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好提要題
在傳統的新聞實踐中,提要題並非主流的新聞標題類型。但在新媒體時代,它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提要題做好了,至少有三個好處:提煉新聞點,滿足快速閱讀;引發好奇心,吸引深度閱讀;加重標題區,增加稿件分量。
《中國勞動保障報》注重對提要題的創新運用。比如一篇有關浙江省“雙愛”活動的稿件,我們做出提要題:企業關愛職工,實現“六有”:勞動有合同、工資有增長、五險有保障、生產有安全、管理有民主、精神有關懷職工熱愛企業;做到“六要”:工作要敬業、技能要提高、經營要關心、紀律要遵守、維權要理性、身心要健康。同時,把提要題鋪上彩色底紋,進一步強化和突出,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人社部分管勞動關係工作的副部長邱小平專門對此稿作出批示,要求各地人社部門推廣浙江省的做法。
二、快速深入回應新媒體熱點
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議題設置能力和輿論影響力不斷增強,往往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形成對某一話題的集中關注,迅速製造社會熱點。行業報的傳播速度和時效性當然不及新媒體,但也不能無視新媒體上的熱點。對涉及本行業的話題,行業報應積極介入,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權威、有深度的優勢,搶占熱點話題的第二落點。從而實現對新媒體“先跟著走、後引著走”,發揮出自身的輿論引導能力。
1、及時回應網絡焦點
網上針對一些社會話題的討論,雖然參與者眾,討論熱烈,但缺乏一定專業性,往往隻憑網友的主觀印象,存在誤讀和偏差。行業報應針對本領域的網上熱門話題及時發聲,作出專業、權威的回應,從而澄清誤讀,引導輿論。
2013年年底,有媒體報道,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餘7644億元,引發網友和媒體熱議。不少人認為,基金結餘太多,不如用於提高群眾的醫保待遇。我們在一版及時刊發了《製度決定有結餘七千億元不算高——專家教你正確看待全國城鎮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餘》,澄清了一些公眾和媒體對醫保基金的誤讀,較好地普及了社保知識。
2、深度解析社會熱點
新媒體對一些話題的討論,容量很大,但往往泛泛而談,欠缺深度。在對社會現象特別是本領域熱門話題的分析解讀上,行業報的優勢非常明顯。行業報應用好這一優勢,解讀現象背後的本質,深度分析事件的內涵,把更深刻、更具規律性的信息呈現給讀者。
這幾年來,很多城市出現招工難,一過春節,不少企業就在火車站、招聘會上演“搶人大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農民工都去哪兒了?其背後隱含著怎樣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中國勞動保障報》推出了“關注農民工流動”係列報道,通過多篇報道係統、深入地回答了這些問題,並總結出農民工流動的軌跡:從外出到返鄉,從湧向東南沿海到流向中西部,從奔向大城市到退回中小城市。
三、實現新聞可視化
新媒體時代也是讀圖時代。新媒體充分利用多種傳播手段,使新聞可視、可聽,更便於受眾接受。作為紙媒,行業報也應該在新聞可視化上作出更多努力,通過圖表、漫畫等方式,讓新聞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