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網絡專業“課崗證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 / 3)

2.2 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考試體係,改革課程考試內容和方式

采用多種考試形式,主體多元[1],注重過程性考核。要構建多種形式的課程考試體係,突出職教特色考試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應采取項目設計考核、以證代考、上機考試、課程作品、半開卷考核、題庫係統考試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為了更好實施課證崗一體化,積極引進專業相關的知名企業認證和行業認證,學生通過網絡專業課程理論和技能學習,達到相應認證的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經過H3C、Cisco、銳捷等機構考試與鑒定,獲得相應層次的職業資格證書,為學生今後提高就業層次和就業質量創造條件。

在企業中開設的課程,如頂崗實習等,由企業與學校進行共同考核,企業考核主要以企業對學生的崗位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考核,網絡專業可考慮引入職業資格鑒定和廠商認證來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課崗一體。

2.3 “工作室+實訓室”遞進式項目化[2]培養模式改革

“工作室+實訓室”遞進式項目化培養模式是以實訓室、工作室為平台構建學習領域和行動領域,實施“生產教學化和教學生產化”。在實訓室中教師采用模塊化組織教學內容,以項目或案例引導的“普適化”技能培養為主,突出學生單項技能的培養。在工作室中通過引入企業實際工作項目,將學生組織一個個項目團隊(小組),在工作室導師、企業兼職導師和課任老師的指導下,在項目團隊成員的協作下共同完成項目,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遞進地培養學生協同合作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能。

工作室采用公司化的運營和管理模式,企業專家、學校教師和專業學生共同參與。通過承接技術服務及網絡工程項目,以實訓與實際項目相結合、實踐內容與實際工作相聯係的模式,將課程教學與社會技術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引企入校,將課堂搬進企業,拓展學習平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使教學與市場需求、實訓室與工作室緊密接合,依托企業的資源與優勢,淡化教室和實訓室的界限,在實訓室或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推行“教、學、做”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零距離接觸和了解每位學生,利於溝通交流,能更好地落實各項教學任務,形成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將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和真實項目引入教學中,融入職業資格考核標準,做到“對證施教、對崗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增強學生對市場需求的應變力,提高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能力,真正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3]。

3 “課證崗融合”課程體係

3.1 構建思路

以市場對專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在企業工程師、行業專家、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通過深入企業、行業走訪調研和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分析網絡專業崗位群,明確專業定位,係統科學製訂高職網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