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媒介融合環境下的報業數字化轉型(3 / 3)

除此之外,掌握核心受眾資源和精品內容優勢的傳統紙媒在內容經營上也探索出了新的盈利模式,開始嚐試販賣數據庫。一些紙媒網站將珍貴聲像、圖片、文字資料進行數據庫處理,建立特色“媒資庫”,重新整合利用,從而實現通過媒資庫向用戶收取費用的獲利方式。同時,它們也通過建立用戶智能數據庫,進行“數據庫營銷”。

從發行和接收終端看,內容的融合是由於受眾對信息規模化的需求,網絡的融合是由於受眾對信息的即時即地的需求,而終端的融合是由於受眾對信息的多樣化和一體化的需求。因此,紙媒必須對內容發行的渠道和終端予以拓展和提升。

就發行而言,目前最火爆的莫過於付費牆模式的應用與實踐。在紙質印刷版訂閱人數減少,廣告收益微縮,新聞製作成本增加等多重壓力下,付費牆的勃興似乎已成趨勢。在美國,以《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為代表的報紙媒體在其網站上已設立付費牆,並取得了初步成功。付費牆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紙媒對於廣告收入的依賴,從而有助於維持報業的正常運轉。

就接收終端而言,以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主的移動終端必將成為報業數字化的又一廝殺陣地,接收的隨意性成為受眾選擇數字化紙媒的重要衡量標準。以Ipad為首的平板電腦為例,Ipad一出現就被賦予了“最佳融合媒體”、“加強版報紙”等頭銜,紙媒紛紛開發自己的APP應用,力求為受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新聞閱讀體驗,通過Ipad受眾不僅可以自主選擇瀏覽或者深入閱讀,同時也能更好的將新聞內容分享至社交網站,從而進行互動和及時反饋。

誠然,紙媒地位的下降已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輕率地斷言“紙媒將死”,恐怕有失偏頗,所謂的紙媒的衰退和死亡,僅僅是介質上的衰退和死亡,或者準確說是“紙”的衰退和死亡,而新聞業永不會消失。當今的報業數字化經營轉型是一個重大而迫切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讓報業數字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我們應當看到,在當下社會紙媒依然有著其難以取代的社會作用,社會發展還不足以讓網絡完全取代紙媒,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媒體更需要的是適應與進化,融合與重生。

參考文獻

①尼洛葛龐帝著,胡泳、範海燕譯:《數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2011

②石磊:《分散與融合:數字報業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③徐雅蘭,《付費牆模式的應用實現》[J].《新聞界》,2012(7)

④孫誌剛、呂尚彬,《〈紐約時報〉付費牆對中國報紙的啟示》[J].《新聞大學》,2013(3)

⑤郝香,《基於報紙數字化轉型研究的定量分析》[J].《中國出版》,2014(6)

⑥劉西平、連旭,《從內容提供到綜合信息服務轉型——數字戰略中報業定位的思考》[J].《中國記者》,2010(11)

⑦郝香,《雲報紙:傳統報紙數字化轉型的新範式》[J].《新聞知識》,2014(6)

⑧周珂,《地市級報紙數字化轉型路徑分析》[J].《新聞大學》,2014(1)

(作者: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