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報應多些新媒體思維
媒體融合發展
作者:楊峰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生態和受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求傳統媒體必須作出改進創新。近年來,《中國勞動保障報》始終堅持“內容為王”,不斷強化新媒體思維,使報道更快、更深、更活,從而更加貼近讀者,建立起新的發展優勢。
【關鍵詞】行業報新媒體思維中國勞動保障報
當前,新媒體發展迅猛,紙媒遭遇巨大挑戰。在主要的三種報紙類型中,行業報在市場化方麵不及都市報,在綜合性上又比不上黨報,因此困難也就更大一些。
新媒體不僅是一種全新的傳播渠道,還意味著媒體在運轉、操作等方麵發生了變革。在新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受眾的閱讀習慣、媒體同受眾的溝通方式等都發生了極大變化。行業報應及時更新辦報觀念,強化新媒體思維,從而贏得新的發展優勢。而新媒體也有不足之處,這些短板往往是行業報的長處所在。行業報必須充分用好這些優勢,辦出自己的特色。
作為一家行業報,《中國勞動保障報》近年來不斷強化新媒體思維,通過改進創新使報紙更加符合數字化時代的閱讀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悅讀”。
一、增強標題的信息量和吸引力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和靈魂。紙媒向來注重標題。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聞閱讀進入讀題時代,標題的重要性進一步彰顯。這在新媒體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新媒體的大量標題緊抓核心新聞事實、信息量大,以提高受眾的點擊量和關注度。在此背景下,行業報應較以往更加注重對標題製作的創新,讓這雙“眼睛”更亮、更傳神。
1、標題跨界、混搭
新媒體漸成聲勢,特別是在標題上不拘一格、標新立異,推動著報紙的傳統標題理論及實踐發生了變革。傳統新聞學理論認為,報紙的消息和通訊標題存在嚴格界限。近年來,這種界限正在被打破。有研究者注意到了標題跨界和混搭的現象——“消息標題與通訊標題正在從原先的涇渭分明逐漸發展到如今的合二為一、殊途同歸。”①這位研究者通過大量實例提出了這種現象,卻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著墨不多。筆者認為,這正是紙媒在標題製作上汲取新媒體經驗、應對新媒體挑戰而作出的變革。
傳統的通訊標題,一般主題是虛題,副題是實題。但一些虛題太虛,千篇一律,像是“萬能題”,而且缺乏對新聞點的有效提煉,因而又成了“無能題”。比如常被用於人物通訊和工作通訊的標題“梅花香自苦寒來”、“為有源頭活水來”等。另外,副題的內容也過於單一,信息量少,常見的有“記某某人”、“某某工作紀實”等。相對於新媒體標題的靈活多變、信息量大,這類標題很難吸引讀者。
《中國勞動保障報》積極加入標題改革的洪流,在標題製作上打破原有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一些通訊標題,無論是引題、主題還是副題,皆使用實題,如:基礎養老金平均80元村級便民點覆蓋率逾98%(引題)福建:城鄉居保帶來更多實惠方便(主題);幫村子找項目教村民學手藝向村官傳經驗(引題)門頭溝區:“最美大學生村官”走上講台(主題)。通訊稿件信息量較大,傳統的主題為虛題、副題為實題的製題方式,難以充分反映稿件的新聞事實。將通訊題目全部做成實題,可以有效地提取核心新聞事實,更好地吸引讀者。
對一些消息標題,我們則借鑒以往通訊標題的做法,即主題為虛題,副題為實題。但這種虛題並不空洞,而是有具體內容,是根據新聞事實提煉出來、帶有一定規律性的信息,並且力求形象生動。比如:“洋打工”養老保險也可“神州行”(主題)北京市朝陽區首例外國人養老保險關係轉接成功(副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消息對時效性的要求比較高,報道的是新近發生的事。在對新聞的快速反應上,紙媒特別是行業報根本不是新媒體的對手,通過提取新聞事實把主題做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不如做成虛題,對新聞事實進行評價、解釋、總結,點出其意義和本質性內涵,反而可以出奇製勝,增強標題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