各色的便裝,悄悄地跟隨在後麵。

沿街所見,是數不盡的錢莊緞鋪,看不完的魚店鹽行,酒樓花肆,比比皆是。雕梁畫棟,園林館閣,奇花異草,古木修竹,賞心悅目。"明月鶯花翡翠樓,繁華今古談揚州"。更惹人注目的是,揚州女人的打扮。先說這發式,與別地則大不相同,釵鈿簪珠,點綴裝飾,什麼蝴蝶髻、望月髻、花籃髻、折頸髻、羅漢鬏、懶梳頭、雙飛花、倒枕鬆、八麵觀音、貂覆額、漁婆勒子等,形態各異,花樣紛繁,各有千秋,讓人越看越愛看。再說那衣著,這裏是以淡雅著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揚州打扮。君臣三人走著,不停地指點談論。

行走間,前麵的一家鹽店裏,走出一個妙齡女子,體態苗條,步履輕盈,兩腮含笑,楚楚動人。上身一件月下白透地春羅,襯底是桃紅縐紗女襖,係一條素白秋羅湘裙,宛若天街仙女,下凡到了人間佳境。乾隆皇上雖然上了一把年紀,但那"觀花”的興致,卻是"老夫不讓少年狂",盯著女郎看個仔細。

那女子橫穿而過,下到臨街的河沿剛露出裙下的絳瓣弓鞋,輕輕一點,跳到了停在那兒的小船之上。那一幅嬌態,真讓這君臣三人,心旌搖蕩。

彭元瑞一點身邊的紀曉嵐,口中悄悄說道:"紀學士,這便是揚州瘦馬!"紀曉嵐早就聽人說過,揚州"瘦馬"就是小妓女。隻因這淮揚地方,有一種絕妙的生意,叫做養"瘦馬"。窮人家生下個漂亮的女兒來,到了七八歲,出落成鮮嫩苗條,白淨臉兒,細細腰兒,纏得一點點小腳兒,便有富家買去收養,教她彈琴吹簫,吟詩寫字,奕棋繪畫,打雙陸,抹骨牌,百般淫巧伎藝,都請師傅傳授。這樣的女孩,聰明清秀,性情風流。更學會梳頭勻臉,點腰畫眉,在人前賣弄三步風流俏腳兒,拖著偽袖,行動坐立,媚態橫生,即使柳下惠見了,也要欣然開懷,遇到貴官公子到了揚州,準要找個上好的姑娘娶回去,那才貌伎藝,是各地女子所不及的,所以花上一千兩千的銀子,也在所不惜。女孩的父母,隻受一份賣身的財禮,多也不過三二十兩,其餘的銀子,則全歸了收養之家,做了教習的謝禮。這揚州城內,鹽業為全國之最,富商大賈,不勝枚舉,都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巨富,近水樓台先得月,那個家中,都有幾個絕色的女子。紀曉嵐暗想這揚州美女雲集,真正是一個煙花世界,怪不得聖上六次南巡,幾番都來這揚州駐足呢。

乾隆偶一回頭,正看見紀曉嵐望著自己,心想好個紀曉嵐,又在胡思亂想些什麼?我何不難他一難。便說道:"紀愛卿你可賦詩一首,以記今日之遊。"紀曉嵐連忙說:"遵旨。請萬歲爺命題。"皇上道:"即以上船的女子為題,作一七言絕句,繪出其衣著打扮,點明是鹽商之家,但不得犯著女字,愛卿你看如何?"紀曉嵐領命,稍一思索立刻吟道:淡紅彩子淡藍裙,淡掃蛾眉淡點唇。

可憐一身都是淡,

偏偏嫁與賣鹽人。

乾隆聽後忍不住笑道:"真乃滑稽之極!"彭元瑞也讚道:"確是一首好詩!"君臣三人於是又向前走去,不覺已來至一座翠樓之前,翠樓修建得十分華麗,乾隆帝指一指問道:"這是一個什麼所在?"紀曉嵐、彭元瑞答不上來。紀曉嵐獨自向前,看到那門前有一副對聯:雪色梅花三白夜;酒燈人麵一紅時。

原來是一座妓館,紀曉嵐回來,迎住皇上,悄聲說道:"請萬歲爺駐足,前麵原是一座青樓之所"。

乾隆笑道:"這揚州的青樓,確也和京城不同啊"!

