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觀點新聞贏得更多關注(2 / 2)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是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實現路徑,將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有效實現。

“表達”是觀點的實現方式,它意味著通過口頭、書寫或印刷以及其他手段傳遞信息和交流信息,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媒介來實現,例如公共論壇的演講、報刊雜誌以及其他印刷品,廣播電台、電視、網絡以及其他通訊工具。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表達即通過表達活動,國民參與並實現政治決定。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民眾的表達空間越來越大,表達的多元化而非“大一統”也得到廣泛認同。代表不同人群、階層、團體利益的各類訴求也越來越多,也勢必產生越來越多不同的觀點表達。基於此,“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成為普遍共識。協商民主的發展營造了廣泛的觀點表達空間,觀點新聞應成為媒體更加重視的一種新聞類型。

就前述兩篇新聞作品而言,它們在反映政協委員履職過程的同時,清晰地展現了協商民主的實質,其中就包涵著廣闊的表達空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內部商量好怎麼辦,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夠,要想把事情辦成辦好是很難的。”③商量是建立在各自表達基礎之上的,進而達成共識,這個過程會產生許多有價值的新聞。因此,媒體應積極展現新聞發生的過程,講述故事和觀點,傳遞其中的社會價值。

三、網絡時代,媒體應用心打造觀點新聞產品

隨著網絡、手機的普遍應用,建立在它們基礎上的傳播路徑,如微博、微信、移動端等成為人們掌握信息、傳播觀點的首選,其傳播速度和影響程度往往強於傳統媒體。《2013中國人權白皮書》指出,中國政府致力於促進和保護本國人民的言論自由,互聯網成為公民表達意見和發表言論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2013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論壇/bbs的用戶數量為1.2億人,博客和個人空間用戶數量為4.37億人,社交網站用戶數量為2.78億人。

互聯網的普及和完善,極大地擴展了言論空間。公眾可以通過網絡論壇、網絡新聞、博客/個人空間、社交網站、網絡文學、網絡視頻、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平台發表言論。《2013中國人權白皮書》的數據顯示,中國網民每天發布和轉發微博信息達2.5億條,每天發送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信息超過200億條。這也成為傳統媒體不斷加強新媒體建設的原因。

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前提下,新聞媒體應積極反映和傳播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觀點表達,特別是網絡、移動媒介的影響日劇,傳統媒體如果不提供更多的表達空間,將進一步弱化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由於傳統媒體多年形成的審查機製,對一些觀點有先天的“抗體”,擔心“出格”、“過火”,不願或害怕刊發某些觀點新聞。這確實是當下一些媒體人的心態。然而,“大道不通小道通”,如果各類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甚至嚴重錯誤的觀點,在網絡虛擬世界傳播和蔓延,將產生更大的不良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傳播好觀點新聞既是時代所需,也是時代之責。

觀點新聞要善於把關,也要敢於把關,這是互聯網時代媒體人應有的政治意識、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既不為錯誤的觀點傳播提供機會和平台,更不能在需要傳播觀點時無動於衷、無所作為。近些年來,《環球時報》的社評影響廣泛,《人民日報》專設評論版,許多媒體開設微信、客戶端,都十分重視刊發觀點新聞。國家互聯網辦公室也將扶持和推出自己的大V和話語領袖。輿論引導力,許多時候表現的是觀點或看法的引導力,擅於報道觀點新聞就是發揮輿論引導力的一種途徑。因此,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在觀點表達時代應善於作為,更應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①《現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2012:478

②③習近平,《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014-9-22

(作者:湘聲報社采編中心主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