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更新人才觀念,培養全媒體人才。“傳統媒體產業能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或者能不能完成轉型,媒體能否融合發展,最核心的是人的融合,最關鍵的是人的轉變。”⑤傳統黨報的人才結構以文科型為主,缺乏掌握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數據分析等技能的複合型人才。黨報應采取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創新用人機製,充分發揮全媒體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創新投融資機製,優化資本融合。黨報轉型需要雄厚的資本支持,但這並非傳統的投入產出方式所能推動的。2013年5月8日,廣東省清遠市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清遠市委機關報的改革,通過南方都市報社與清遠日報社的資產合作和運營機製改革,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這也是國內第一家省級都市報與地市級黨報的合作,目前運作狀況良好,開拓出了一條新的探索道路。⑥
2、技術變革
(1)整合資源,加快新聞生產的流程再造。關於采編流程再造,目前黨報大多還停留在報網互動、報博互動、報紙與微信公號互動等初淺層次的階段,沒有從新聞生產的體製機製上實現根本性改觀。人民日報正在推進以“全媒體新聞平台”(包括微博、微信公號、移動新聞客戶端等)為核心的“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模式,逐步從多點突破擴展到整體機製轉型,為各地黨報提供了借鑒。
(2)彌補技術短板,開發符合受眾訴求的新媒體產品。在推進黨報融合發展過程中,既要堅持“內容為王”,又要重視技術的引領作用,搭建適應現代信息傳播特征的新媒體平台。不過,也要警惕新媒體建設的“虛假繁榮”,不盲目跟風,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將黨報的公信力、影響力延伸到新媒體。
(3)借力發展,占領信息傳播製高點。黨報需要借力已有的成熟技術和平台,充分發揮大數據、移動互聯、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潛能,摸準現代傳播視聽化、社交化、移動化和個性化的特征,著力提升信息采集、加工整合、分析解讀和多元傳播的能力,打造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信息服務產品集群,在新的傳播格局中重塑主流媒體的權威。
結語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建設雖然隻是黨報融合發展進程中的一項初探,但其成功背後蘊含著理念革新、技術革新等豐富啟示,值得黨報改革的踐行者們深入挖掘和學習。由於我國各級、各地黨報所處的具體環境存在差異,黨報自身的條件和基礎也不盡相同,轉型路徑也應該是多樣的。無論如何,隻要因地製宜,加強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融合發展,黨報必然重塑起新型主流媒體的地位,實現新的跨越。
參考文獻
①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②劉銳,《微博意見領袖初探》[J].《新聞記者》,2011(3)
③譚天、李興麗、趙靜雯,《電視新聞欄目官方微博的實證研究》[J].《現代傳播》,2012(10)
④曹林,《傳統媒體的自殺與他殺》[J].《青年記者》,2012(21)
⑤《浙報傳媒董事長高海浩:媒體融合核心是人的融合》
⑥範以錦、王瀟其,《紙媒依然有生存的價值和空間》[J].《新聞與寫作》,2014(5)
(作者:王磊,中國青年報社安徽記者站站長;白力民,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