進入一條小巷,撿個平靜之處,皇上悄聲問道:"紀愛卿,這揚州的名勝,你們還有哪些未曾看到?"紀曉嵐不假思索,立刻回道:"萬歲爺,揚州的虹橋,據說是個絕妙的去處,聖上何不率臣等去遊賞一番!"“噢,這虹橋有甚好處?朕如何不知?"乾隆皇帝原是巡遊過瘦西湖的,確實也很欣賞這裏的風景,見紀昀向往這裏,故如此的問道。

"聖上,臣初次來揚州,沒見過這虹橋。隻是在讀親家盧雅易的一首題為'夢香'的詞,那詞中寫道:揚州好,第一是虹橋。

楊柳綠齊三尺高,

櫻花紅破一聲簫。

處處駐蘭橈。

如今到了揚州,很想去這裏看看。"

乾隆聽了,含笑不語,點頭同意了紀昀的請求。君臣三人,改乘小轎,於是奔瘦西湖方向而去。

紀曉嵐說的虹橋,位於西園曲水的北麵,橫跨在瘦西湖上,通向長堤春橋,原為木橋,朱欄跨岸故名紅橋。這裏景色優美,詩人墨客多來此聚會,吟詩唱和,為一時之盛。王士禎有詩讚道:虹橋飛跨水當中,一字闌杆九曲紅。

日午畫船橋下遇,

衣香人影太匆匆。

在乾隆初年,紅橋改建成一座拱形石橋,恰如長虹臥波,宏偉壯麗,於是改名虹橋。

紀曉嵐雖然初來揚州,卻對這座虹橋早有所知,他的親家盧見曾,當年就在揚州鹽院,乃兩淮鹽運使,在一年的三月春光明媚之時,盧見曾到這虹橋修禊,盡興而歸,曾作了四首七律,拿給友人品評,友人們讚不絕口,竟相依韻而和,誰也未曾想到,和詩的竟多達七千多人,轟動海內,盛舉一時。盧見曾將這些詩作,編成一部三百多卷的詩集,刻版付印,流行於世。盧見曾為人義氣,出手大方,以文會友,來去饋贈頗豐,終至花虧了公帑,發生了戊子年的"查鹽"一案,紀曉嵐為他透露了消息,使他免於抄家,卻未能免去一死,於拘審期間死在揚州獄中,終年78歲。紀曉嵐也因泄密獲罪,被發配去了伊犁。十幾年過去了,紀曉嵐今日到了這揚州,往事卻湧上心頭,怎麼能不想看看這座久在心中的虹橋?其實,紀曉嵐的隱衷,早被聖上猜透了,所以皇上笑而不語。

君臣來到了瘦西湖後,漫步在虹橋之上,乾隆興致很高,與彭元瑞談論著四周的風景,紀曉嵐卻默默不語,忽聽乾隆說道:"紀愛卿,你默然不語,像有什麼心事?"“回稟聖上,臣是想起了當年的七千人和詩之事!"“這件事嘛,朕也聽說過。盧見曾挪用公帑,被朕革去官爵,你也被貶戍伊犁軍中,莫非是心有餘悸?"乾隆皇帝的話,搔到了他的痛處,他心中不禁一驚,趕忙笑著說道:"罪臣並非心有餘悸,確是感念聖上不殺之恩,心裏暗自禱念:吾皇萬歲,萬萬歲!"這下倒把皇帝哄笑了。

幾經輾轉,當回到重寧寺時,天色已晚。用過晚飯,紀曉嵐獨自在房中看書,彭元瑞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個紙卷,在桌上展開,向紀曉嵐說道:"春帆,你來看看這件東西,是真品還是膺品?"紀曉嵐看時,見是一封書信,紙長三尺有餘,寬約一尺,紙質略顯發黃,字體蒼勁有力,上麵寫道:恭候太太、楊太太、夫人萬安:北兵於十八日圍揚城,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隨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無益,不如早早決斷也。太太苦惱,須托四太爺、大爺、三哥大家照護。炤兒好歹隨他罷了。書至此肝腸寸斷矣。

四月二十一日法案

紀曉嵐心中一驚,諦視再三,向彭元瑞道:"此物何來?"“一位門生覓得。今聞我等來到揚州,特來獻上。"“此物確為史閣部遺筆,價值恐怕不止千金啊!"“以你看來,此物確是真的了!"紀曉嵐對古物很有鑒別能力,同時他也收藏了許多古物,所以彭元瑞特來請他鑒定一下。

紀曉嵐再次拿起書信,看過正麵,又看背麵,摸一摸墨跡,在燈光下端詳再三,最後說道:"此件確是史閣部親筆!芸楣兄,當妥為珍藏!"彭元瑞一陣欣喜,說道:"我想呈獻聖上,請聖上禦題,製成手卷收藏,你看如何?"紀曉嵐十分讚同,彭元瑞欣然離去。紀曉嵐室內獨坐,心中一陣翻騰,當年叱吒風雲,威武不屈的史可法,使得他久久不能入睡。

