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層黨建報道創新要把握好“三突出”(1 / 3)

基層黨建報道創新要把握好“三突出”

業務探索

作者:楊麗萍

【摘要】在改進文風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後各級黨報在基層黨建報道中都想方設法積極創新。本文從拓寬報道領域、創新報道形式、提升報道質量角度出發,以經濟特區黨報——深圳特區報的創新探索為案例,論述了在基層黨建報道上應該遵循輿論傳播的規律,不斷拓寬報道視野,轉換報道視角,切實突出“新”、“近”、“活”,讓黨建報道更接“地氣”、更聚“人氣”。

【關鍵詞】基層黨建報道改革創新深圳特區報

黨建報道一般是指黨的建設領域的報道。黨建報道可以說是各級黨報的一大優勢和核心品牌。但是,由於多方麵的原因,黨建報道在很長的時間裏往往與正麵、高大、理論、枯燥、歌功頌德等詞彙劃上等號,麵孔呆板、內容枯燥,不好看、不耐看、不愛看、八股味濃。

黨的十八大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其中之一就是“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在這樣的要求目標下,基層黨建創新層出不窮,為黨建報道提供了豐富素材。加上十八大之後,中央出台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媒體記者“走轉改”活動也因此持續深入展開,這些因素都讓基層黨建報道在黨建報道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在改進文風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後各級黨報在基層黨建報道創新中都想方設法積極創新。如何拓寬報道領域、創新報道形式、提升報道質量,讓黨建報道更接“地氣”、更聚“人氣”,成為各級黨報新聞工作者深深思考的問題。

作為深圳市委機關報,深圳特區報一直把黨建報道作為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多年來在黨建報道創新上也不斷探索。十八大後,作為改革開放窗口和試驗田的深圳經濟特區掀起了新一輪全麵深化改革的熱潮,基層黨建創新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深圳特區報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黨建報道改革創新的力度,黨建報道特別是基層黨建報道發生了一係列新變化。

一、突出“新”

新聞的生命在於“新”。新的體現就在於時間新、內容新和表現技巧新,它是新聞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也是新聞自身規律性的內在要求。

進入新時期,基層黨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很多。以深圳為例,作為全國第一個完全由社區組成的城市,如何推動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在社區落實,進一步夯實執政基礎,成為一個嶄新課題,並由此產生了一個黨建新名詞——“社區黨建”。再比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下簡稱“兩新”組織)已經成為基層黨建的重要領域和全新陣地,但“兩新”組織如何建立黨組織、如何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等問題卻亟須破解。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僅成為基層黨建創新的突破口,也成為深圳特區報基層黨建報道的新鮮話題。圍繞這些新鮮話題,深圳特區報通過開展“走轉改”活動,深入基層調查采訪,采寫了一批反映基層黨建工作新事物、新做法、新經驗的新聞報道,較好地發揮了黨報的指導作用。

比如,為破解社區黨建難題,深圳龍華新區抓住“人”這個關鍵因素,針對基層黨務工作者能力不足、黨務工作隊伍不穩定等一直困擾著基層黨組織的難題,在全區推行基層黨務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在全國率先構建了專職黨務工作者職級評定體係,根據任職條件和工作業績要求等,專職黨務工作者被劃分為5個職級,職級之間可按條件晉級或降級。而且專職黨務工作者工資標準參照深圳市普通雇員工資標準執行,從五級專職黨務工作者到一級專職黨務工作者分別參照工勤類、輔助管理類、初級專業技術類、中級專業技術類、高級專業技術類雇員工資標準執行。一係列改革使得“黨務工作者”職業吸引力大大提升,引得不少優秀入才爭相進入。對這一創新做法,深圳特區報高度關注、迅速組織記者深入采訪,推出了《龍華新區黨務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建沒係列報道》,用生動的人物和事例全麵反映改革的前因後果,報道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