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層黨建報道創新要把握好“三突出”(2 / 3)

此外,2014年七一前後,深圳特區報還推出了《黨建新陣地唱響主旋律》係列報道,對近年來深圳在“兩新”組織黨建領域的創新做法進行了梳理、分析和報道,報道每一期均以“主稿通訊+典型案例+專家點評”的組稿形式推出,相繼推出了《我市全麵推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標準化考評黨建內容由“軟指標”變為“硬指標”》、《黨務服務“不打烊”參加培訓“不出門”我市兩新組織黨建向信息化邁進》、《深圳社會組織黨建闖新路“樞紐型”黨組織助推行業發展》、《深圳全力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凸顯“六大服務”功能》四篇報道,全麵展示了深圳“兩新”組織黨建的創新做法,具有相當的借鑒意義。

二、突出“近”

黨建類題材涉及的大多是先進的、可借鑒的、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事例,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正麵宣傳”。在當今信息化社會,要讓“正麵宣傳”能夠真正地引起受眾關注,真實性和可讀性成為關鍵,也就是近年來提倡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必須避免傳統的高、大、全和說教式的宣傳方式,切實轉換報道角度,把從上級部門或領導角度出發的成果總結轉換為與群眾關係密切的感受報道,更加關注生活真實,立足實際,真實展現黨建領域裏的“人、事、物”。

百多爾是深圳市鹽田區的一家合資服裝企業,企業不僅獲得外資投資方的支持、成立了黨組織,其黨支部還迅速成長為“兩新”黨組織的一麵旗幟,在企業的運營和管理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是“兩新”組織黨建領域中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充滿了“正能量”。但如何讓這“正能量”能夠真正地傳播出去,被讀者所認可、接受?深圳特區報2014年4月在“群眾路線在基層”欄目中刊發的《老板敬畏的“鐵娘子”員工愛戴的“王媽媽”》對這一典型案例進行了創新報道。報道沒有以黨支部的工作為主線,而是站在員工的角度,選取他們愛戴的“王媽媽”——有著58年黨齡的黨支部書記王璞玉,25年來如何為員工爭取權益、切實樹立黨組織在員工中的凝聚力為線索,在人物生動的言行中剖析了黨組織在非公經濟企業中發展壯大的內在原因。

為了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環境,王璞玉曾經多次和投資方拍桌子、瞪眼睛。在上世紀90年代,百多爾公司破天荒地設置了員工夫妻房,後來又成為第一批為員工繳納社保的非公企業之一。這麼多年來,百多爾不請保安員、不圍鐵柵欄、也不用打卡機,更沒有克扣過員工的工資和獎金。按照後勤部主管袁素清的話來說,這是一家如家庭一般溫馨的企業……

每周六上午9點,隻要聽到《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響起,百多爾的員工都會意識到,又到了“王媽媽”的“小喇叭”時間了。

堅持讀報學習是王璞玉常年的習慣。作為支部書記,她每周都會把十幾種報刊上刊載的重要新聞和評論做成簡報,在廠裏顯眼的位置張貼,向黨員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她還利用周六的休息時間,親自上陣廣播,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整篇報道在描寫人物過程中,充分還原人物特有的性格特點和言語特色,摒棄了高、大、全和說教。

基層街道社區黨組織是社會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如何切實發揮好這些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和作用,一直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命題。深圳蓮花街道在街道黨組織的帶領下,以基層黨建為龍頭,不斷摸索、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平安幸福社區建設的“蓮花模式”。“蓮花模式”可以說是深圳經濟特區近年來在社會建設領域湧現的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不僅對深圳甚至對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借鑒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