這史可法是明代順天府大興縣籍人,崇禎年間進士。福王稱帝以後,史可法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兵南下,南明軍隊望風潰逃。攝政王多爾袞遣使傳書,勸史可法歸降大清。史可法作書回複,與來書針鋒相對,辭婉而誌堅,語謙而意決:清兵果來攻打,"法處今日,隻有鞠躬致命,克盡臣節!"南明在揚州原有四鎮(軍隊編製),即黃得功、高傑、劉澤清、曹騰蛟等,但因左良玉興兵"清君側",被馬士英調出三鎮,堵截左良玉,兵勢更單。清吳圍攻揚州,城內防守力量薄弱,又沒有外援的軍隊,史可法自知揚州城終不可保,決心以身殉國,寫下遺書,對他的中軍副將史德威說:"我死之後,當把我葬於太祖高皇帝之側;如不能,則葬於梅花嶺。"當城被清兵攻破,史可法命部下成全自己。部下不忍心下手,他就拔劍自刎,又被部下抱住,血濺衣袂,未能絕命。

被清兵抓住,帶到南城。豫王多鐸肅然起敬,勸慰他說道:"多次以書招降,而先生不從,今既已竭盡臣忠,也不算負國了。如能為我收拾江南,當不惜重任!"史可法大怒,說道:"我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我頭可斷,身不可辱!願求以速死,從先帝於地下!"豫王又說道:"君不見洪承疇嗎?降則富貴矣。"“洪承疇是什麼東西!受先帝厚恩,而不以死盡忠,我怎肯效他!"豫王又命降將來勸,史可法怒不可遏,厲聲叱罵。豫王多鐸拔刀要砍,史可法挺身迎上前去,驚得多鐸連連後退,連聲喊道:"好男子!好男子!"史可法最後不屈而死,屍體被清兵肢解,已無處可尋,史德威葬其袍笏,在揚州城西梅花嶺下,修成史可法墓。

紀曉嵐本來對史可法極為敬仰,這次來到他就義的揚州,又見到了他的絕筆,心中激動不已,終至徹夜不寐。

次日,彭元瑞將史可法的遺書,呈獻給乾隆,皇上看後,沉思良久,對身邊的紀曉嵐等人說道:"諸位愛卿,這史可法真乃千秋忠烈,朕追賜諡'忠正'二字你們看可否?"這乾隆皇帝深知教育大臣的重要,經常同大臣們講究些禮義綱常的話,今天更不肯放過機會,以此教育臣下報效君主。紀曉嵐心中清楚得很,隨趕忙奏道:"聖上賢明,史可法雖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但不惜性命,殉國盡忠,臣等萬分敬仰,是第二個文天祥啊!聖上追賜諡號正遂我等的願望,乞請聖上有所題贈,曉諭後人,以褒揚忠烈。"紀曉嵐的話,正合乾隆的心意,略一思索,題下了"褒慰忠魂"四字。並撰了一首挽詩,要大臣們唱和題跋,且命人刻石立碑,置於梅花嶺史公祠內。乾隆吩咐完畢,然後要扈駕的大臣們,去一趟梅花嶺,拜謁史公祠。

紀曉嵐、彭元瑞等扈駕南巡的大臣,遵照聖諭,祭過史公祠,然後上了船,隨皇上繼續巡遊。

禦舟駛向鎮江方向,一路上山明水秀,景色迷人,船行江中,碧波千頃,沙鷗翔集,更加令人心曠神怡,紀曉嵐、彭元瑞陪在乾隆身邊,從舷窗內看望江中景色,忽聽皇上說道:"紀愛卿,朕記起你曾說過,你對史閣部萬分敬仰?"紀曉嵐一楞神,心想皇上心不在焉,不欣賞這壯麗的景色,又在亂想些什麼?我當謹慎說事。於是回道:"萬歲,這史閣部是臣等的楷模,為臣敬仰備至!"“既然如此,朕倒要問你一問。"乾隆看著紀曉嵐,眼中流露著狡黠的笑意。

"聖上請講。"不知皇上又要出什麼難題,紀曉嵐心中立刻警覺起來。

"自古以來,忠臣皆不怕死,可信乎?"

