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市報記者如何寫“活”經濟新聞(1 / 2)

地市報記者如何寫“活”經濟新聞

業務探索

作者:郭月紅

【摘要】經濟新聞日益受到各家媒體的重視,它能夠及時、迅速地對經濟領域新近發生的事實進行報道。本文以地市報為切入點,從不同角度出發,探討如何發現經濟新聞、如何寫作經濟新聞及如何寫深經濟新聞。

【關鍵詞】經濟新聞寫作手法深度挖掘

隨著經濟發展,各類經濟報道也成了各家地市報報道的重點內容,但經濟報道避免不了需要引用一些數字和專業術語,這些數字和專業術語一方麵提高了報道的準確性和專業性,另一方麵也讓廣大讀者讀起來感到有些冷冰冰。如何讓經濟報道既準確權威又讓讀者愛讀,是我們基層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研究的一個問題。

一、上下政策,兩頭吃透

地方報記者要寫好經濟新聞,理所當然要重點報道本地經濟活動,但地方性的經濟活動都是在國家大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進行的,因此關注全球和國家大的經濟形勢非常重要,它不但能給我們提供經濟報道的新聞線索,還能使我們的報道方向不至盲目,了解全球和國家大的經濟背景,再調查本地的經濟變動情況,才能理解本地的經濟現象。

近年來,我國已經把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寫入“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舉措。國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係列淘汰落後產能的政策,以改變以往的粗放式、“兩高一低”(高能耗、高汙染、低附加值)的產業結構,促進工業轉型升級。銅陵市作為工業城市,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更重。了解這一大的宏觀背景以後,筆者聯係市經信委,時刻關注我市淘汰落後產能的動向,了解到我市正在倒排日期,促進一些落後的產能的企業轉產、關閉,我市淘汰落後產能向全省交出了滿意答卷。隨後筆者撰寫了《淘汰落後產能“淘”出轉型新空間》,詳細報道了我市淘汰落後產能的進展,報道見報後,獲得了方方麵麵的好評。

這幾年黃金價格起起伏伏牽動了不少炒金人的神經,為此筆者經常關注中國黃金網、第一黃金網等網站,了解黃金價格走勢,一旦黃金發生大的價格變動,筆者便到市場了解我市黃金的銷售情況、采訪炒金人,因為時常關注黃金動態,長期的經驗積累,寫起報道就很易上手。

地方經濟與全國、全省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作為一名財經記者,要善於把地方經濟發展放到全省、全國範圍來看待,登高望遠,才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形成地方輿論與全局發展的良性互動。在吃透國家、地方政策的同時,還要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進行宣傳報道。黨的十八大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國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的重要論斷,要求“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圍繞這一政策,安徽早在20世紀末就提出了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銅陵作為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近年來也在此方麵出台了諸多政策,進行了先嚐先試,城鄉一體化實際上是經濟一體化,圍繞這一方麵,筆者策劃了係列報道《邁向城鄉一體化》,係列稿件有《農民的“不動產”變“流動資產”》、《“一主兩副”振翅飛》、《城鄉居民同等“待遇”》、《公交無縫對接水電氣“同網同價”》等。係列報道對城鄉一體化作全方位報道,起到了較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二、不同讀者,不同寫法

經濟報道閱讀的人群較多,層次也不一,關於房地產方麵的報道,開發商、房產中介、買房人會關注;關於菜價的報道,家庭主婦會關注,還有一些人想通過商業信息來創業、投資,通過信息和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和處境。因此筆者在采寫經濟新聞時,注意麵對不同的讀者,采取不同的角度和寫作手法,注意挖掘新聞背後蘊藏的商機,力求報道能更符合讀者的口味。

筆者從事物價方麵的報道,菜價是老百姓關心的話題,自然經常關注。我市的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每星期都到市場上對各類農貿產品進行采價,該中心提供給筆者的價格都是一些冷冰冰的數字,如果將這些數字堆積到稿件上,自然可讀性較差,為了寫好菜價,筆者就經常到菜市場自己詢問價格,了解菜價變動。在寫作手法上,筆者聯係了一位買菜王大姐,以她到菜場買菜的過程進行采寫,再結合物價局提供的數字和對未來菜價的預測、分析,使稿件更加完善。這樣的稿件家庭主婦和市民讀起來更加有趣通俗,為他們買菜提供了參考。

一些行業和專業色彩較濃的經濟報道也常見報端,比如金融業的報道無非利率下調和存貸款增減,稅務行業的報道無非是收稅納稅,如果按常規報道可能看的人很少,為了吸引讀者關注,記者要善於把讀者關注的點挖掘出來,比如貸款利率增加,記者在采寫時可讓銀行方麵計算出貸款利率增加後,市民的房貸會每月增加多少。稅務方麵,所選角度應盡量貼近納稅人,前期銅陵市國稅局稅務移動辦稅平台(手機APP)一期建設項目成功上線運行,這意味著今後我市將有越來越多的納稅人可通過手機實現“指尖辦稅”。筆者就從納稅人關心的角度報道,該軟件如何使用,如何安裝,受到了不少納稅人的關注。如今,不少經濟新聞用社會新聞的方式加以報道,這是近年來都市報紙進行經濟報道所采取的普遍手法,這種方法可使經濟新聞軟化,一方麵強調社會性,同市民生活貼近,另一方麵社會新聞表現手法較多,使得我們的經濟新聞更加生動形象,因為社會新聞語言都較生動活潑。“經濟新聞社會化”,即以獨特的透視眼光看待新聞事件,以相對微觀的新聞視角為切入點,都市報經濟報道的社會新聞化就是要將常規經濟新聞進行二次“包裝”,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按照這樣的寫作理念,把經濟事件層層剝離,用本質的、客觀的、普通百姓的話語去描述,極大地加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通俗性,使讀者理解起來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