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信息素質培養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3 / 3)

3.4 考核方式科學化

在考核方式上,我們改變過去“期末一張卷”的考核辦法,采用的是“理論與實踐並重、考核貫穿學習過程”的方法,即平時表現成績和項目完成成績均按不同權重計入期末總成績。其中,平時表現成績是指對學生上課出勤情況、課堂紀律情況、課堂學習表現等進行實時記錄,最後根據學生一學期的綜合表現計算得分,此項考核權重係數為0.2;項目成績指的是項目教學後,通過布置“拓展訓練”,即課後項目,讓學生根據課堂上的項目所學,完成課後的“拓展訓練”,根據學生完成的效果,計算項目製作成績,此項考核權重係數為0.4;剩餘0.4的權重係數是期末考試。該考核方式,使得學生在課程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持續動力和積極性,避免過去學生臨到期末搞突擊應付課程考試的弊端。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學生課後項目在設計完成時相互抄襲,學生完成後,將學生作品通過網上提交、展示,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該方法不僅有效杜絕了抄作業現象,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能夠認真對待,並想方設法去完成課後項目,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3.5 課外科技活動常規化

除了正常組織教學,每學期我們還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這些活動包括藝術報刊設計比賽、企業形象展示比賽、網絡高手展示賽、我是效率王—辦公設備使用等。在具體實施時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組織形式,每三個左右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從主題選擇、資料搜集、方案確定到具體設計、作品成形都是主要由學生自己組織完成,期間如果遇到困難,學生可以請老師指導。學生設計完成的作品不僅作為該部分內容考核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還可以參加相應項目的比賽。由任課老師組成評委對參賽作品進行評選,評選獲獎的同學除了進行表彰獎勵,其作品還通過課程網站、BB平台等進行展示。通過組織這些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同時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4 結束語

經過多年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課後的教學反饋意見表明,學生非常認可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且普遍反映個人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大大加強,信息素養明顯提高。學校BB平台係統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點擊率是最高的,在該課程上活躍著一大批優秀學生。學生通過網絡展示著自己的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也得到了學院領導及同行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耿國華,周明.全文科信息素質培養與《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10.4:8-10

[3] 管會生.大學要出思想——談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計算機教育,2008.3:10-14

[4] 馮博琴.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4.9:7-10

[5] 張淑君,鄧娜.以提高學生信息素質為核心改革高校計算機教學[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