“當然可信。"曉嵐立刻回道。

"愛卿想必也是個忠臣吧?"乾隆說著,神色莊嚴。

紀曉嵐看看乾隆,心想皇上何出此言?遂趕忙回道:"臣赤膽忠心,效忠陛下,雖肝腦塗地,亦萬死不辭!"“何用萬死,朕隻要卿一死足矣。"乾隆笑著說。

紀曉嵐不由心中一驚!心想我何處沒讓皇上滿意?突然間降下死罪。又想皇上莫非又在同我開玩笑?皇上的話半真半假,頗費猜測。紀曉嵐隻好回道:"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朕命你投江而死,你可願意從命?"這叫什麼話?彭元瑞聽著心驚膽顫,剛要跪下為紀曉嵐求情,卻見紀曉嵐高喊一聲"領旨",磕頭謝恩之後,起身走向了船頭。

紀曉嵐走到船邊,挺身就要撲向江中,突然間卻又站住了,對著江水鞠躬施禮,然後口中"咿咿呀呀"的,好像在和誰對話,還不時連連點頭。

乾隆看在眼裏,禁不住心中暗笑。他本來就是想難一難紀曉嵐,但眼前這副莫明其妙的樣子,倒叫皇上猜著了:他不會跳江而死。皇上不動聲色,平靜地看著紀曉嵐的表演。

紀曉嵐裝模作樣地鬧騰了一陣子,最後又深深地打了一躬,轉身向艙內走來。

皇上見他回來了,就問道:"愛卿為何不投入江中?"紀曉嵐跪下說道:"臣遵旨正欲投江,忽見三閭大夫出於水府,將臣喝祝又對臣說道:'想當年,楚懷王昏憒無道,近小人,遠賢臣,聽信奸佞,不納忠言。致使綱紀敗壞,國勢日蹙,國家危如累卵。餘因遭讒謗,流放江南。秦將白起攻占了郢都,楚國淪亡,餘肝腸寸斷,生不如死,才不得已自沉於汩羅江中。今子幸甚,生逢盛世,國家強盛,萬民安樂;且當今天子乃有道明君,愛民如子女,待臣如手足,子若投江而死,乃陷當今天子於不義也,,豈可做得?還不速速奏與聖上!'臣聽屈大夫之言,句句在理。臣雖愚頑,也覺茅塞頓開,不敢以死而諫君,故來啟奏聖上。"乾隆聽著他的一番話,心裏十分舒服,臉上露著笑意,伸手將他扶了起來,口中說道:"愛卿聰明至極!朕怎麼舍得讓你去死呢?不過試你一試,快快觀看這江中景色去吧。"這玩笑就這樣開過去了,紀曉嵐臉上笑著,心中卻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彭元瑞卻心中暗笑,這紀曉嵐就是機敏過人。

禦舟到了鎮江,要在這裏停留兩日,駐蹕到金山寺內。寺廟依山而建,殿堂疊次而上,幾乎把整個山頭都遮蓋了,巍峨壯麗,實為壯觀。在山頂眺望長江,白帆點點,煙波浩淼,令人胸懷開闊。

乾隆皇帝的遊興很濃,從山腰遊到山頂,又從山頂下至江邊。忽見一處水草茂密,蔥鬱可愛,乾隆忍不住伸出手來,拽了一株。草莖拔出來時,"追兒"一聲響,聽著清新悅耳,頓時來了雅興,乾隆向身邊的大臣們問道:"諸位愛卿,你等可聽到這草鳴之聲?"說著,乾隆又伸手拽了一株,其響依然。

紀曉嵐側耳細聽,然後說道:"草木之聲,也做琴鳴瑟響,皆因聖上駕臨,表示歡迎聖駕。"皇上聽著他這恭維的話語,心裏確實挺舒服,隨再次拽了一株,又聽一次鳴響,然後向紀曉嵐道:"這草鳴之聲,當是何字,怎樣寫法?"誰也沒有想到皇上,想出這麼一個題目來問大家。在場的大臣,都默不作聲,因為聽著這草的響聲,還沒有一個漢字的發音,能夠準確地摹擬這一聲鳴響。皇上又出了這麼個難題!大家都等著看紀曉嵐做如何回答?

紀曉嵐搜腸刮肚地思索,感到確實難以回答。又聽皇上催促說道:"紀愛卿,你素來廣聞強記,學識淵博,這個字不能不會吧!"紀曉嵐不能不回答了,再想自己這麼大的名聲,怎麼能說不會寫這個字呢,就走到皇上身旁,斯斯文文地說道:"這一聲鳴叫嘛,應該寫作''(音"追兒")。左邊是個'提手',右邊上為草頭,中水,下土,乃此''字也。"乾隆又問:"何故如此寫法?"“水在土上,草生水中,以手提之'追兒'然有聲,即''字也。"紀曉嵐說的一本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